单根4 F多功能导管经右上肢静脉行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

2022-03-24 12:20:48沈正林李庆安李禄洪关思虞温俊伟沈正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塑形皮质醇导丝

沈正林, 李庆安, 李禄洪, 关思虞, 温俊伟, 沈正海, 余 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之一。肾上腺静脉采血(adrenal vein sampling,AVS)是公认的PA分型、定侧金标准[1-3]。本中心2018年开展该项检查,经历了股静脉入路至上肢静脉入路的改变,采血导管也从5 F Cobra、Simmons改换成5 F MPA、TIG多功能导管,于2019年11月开始使用单根4 F MPA1导管完成双侧AVS。现对63例PA患者MPA1导管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3例PA患者均通过醛固酮/肾素比值筛查试验、0.9%氯化钠溶液负荷试验或卡托普利试验确诊。其中男37例(58.7%),女26例(41.3%),平均年龄46(19~7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肾上腺静脉CT增强检查。

1.2 右侧上肢静脉选择

采用5 F股动脉穿刺鞘或6 F桡动脉穿刺鞘(穿刺针和导丝比5 F鞘细)。右侧上肢浅静脉主干,如前臂头静脉和上臂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上臂贵要静脉作为导管入路,根据扎止血带后静脉充盈情况选择合适血管。

1.3 采血顺序

采用管径4 F MPA1导管(长125 cm,美国Cordis公司)行右侧AVS和第1次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采血,完成后插入交换导丝,拔出导管;接着在体外将导管头塑形呈直径6~7 cm类圆形,行左侧AVS和第2次IVC采血;导管到位后缓慢抽血或待其自行滴出3 mL。每例患者右侧有1个采血点(共63个),左侧有2个采血点(共126个)。在图像上标记对应采血序号,便于与检验值对比。采集完成后立即送检。

1.4 采血时导管塑形

右侧AVS时,用5 mL注射器针头在距离口端1~2 mm小弯侧制作一小孔;根据在CT横断面测得的右肾上腺静脉(right adrenal vein,RAV)开口至IVC对侧管壁距离,对导管前段弧度进行加大或缩小塑形,使管头至导管支撑点距离比测量距离大10%左右,以便管头能从IVC对侧管壁获得合适的支撑力。左侧AVS时,先在CT上测量左肾静脉平面IVC右侧壁至膈-肾上腺静脉干开口的距离,以该值为直径对MPA1导管头端进行大弧度塑形(图1①);插管时,导管在泥鳅导丝支撑和导引下进入左肾静脉平面以远的下腔静脉,适当回撤导丝,管头就恢复成弧形;管头指向左肾方向时回退导管,导管会弹入左肾静脉;泥鳅导丝配合下,管头向第1腰椎椎弓根处探索;导丝进入膈-肾上腺静脉干后,前送MPA1导管也会较易插入膈-肾上腺静脉干;泥鳅导丝头偏向左外方向继续上行,可超选择进入左肾上腺静脉(left adrenal vein,LAV)(图1②)。

图1 LAV采血前MPA1导管塑形及造影图像

1.5 采血位置

LAV采血位置:①膈-肾上腺静脉干内;②左中央静脉超选择后。RAV插管造影显示以下两种影像时进行采血:①腺体型、实三角型、空三角型等易辨认的血管形态;②不规则的血管形态,但伴有右肾包膜静脉显影。导管到位后缓慢抽血或待其自行滴出2~3 mL,同时将采集序号标记在图像上。

2 结果

根据肾上腺静脉皮质醇和下腔皮质醇比值>2为标准[4],左侧123个采血点比值达标,达标率为98%(123/126)。63例患者左侧2组数据中至少有1组数据有效,成功率达到100%;63例右侧数据中有2例不达标,成功率为97%(61/63)。双侧AVS成功率为97%(61/63)。手术过程顺利,无肾上腺静脉血肿、破裂等明显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已有文献论述右上肢肘正中静脉入路的优势[5],认为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一样具有该优势,主要包括:①可选择的穿刺部位多,穿刺点并发症少,术后处理方便。②由于多数RAV是向上开口汇入IVC,从上腔静脉方向来的导管易插入。③MPA1导管行右侧AVS时无反弧或较大成角,同轴性很好,便于操控。主要不足:①术者距X线照射野更近,辐射防护难度更大。这可通过调整防护铅皮和铅屏风位置进行改善。②有时导丝、导管通过右心房进入下腔静脉有困难,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如采用深呼吸法、导管支撑转向法、右侧卧位法。采用260 cm长泥鳅交换导丝可避免导管在体外塑形后再次遇到这种困难。

本研究中左侧AVS成功率虽达到100%,但其中有3个采集点皮质醇不达标,原因是MPA1导管尖端塑形弧度过大,使导管开口紧贴膈-肾上腺静脉干内侧壁,层流原因导致过多采集膈下静脉的回流血液,这种现象在后期患者中得以避免;右侧有2例采血点未到位,均为将分叉的小副肝影像误为RAV;4 F导管管径较细,易深插至小段肝静脉内,其造影也呈腺体型,易被误认,但缺乏刷状静脉血管可助鉴别,另外右前斜30°造影也有助于辨认。

RAV与右肾包膜静脉有交通在患者中较常见,有文献提出行AVS检查时如见到RAV和导静脉、肾包膜静脉同时显影,表明导管所在位置正确,可放心采血[6]。Miotto等[7]发现这种变异比率达45.5%。本研究中,30例RAV与肾包膜静脉有交通患者皮质醇数值全部达标,但在同样达标情况下,当管头偏向中央静脉,皮质醇数值还是明显高于与肾包膜共干处数值;造影后肾包膜静脉内常有对比剂短时滞留,甚至可见其与肾静脉沟通;采血时,导管也易进入肝包膜静脉。肝包膜静脉造影特点是分布于肝脏表面,且对比剂快速向膈顶方向回流。本研究早期术中也采集该处血样,但经验证该处皮质醇比值不能达标,遂放弃在该处采样。

熟悉RAV造影形态,有利于准确判断插管是否到位[8]。但术前、术后认真观察双侧肾上腺静脉增强CT图像也十分重要。观察RAV是向头侧还是足侧开口、开口位于IVC钟表盘几点钟方向、RAV走行方向,甚至IVC形态和宽度,均有助于提高RAV插管成功率[9]。观察LAV时,最好采用冠状位重建CT图像,可比较直观地观察到左膈-肾上腺静脉干有无单独开口等变异。

4 F MPA1造影导管在市场上易获得,价格也便宜。其管径细、可塑性好,用注射器就可将其捋成所需形状。其头端本身是平滑的单向弯曲,宽度有2 cm。行右侧AVS时,如需增加一点宽度,可顺其弯曲方向,增加1~2 cm弯曲长度即可。行左侧AVS时,需要增加塑形长度,塑成直径6~7 cm类圆形,目的是利用IVC侧壁和左肾静脉下壁支撑,实现从上腔方向向头侧插管需要。类圆形支撑是平滑支撑,前推导管时其顺应性明显优于TIG导管。由于导管比较柔软,用0.035英寸泥鳅导丝即能容易地调整其弧度大小。TIG导管与塑形后MPA1导管相比显得异常僵硬。近似直角的弯曲和平直的第2段不易调整。进入膈-肾上腺静脉干虽容易,但超选择深插困难。即使深插也会因管头翘起指向膈下静脉方向,多会因血液层流原因,采集的是膈下静脉血液而非LAV血液。

RAV平均直径为4 mm,当其与管壁成角后,可能导致有效管口直径缩小。采用直径4 F(1.33 mm)导管比直径5 F(1.66 mm)导管更易进入RAV开口,可挂靠得深一些,受呼吸运动导致的管头滑脱可能性也小一些。由于该导管易超选,为实施RAV中央静脉属支采血提供了可行性。但挂靠太深也不好,因为超选择可能已避开病变组织回流静脉,所以在RAV主干内一定要有采样。

4 F MPA1导管虽柔软,但插管过程中还是要避免暴力操作。本研究术中无一例发生静脉血肿、破裂或栓塞。17例患者术中后腰部位有被顶住,甚至轻微疼痛的感觉,调整管头位置后不适感消失。4 F MPA1导管在纤细的右上肢头静脉的通过性明显优于5 F导管,塑形后重新进管时无外周血管痉挛现象。本研究在AVS术中首次应用4 F导管,就是因为交换5 F TIG导管时头静脉发生了痉挛,使其无法通过。

综上所述,单根4 F多功能导管经右上肢静脉行双侧AVS是简便、安全有效的采血方法。

猜你喜欢
塑形皮质醇导丝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38
安利引领健康塑形新风尚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5:11
唾液皮质醇与血浆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测定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价值
安徽医药(2014年5期)2014-07-07 15:29:39
斑马导丝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4年2期)2014-02-27 13: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