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 高考备考主题经验交流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研讨

2022-03-24 01:12秦凤云邓丽微韦巍王玥王珀崔雪范宇博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杨成双新文学类

秦凤云 邓丽微 韦巍 王玥 王珀 崔雪 范宇博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中小学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以名师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各地纷纷启动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师工作室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工作室中的成员搭建了快速成长的平台,同时增强了区域、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了具有榜样作用的学习型团队。

从2022年1期开始,我们将开设“名师工作室”栏目,充分挖掘名师工作室在组织建设、主题研究、问题研讨、学科深化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以让更多的教师以研读的形式参与进来,学习名师工作室成员学科探究的精神,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重点领军人才梯队及秦凤云语文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促进“双新”(新教材、新高考)协作体的互助交流,传承高三教学经验,助力备战2022年高考,也为全体工作室教师在新教材、新高考的形势下能够做好全方面的准备,2021年10月中旬,秦凤云语文名师工作室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了“双新”背景下高考备考主题经验交流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研讨会。以2017年至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为着眼点,结合新课标、新课改,就该类题型的特点及变化趋势进行阐述,并针对2021年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模拟试卷进行分析,为教师提出相应的备考和出题建议。

第一部分:高考語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韦 巍 王 玥

一、2017-2020年高考考情分析

2017 年全国卷考试大纲调整,文学类文本阅读成为高考的必考题。虽然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是教师和考生备考重点,但是考生的得分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第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难度相对较大,学生有畏难情绪。第二,学生高层次阅读能力较弱。高考考纲明确了对文学类文本能力考查的要求为“形象、语言、内涵、艺术表现力、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就要求考生要具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来说是一个高层级的要求。

“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往往体现的是语文教育目的的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我们今后的高考复习会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从近4年来高考全国卷文学类文本考查的选文中我们不难总结出几个规律(见表1):

第一,总体趋势是文字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考生提升速读、默读的能力。

散文方面,2017 年全国卷Ⅱ《窗子以外》到2020 年全国卷Ⅲ《记忆里的光》,字数增加约300字。小说方面,从2017年 全国卷Ⅰ《天嚣》 到2020 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字数增加约400字。

第二,高考语文试题正在向新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和“任务群”的研究方式靠近。

如,2020 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的选择题考查主旨,第9 题引用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这些都可以通过阅读海明威的小说这个任务群来实现。这也督促学生以点带面式学习,不能孤立学习一位作家的一篇作品,流于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而是师生共同树立群文阅读思想,全方位了解作家作品,并学会在深层阅读基础上的赏析和品味。

第三,从选文主题上,仔细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小说阅读所选文章的主题都与考纲中要求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相吻合,即选文的主题都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为落实高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功能和导向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主题一般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是讴歌人性的美好。如2017年全国Ⅲ卷《我们的裁缝店》就写出单纯和善良的美好人性,吸引学生对劳动意义的思考。二是书写小人物。如2017年全国Ⅱ卷《有声电影》就立足于老北京以二姐为代表的社会底层人物对新鲜事物的态度,引发人们思考在社会快速变迁的时代如何对待新奇事物。三是思考社会现实。如2016年全国卷Ⅲ《玻璃》就表达出在物质文明日渐丰富、现代化步伐加快的当下,传统中的正直善良、诚信正义等优秀品质受到冲击的强烈思考。

二、2021年文学类文本试题分析(见表2)

与2020年相比,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考查内容、题型分值等方面基本保持稳中微变,在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教育导向的同时,聚焦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出了作为选拔性考试命题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第一,试题材料传承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智慧、引领青年成长的指向十分明确。试题中小说文本《秦琼卖马》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引导考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第二,试题设置考查思维,着重考查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语文学科关键素养。如对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分析,关注考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意识,设置问题具有开放度,为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提供了空间,相对回避了高考作答的套路。

附录:2021年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秦琼卖马》考题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超杰说话多是“笑道”,唱的戏词则是“珠泪两下”“两泪汪”,这种细节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与心态。

B.杨成岳当着张小武的面,把重金买到的六件瓷盘掸落地上,这一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也使杨成岳形象更为饱满。

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

D.小说从立秋这天的知了鸣叫写起,以“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收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人世的苍凉之感。

8.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

9.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答案:

7.C。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试题分析:C.“对话不用日常口语”错误,对话使用日常口语,贴近生活,亲切生动,比如:“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

8.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把自己卖瓷器与秦琼卖马类比,希望有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唱得壮气不足,更真实地表达了他当时的感受。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安排语段设置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1)结合“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分析,得出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应该是遭遇了不幸,生活落魄,有感而发。

(2)结合“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分析,得出王超杰唱得壮气不足,更真实地表达了他当时的感受,生活不顺利,精神难以振奋,势气自然削减,与当年意气风发时的心境下所唱的感觉不能相提并论。

(3)结合“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分析,得出王超杰把自己卖瓷器与秦琼卖马类比,希望有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唱这一段不仅抒发了真情实感,还为换取同情心,希冀得到理解和支持。

9.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概括心理变化脉络能力。

(1)结合第六段“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第七段“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實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可知一开始是无意购买,但不好意思直言,委婉拒绝。

(2)结合第七段“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分析,可知听闻昔日意气风发、演出票价高昂的名角儿今日生活落魄困顿、人生失意落寞时,让善良友爱的杨成岳心生不忍,由无意购买变成“再想想”,并热心帮忙安排食宿,所有花销自己垫付,可谓细致周全、体贴入微。

(3)结合第八、九、十这三段分析,杨成岳由王超杰的《秦琼卖马》唱词了解了王超杰的经历,从当年的风光到今日的落魄困窘越发同情王超杰,一面委婉规劝宽慰,一面决意相帮:“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4)结合“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分析,可知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

(5)结合结尾“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一共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分析,可知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三、2021届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模拟题出题原则和考查角度

1.参照高考语文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规定:文学性阅读是以审美的态度和方式阅读文本,涵养性情,滋润心灵,从而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丰富关于文学和世界的想象与认知。

2.深入研究高考题,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

一是模拟题与高考题考查点一致,坚持考查“立德树人、传统文化”。

二是散文、小说考查全面,中外古今题材广泛,文章从2020年10 月至2021年5月期间的文学刊物选取,注重文本选取的新颖性。坚持出题者节选文本,不用成文成题,自主命题,自制答案。

三是选择题考查角度全面,内容、结构特征、表现手法、语言赏析等考点都有涉及。笔答题小口切入、纵深拓展,小中见大、考查思维。

四是高度还原高考题,其中五模笔答题外国小说:《一滴水,一滴泪》考题8(文中画线部分,卡西莫多三次喊“水”的心理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与2021年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秦琼卖马》考题9( 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均为深入阅读文本基础上分析人物心理变化。

五是研究高考题基础上适度创新,比如四模《长安的荔枝》考题9(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节奏紧凑?)考查小说突出的艺术特点,查缺补漏,题型新颖。

3.重视与新教材内容关联

三模考查散文,选自作家南帆的《在南之屿》,属于记事散文,在主题上关联热点话题——乡村城市化转型、新时代“乡愁”、传统文化传承等问题,同时与新教材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内容关联。作品以小见大,展现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村庄面貌的变化,引导学生在乡村建设、对乡村的情感、传统文化、城乡发展矛盾等问题进行思考。

附录:四次模拟考试笔答题

二模:《哨兵北舞》曾剑(小说)

8.韩泽中通过“雕刻”自己,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曾剑作品往往在军事题材中充满了生命的柔情,有着诗意的气息,请结合文本分析具体表现。

三模:《村庄笔记——在南之屿》南帆(散文)

8.请结合上下文,探析画线语句的涵义。(6分)

9.笔记体散文又称随笔,意到笔随。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南屿的变迁?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6分)

四模:《长安的荔枝》 马伯庸(小说)

8.文章引入李善德的梦境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9.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节奏紧凑?(6分)

五模:《一滴水,一滴泪》雨果(外国小说)

8.文中画线部分,卡西莫多三次喊“水”的心理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雨果笔下的“观众”与鲁迅《祝福》中“柳妈”等“看客”在形象特点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相关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不止语文,很多学科的命题在新高考、新课改大背景下,都呈现新的特征。大家要在国家的指导性要求和原则下挖掘出新的着力点和提升点。所以,我们一要关注优秀的民族文化。二要关注热点素材,特别是关于历史、文化的内容。三要重视整本书籍的阅读与群文阅读。阅读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提高审美层次,多读《新华文摘》《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第二部分:工作室成员就主题研究研讨发言

邓丽薇(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届高三备课组组长):韦巍和王玥两位老师是我们2021届高三语文备课组难得的一对CP,对韦巍老师此次发言我谈以下三点:一是本次发言两位老师很好地落实了备课组要求,即以近五年高考真题考题为依托,结合新课标、新课改及九中四次原创模拟题,详尽阐释该类题目题型特点、变化趋势等。二是回顾两位老师出题过程,至今历历在目,文学类文本出题之难,在于此文本在未确定题目前亦要经历“三重境界”:(1)文本角度的选取;(2)文本篇目的确定;(3)文本文字的压缩等。三是两位老师出题时,能够做到选材、选题角度兼顾近三年考题类型,做到高度还原,模仿亦有所创新。对备课组提出的建议能够及时調整,有极强的配合与钻研精神。文学类这一组所出题,我给出的评价是:高效、高质!

王珀(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备课组组长):在工作室近年来高三备考系列讲座中,全体老师都聚集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等理念,更是在日常教学和备考复习中不断践行,使之融贯始终。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其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点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将课堂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采取恰当可行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水平,同时,也要积极落实后期的阅读能力评价工作,以此来让学生对个人的阅读能力以及所存在的不足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两位老师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中,对接新教材、新高考的意识极强。我想,一方面,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单元任务阅读,进行群文阅读,把握文本间与主题联系,以一个主题联结起几篇真题或教材文章,增强教学与考试的关联性。另一方面,在试题命制时,更要把握时代发展特色,透过热点话题,分析其传递的育人信息,再渗透到选文与设题中。比如,阅读类型选择可以更加综合。考虑形象主题、语言风格、叙述方式等多样性更强的文本,保障所选原料的丰富化以及多元化,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接触不同形式的文本,了解各种文本的书写技巧与风格,从而为个人后期的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供依据和借鉴。同时,问题设计应灵活且有序。尊重不同提问模式的现实条件,灵活多元地抛出不同的问题,关注学生在审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习惯。

我想,这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考查,或许可以最大限度地检验结果的公正性和全面性,也能激发其学习动力,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崔雪(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教师):关注优秀民族文化,关注时代最新脉搏。时代与传统紧密相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论是高中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还是近年国家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大国精神,必定会在高考这一甄选优秀人才的考试中有明确的体现。2021年全国乙卷的《秦琼卖马》以及近年来不同省份的考卷都多次呈现传统文化内容。我们备考训练文本命题取材与设计既要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要体现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我们要选择、利用更多传统文化题材的阅读文本,以紧扣时代思考的命题,结合小说和散文各自的文体特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追寻中华民族文化底色,激发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面前青年学子的拳拳之心。

范宇博(哈尔滨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师):聆听了这次九中老师的备考经验交流,收获颇丰,受益良多。黑龙江省还有两年就要迎来新高考,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们只有未雨绸缪,粮草先行,才能打一场有准备的“仗”。本次交流活动,韦巍老师为我们详细地分析了新高考和老高考的试题命题规律,依托九中良好的教学科研传统,以清晰的数据、独到的分析、原创的试题,为哈九中秦凤云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学校的其他老师和新高考的对接创设了一条便捷的路径。相对新高考已经实施一段时间的其他省份而言,我们的经验依旧是欠缺的,新高考试题的变化,全国甲乙卷和新高考一二卷的命题区别,新高考的考查动向和教学复习方案,都是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就对我们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所以我们应当以九中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认真细致、落到实处、全员联动、互通有无的教研传统,为新高考的顺利推进和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部分:工作室主持人秦凤云老师总结

韦巍老师和王玥老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挖掘深入、设计科学,既关照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新教材,又体现高考真题命题思路,传承了哈九中语文组的研究精神,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职业素质。

工作室全体教师在进行文学类文本教学时应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关注群文阅读。结合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任务,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可从作品主题、作家风格、写法特征等角度进行专题式研究,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综合提升语文素养。第二,教学内容从“新”安排。所有教师都要充分挖掘新教材内容。非高三教师要用“新课改”的理念设计教学和考核方向,高三教师要关注新教材的导向,在习题选择和设计上体现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第三,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对三年的教学任务应既有宏观的设计,又有微观的思考;既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也留心每一阶段任务的落实情况,将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杨成双新文学类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范围与要求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Existence Criterion of Three-Dimensional Regular Copper-1, 3, 5-Phenyltricarboxylate (Cu-BTC) Microparticles
文学类
高三文学类文本导读策略
雕塑随想录
雕塑沉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