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类培养模式下爱国教育的新形式

2022-03-24 19:03张育新王灿向虹霖孙海钛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爱国教育高等学校

张育新 王灿 向虹霖 孙海钛

摘  要:爱国教育是向年轻一代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爱国教育形式已经不能完全实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目标。对此,文章依据目前大学针对新入学本科生的大类培养模式,在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提出“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参与者与教师协同育人,融合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的爱国教育新模式,并将其与本科生的人生规划教育相结合,配合文献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探索出了一套可行的模式和方案。

关键词:爱国教育;大类培养;人生规划教育;新爱国教育理念;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5-0053-04

一、爱国教育、人生规划教育与大类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成才,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强调“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民军政团结,为实现中国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并强调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爱国教育是帮助广大青年认清国际局势、尽早树立切实人生目标的一大途径。

人的一生需要规划。学生阶段是每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规划的重要时期。人生规划,是指将个人与社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其倾向,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3]。

大类培养是指在本科第一学年不对学生的专业进行细致划分,在大一结束时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让其在所选大类中选择合适的专业继续完成本科学习。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体和基础,在本科阶段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增强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4]。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爱国教育,亟须把课本中没有的国家战略需求呈现给本科生,让本科生能够结合实际所需和个人兴趣找到人生的目标,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利用大类培养模式的优势,再选择合适的专业继续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实现个人小我服从国家大局的统一。

二、爱国教育和人生规划教育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爱国教育存在教学计划安排随意、教学方式较为刻板、教学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等问题。从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认为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呆板,有些枯燥”的占39.2%,认为军训“训练肤浅,技能单一”的占32.3%。由此,内容空洞肤浅、训练缺乏趣味性,已成为影响高校国防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学内容上,如果高校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就会导致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学习提不起精神,缺乏兴趣[5]。加之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时,目前很多高校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全校育人资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课程思政“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等问题[6],导致爱国教育本应达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及引导学生树立切合国情的人生理想的目标不能实现。

目前对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存在短期性和阶段性特点,由于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及缺乏本土化研究等原因,导致学生对人生价值及正确人生目标的确立不够清晰完善,人生规划与自己的实际兴趣或目前社会、国家所需相背离。

由于学生在爱国教育这一初始环节上存在认知缺失,加之学生对国际形势及合理完善的个性化人生规划有所欠缺,导致学生在大类分流选择专业时,没有清晰的目标及规划,使得大类培养模式本应为学生带来的优势大打折扣。

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参与者与教师协同育人,融合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的爱国教育新模式

(一)探索爱国教育新模式

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说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努力把思政课办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7]。针对目前爱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的“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参与者与教师协同育人,融合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的爱国教育新理念,即让一线工作者走进课堂或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从基层的角度向学生介绍当前我国相关情况及目前的国际局势,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大致情况,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树立榜样,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人生规划,在大类分流时有目标、有目的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该理念有效解决了传统爱国教育及人生规划教育在教学方式刻板及大类模式下无法引导学生人生选择等方面的问题,还能有效激发本科生对科研的兴趣。这一模式结合重庆大学在本科生创新训练“寓教于研”的育人探究中,围绕“双一流”人才培养这一关键问题,通过鼓励本科生参与递进式科研训练,培养本科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以组会交流、学术会议等学科交叉的培养方式,为本科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科研訓练中的独立性、自主性,激发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4]。此外,让本科生与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工作者面对面交流,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工作者们的奉献和牺牲,充分体现爱国教育的意义并发挥出爱国教育的作用,让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

(二)提升教学方案,改善授课形式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爱国教育课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提高了大学生爱国教育的自主性[8]。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耗时长、信息量少、传递缓慢的传统国防教育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9]。新模式下的爱国教育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和平台。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主要集中在书刊、课堂、电视等,而在当今互联网社会,爱国教育的载体更加多样,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哔哩哔哩等,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爱国教育中的作用。

在开展“学生与国之重器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参与者面对面,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相融合”的新形式爱国教育时,可以与国之重器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工作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合理合法合规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教学、微博讨论教学等方式使军事理论的教学课堂充满趣味性。经负责人统一检查,确认无泄密等情况后,由负责人交给学校,组织学生在与战士交流前观看。观看完毕后,学生自行罗列自己发现的问题。在一周后的交流会时,教师组织学生向工作者提问,由工作者借助已公布资料回复在校生的问题并讲解当前的国际形势。最后,由学生书写心得感想,寻找应对困难的解决办法,制定人生规划,由任课教师收齐后返回国之重器工作者单位,感恩反哺爱国卫士。

1. 案例展示1:与阿里战士面对面,讲戍边的艰辛与荣耀

教学目标: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军队的基本情况,接触到军营中的生活条件及状况;让学生看到我国和世界强国目前的差距和发展中的困难,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增进新时代国防意识;让学生基于目前情况树立积极为国的人生理想和学习目标,利用战士们吃苦耐劳精神的激发效应,找到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技术力量的融入,进一步改善战士的戍边条件。使战士们能够通过和在校生的面对面接触,丰富军营生活、减少心理焦虑。使战士们能够通过对在校生的鼓励,回忆起自己当年选择投身军营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保卫祖国的信念。

教学难点:战士应该如何将国际形势和戍边部队生活尽量以全面而更安全、不泄密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此过程中,如何将战士们在生活和作战中面临的困难更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应该从哪种视角来看待战士所展示的戍边生活,应该如何去思考自己在改善战士生活环境及在应用科学和知识改善战士们的生活条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使命,这是需思考的难点。

授课环节:由学校与当地军区或部队联系,商讨以新媒体记录战士生活的具体方案并提出邀请战士到学校开展面对面交流教育的计划;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动员,并让学生先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前相关情况,准备问题。

(1)第一阶段,由部队中的战士代表向学生讲解国内外局势,介绍部队生活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学生向战士代表提问,并由战士代表为学生解答。

(2)第二阶段,学生完成一份课程心得感悟;统一整理后,将成果反馈给军区战士代表;由战士完成一份通过此次爱国教育所得的心得感悟。

活动总结:由各班班长召开班会对活动精神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心得感悟分享:

a. 在视频的过程,我也注意到了他们房屋的有一点绿色,询问老师过后,我明白了学校也在研究无土栽培这方面的技术,可以给边防战士带来更多绿色植物,带来更多氧气,甚至还可能满足绿色蔬菜的自给自足。我瞬间感动了,我感到科技的进步,感到学校给予项目的支持,感到国家对科研工作的肯定。我明白了自己作为一名高校学生、一名工科人,这些都需要大学生的接力。大学生应该像“兵哥哥”那样,投身于应该去的地方,而不是整天沉迷于游戏、吃喝享乐。

2. 案例展示2:與北斗专家面对面,谈中国航天背后的艰辛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有所了解,在树立民族自信的同时看到我国与世界顶尖水平之间的差距;让学生了解到专业选择的相关知识,在接受爱国教育的同时,接受人生规划教育,从而在大类分流时选择合适的专业。

教学难点:如何以生动的方式讲述我国在航空航天事业上所获得的成就;如何将航天精神以更加亲切的方式讲给学生听,并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

授课环节:由学校与北斗专家联系,商讨以新媒体记录日常工作的具体方案并提出邀请专家开展面对面线上交流教育的计划;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动员,并让学生先自行了解航空航天相关知识,并将产生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1)第一阶段,由北斗工程师向学生汇报我国目前北斗导航及航空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及当前所面临的一些困难;由北斗工程师将现在稀缺的专业人才需求传达给同学们,让学生大致对我国哪方面的人才最稀缺有基本的认识;由学生向北斗工程师进行提问,并由工程师对问题进行解答

(2)第二阶段,学生完成一份课程心得感悟;统一整理后,将成果反馈给北斗工程师。

活动总结:由各班班长召开班会对活动精神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心得感悟分享:

a. 通过今天的交流与学习,我了解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史以及新时代航天人的新目标。在敬仰航空英雄的同时,我明白了自我学习与进步的意义,正确辨别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距离,从落后到追赶到超越到领先,一步一步都是中国航空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新时代更应该继承并弘扬他们爱国为国的优秀精神。从他们的身影里我看到了坚毅与伟大,也许我以后所从事的领域与他们不同,但是我希望自己能拥有和他们一样的信念、一样的决心,在社会中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发展画上属于我的一笔。

四、学生反馈调研及结果分析

经过对参加了两种不同形式爱国教育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团队发现,仅有33.33%的学生认为以军训、军事理论课为主的传统爱国教育发挥出了爱国教育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只有12.12%的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爱国教育中选择以军训或军事理论课为代表的传统爱国教育。

在仅仅接受过传统爱国教育的学生中,有71.43%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对自己选择专业或了解国家当前最缺乏哪种人才没有帮助,有51.41%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老套刻板,对自己了解当前的国际局势没有帮助。甚至有42.86%的学生认为在这样的教育形式下,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收获。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全程参与课堂的学生仅有42.86%(相同调查对象在高等数学等课程中能够全程参与的学生有69.23%)。

反观在接受过“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参与者与教师协同育人,融合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的爱国教育课程的学生,有92.31%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更有助于增强自己的爱国意识,有61.54%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课程进行人生规划并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有84.62%的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对国际局势、国家前沿科技等有清晰的了解。在上课过程中,有78.95%的学生能够非常专注于课堂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相同调查对象在高等数学等课程中能够全程参与的学生有65.38%)。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参与者与教师协同育人,融合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的新形式的爱国教育更有助于学生增强爱国意识,从而达到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2)新形式的爱国教育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并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在进行爱国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

需特别注意的是,爱国教育开展的学习目标要和实际需求相对应。爱国教育是帮助广大青年认清国际局势、尽早树立切实人生目标的一大重要途径,也是为国家力量注入新鲜血液的主要途径。在开展爱国教育时,高校应将学习目标与方向和国防实际需求相统一,让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奋斗的方向,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青年人的远大理想。在开展“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参与者与教师协同育人,融合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的爱国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将国防发展中的困难对应到相关专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人生规划,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并从大类分流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的选择和深造。

五、结语

大类培养模式下的爱国教育新形式,融合了“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参与者与教师协同育人,融合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的理念,是突破传统爱国教育理念模式下的创新探索。本文通过论述爱国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和提出在大类培养模式下的爱国教育新形式,有效解决了传统爱国教育的不足,将人生规划教育融入其中,有助于學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为创新爱国教育形式提供了新的可行思路。

参考文献:

[1]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N]. 解放军报,2018-02-27.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3] 许海媚,王建坤. 当代大学生人生规划的调查研究[J]. 教育与人才,2010(11):1-3.

[4] 张育新,葛广谞,李凯霖. 关于本科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2020:1-2.

[5] 徐永生. 在校大学生国防观念不强的原因及分析[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10):88-91.

[6] 刘静,万明,赵小惠.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J]. 大学,2021(50):110-112.

[7] 陈敏尔与高校师生座谈:聊学习生活,说重庆发展,谈青年成长[N]. 重庆大学,2021-10-23.

[8] 沈德艳,张成孜,张聪. 新媒体助力大学生爱国教育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18,9(05):29-30.

[9] 张静,李金茹,谭朝思. 加强新时代国防教育 增强大学生爱国之心[N]. 河北经济日报,2021-09-11.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爱国教育高等学校
美国地理教材中的爱国教育分析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