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欣
提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简称“七一”重要讲话)包含许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重大论断,笔者仅对其中五个重大论断进行阐析,即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深刻认识当今国内外大局变化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新的征程上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由此可见,“七一”重要讲话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篇重要的历史性文献,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其中概括的宝贵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奋进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七一”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揭示了党的100 年奋斗历史的内在逻辑,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和实践启示,明确指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进方向和根本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七一”重要讲话,在这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中包含很多需要在新的实践中加以坚持和光大的重大论断。笔者在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的基础上,对“七一”重要讲话中五个重大论断进行阐释。
“七一”重要讲话首次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论述要弘扬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后指出:“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虽然这个重大论断比较概括、简洁,但是,只要深入研究,可以看出其中蕴藏的内涵十分丰富。实际上,这个重大论断包括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继承与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论述得很多而且很有针对性。主要观点有:一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的挫折而又一次次的奋起,正是因为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是批判了误解共产主义的“一蹴而就论”和“渺茫论”。习近平总书记形象而深刻地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三是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今天我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就是向着实现最高理想所作的实实在在的努力。因此,“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
“七一”重要讲话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这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言简意赅,内涵却极为丰富,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将之聚焦到四个点上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讲得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问题。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不可动摇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我们党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讲得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问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最好表述。因此,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变的性质宗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讲得是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问题。共产党员必须要有革命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我们党最为鲜明的特质和特点,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都无可比拟、无法企及的精神高度。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讲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问题。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特有的高贵政治品质。忠诚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忠诚于党,根本上是为了人民。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承、密切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七一”重要讲话首次明确了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源。实际上这已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是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不断光大的,并且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因此,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建党精神,使我们的党和人民政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内容构成,既可以按时期来划分。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又可根据各自内容的特点来概括为不同的精神。比如:党中央批准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46 种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
因此,我们要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强大精神动力,不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以下简称“四个任何”)这个重大论断是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是我们党的内在质的规定,是区别于其他政党尤其是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可以说,党的性质宗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全部活动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基本问题,都是围绕着党的性质宗旨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历届中国共产党领袖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都有深刻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改革和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认为,“三个代表”最终是要落实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言简意赅地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还应该看到,以往党的重要文献也论述过这个问题,但是,用“四个任何”来界定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和人民群众关系,这是“七一”重要讲话的新概括,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会的重大论断。
值得警惕的是,近几年国内外曾有这样的错误观点,它们从西方政党政治的理论和范畴出发,得出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任何政党都有自身利益的结论,这是完全错误的。西方政党政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是有根本区别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1903 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生了列宁与马尔托夫的激烈争论。从表面上看,这场争论似乎是围绕着党员的入党条件而展开的,即要不要加入党的一个组织的争论。但是从实质上看,这场争论关系到共产党的性质问题。马尔托夫不主张党员一定要加入一个党的组织,实际上就是想把共产党变成一个“党员俱乐部”。列宁则坚决主张党员必须要加入一个党的组织,而且要按照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建设共产党。“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这“四个任何”论断,就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和人民群众关系作出的新时代的阐释。因此,决不能用西方政党政治那一套理论来解读甚至歪曲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更加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一些政客,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流行来甩锅中国,企图转移他们在国内抗疫不力而引发的尖锐矛盾,他们别有用心地妄图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妄图离间与割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密切联系,这些政客其实是在白日做梦。“七一”重要讲话对此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 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 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底气和定力,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和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关系所决定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七一”重要讲话所指出的这两个“深刻认识”,是针对当今国内外大局变化提出来的。先说国内大局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由从原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主要原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判断。作出这个重大判断不是靠主观想象,而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则是最重要的客观因素。因此,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有其标志性特征的。特征是事物内在矛盾在外部的体现,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出现的特征,有些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直接结果,有些则是由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决定的。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 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 亿人等,这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和特点。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这方面的特征加以展开,比如: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有1.3 亿户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1.7 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比如: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加快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2020 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2%等。
再说国际大局变化。当今国际大局变化的最明显特点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加。在这样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可能会不期而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而这个趋势看来会持续下去”。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超长时间历史纵深、超大幅员国土面积、超大数量人口规模、超常复杂民族宗教结构,乃至于越来越超大规模经济体量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改革发展将面临逆水行舟的外部环境。因此,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抓好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
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成功建成的现代化强国,那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它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七一”重要讲话在论述新的征程上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时提出了这两个“确保”和三个“不变”。即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既是总结我们党百年历史得出的重要结论,又是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重大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这就为全党敲响了警钟。面对“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敢于面对、勇于斗争。
“七一”重要讲话再次谈到了这个严肃的话题。要深刻理解两个“确保”和三个“不变”的真正含义,需要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志于千秋伟业、跳出历史周期率和防范政治风险等卓越思想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和强大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这的确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并不断深入探索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都摆脱不了兴亡成败的宿命。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也遇到这一重大问题,尽管我们党进行了长时期的艰苦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现在也还不能笼统地说我们已经彻底解决了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2018 年1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建设成,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漫长历史进程中,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倒,是一个极难极大的风险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应对政治方面的风险挑战,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有过沉重教训的。“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失败了、解体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
中国共产党人不怕邪、不信邪,我们坚信完全可以防范这个政治风险挑战,完全可以最终跳出历史周期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演变的教训,都揭示了一个道理: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就出不了大问题,我们就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重要论述,我们就更能领会“七一”重要讲话为解决这两个“确保”和三个“不变”的历史性课题指出了政治方向和根本要求:“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打铁必须自身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原则,如何把贯彻这些重要原则与实现两个“确保”、三个“不变”的目标有机结合,这也还需要深化研究。
“七一”重要讲话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七一”重要讲话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来概括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是“七一”重要讲话中具有原创性贡献的重大论断。
2013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上的各种场合从不同角度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了全面而充分的阐述:“当今世界的变局百年未有,变革会催生新的机遇,但变革过程往往充满着风险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放眼全球,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挑战的确层出不穷,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世人面前。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怎么回答和处理这些重大问题,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据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全面论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主张。这个理念认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前途命运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应当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应当努力构建一个和睦相处的人类大家庭。这个理念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是人类对未来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这个理念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构想,既包括全人类的共识,如:“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还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主要途径等。在“七一”重要讲话发表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时首次提出和概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七一”重要讲话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6 句话(12 个字)来重申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对这个重大论断,我们要进一步加以深化研究和阐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普世价值”。在我们党的文献中出现“普世价值”这个提法时总是带引号的。何谓“普世价值”,其实就是指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将他们价值观进行包装,再把他们价值观说成是最优越的价值观,并且认为在世界各国是普遍适用的,要求别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效法和实施他们的“普世价值”。要是哪个国家对此说“不”,他们要么就污蔑这个国家是“独裁政权”、“专制制度”,要么搞渗透、破坏活动甚至不惜动用武力颠覆别国政权,我们坚决反对和批判的正是这样的“普世价值”。我们反对和批判西方一些人鼓吹的“普世价值”,但决不否认存在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七一”重要讲话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来表达全人类共同价值上的中国理念,从而使社会主义中国站到了真理和人类社会道义的制高点。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新挑战新考验,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在此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些国家掀起了“对抗”“脱钩”“新冷战”的反全球化逆流,可以说人类再次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告诫人们:世界各国只有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举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世界各国相互支持、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才是回答和解决人类“世纪之问”的康庄大道。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对“七一”重要讲话涉及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是十分重大的。
“七一”重要讲话是一份足以载入史册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它是中国共产党100 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自我革命的生动记录和智慧结晶,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大价值。“七一”重要讲话增强了我们开创新的历史伟业的信心,激发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热情,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且要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