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清
葱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蔬菜,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A原、食物纤维以及磷、铁、镁等矿物质,不仅可以当主角做成小葱拌豆腐、葱油饼等美食,也可做配角撒在各种菜里增色添香。
葱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葱白有助发汗,中医有“葱白汤”来应对风寒感冒;葱膜是天然的“创可贴”,不仅止血还有一定杀菌消炎的作用;葱须有辛温散寒的作用,对治疗风寒头痛和风寒感冒有帮助;葱叶部分比葱白部分含有更多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C和钙,而且在我国导尿术发展史中也有葱叶的身影。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据传有一天,一个面色苍白的病人走进了孙思邈的住所。可孙思邈外出行医去了,只有他的弟子在,弟子将病人扶着坐下后问道:“您是哪儿不舒服?”病人一邊痛苦的呻吟一边说明情况。原来,病人于前天开始,突然不能小便,直至今天仍然撒不出一滴尿来。
看着病人难受的模样,弟子为其切了脉,宽慰道:“您这病叫癃闭,不要紧,我会给您治好的。”说着让病人解开衣服躺在床上,随后在病人肚脐下面的关元穴扎针,可扎后一点反应都没有。于是,弟子又给配了“五茯散”加减,但仍不见效。他只能安慰病人说:“我师父明天就会回来,您今天晚上先住在这儿吧。”
第二天,孙思邈刚回来,病人一见他就指着自己那已经圆鼓鼓的肚子哭喊道:“救救我吧!”详细的询问医治经过后,孙思邈寻思:尿流不出来,怕是管排尿的口子不灵了;如今尿脬(读音suī pāo,指膀胱)已盛不下这么多尿,吃药怕是来不及了;如果能够想个法子从尿道插入一根管子,尿液也许就能排出来。孙思邈决定试一试。可是,去哪找又细又软,能插进尿道的管子呢?
烦恼之际,孙思邈见邻居家的小孩正拿着一根葱管吹着玩,他当即有了主意:葱管细软而中空,不妨就用它来试试!于是,他要来一根细葱管,切下尖头,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并像那小孩一样,鼓足两腮,用劲一吹,果然,病人的尿液就从葱管缓缓流了出来。待尿液放得差不多后,孙思邈将葱管拔出,病人此时已好受多了,连连向孙思邈道谢。
据《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凡尿不在胞中,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纳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这段文字详细记载了导尿术的适应症、导尿工具以及导尿管插入尿道的深度和具体操作办法,在早期文献中无疑是最精细的描述,该法的原理在于通过葱管的传导,借助气体的张力,使尿道扩张,迫使气体进入膀胧造成“胞胀”,进而开启膀胧括约肌,利用尿潴留时膀胧本身的压力将尿液排出体外。这较法国医生拿力敦在1860年发明橡皮管导尿要早1200多年,绝对称得上医学界的伟大成就。且该法操作较简单,易于掌握,对尿道损伤小,术后感染机会少,是比较理想的导尿方法。
导尿就是把尿液引流出来,其目的包括:1.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2.为危重、休克患者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3.盆腔手术前排空膀胱,使膀胱保持虚空的状态,避免术中误伤;4.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为尿失禁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
如今,当然再也不需要用葱叶导尿,而是有更为便捷和安全的导尿方法。临床上常用的分为导管留置性导尿及间歇性导尿两种,前者导尿管一直留置在病人体内,在病情许可应尽早拔掉管子,须定期更换;后者则每隔4~6小时导尿一次,在膀胱排空后即将导尿管拔出。
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如果照护不当,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尿道损伤、尿管脱出、尿管阻塞等不良情况,导致多次插管和对尿管耐受性降低。因此,一定要选择优质的尿管和集尿袋,并妥善固定导尿管和集尿袋,注意清洁,保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