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乡村家庭教育指导,社会力量在行动

2022-03-24 16:44周丽
教育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亲子上学儿童

周丽

在乡村振兴、“家事”上升为“国事”、未成年人保护加强等多重背景下,乡村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的构建成为各方探讨的议题。不少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其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回应国家战略和乡村家长需求。

“上学路上”之“家长课堂”

重建打工父母与留守孩子亲情纽带

中国留守儿童数以百万计,从童年开始的长期留守生活,使得他们因缺少父母陪伴而心理问题高发。基于此背景成立的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上学路上”),将“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帮助乡村留守儿童走出心灵困境,拥有温暖的童年”作为机构的服务宗旨。

自2013年成立以来,“上学路上”依据心理学中的故事疗法、家庭治疗和叙事疗法等理论,开发了“故事盒子”“小雨点广播”“作文叙事”等公益项目。在经过多年对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后,“上学路上”进一步发现,帮助改善留守儿童因父母陪伴和爱缺失所导致的心理问题,不仅需要对这些儿童进行关注和帮扶,还需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父母群体进行合理引导和专业指导,重新建立打工父母与留守孩子之间的亲情纽带。

从2016年开始,“上学路上”不断尝试对农村外出务工父母群体进行亲子教育指导。为改善外出务工父母与孩子电话沟通障碍及沟通质量低下情况,“上学路上”在儿童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开发了亲子沟通课程和亲子沟通手册。同时积极联合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等开展相关活动,例如:举办“电话守护为爱相随”公益活动,并通过民政系统将 1.2万册《如何给远方的孩子打电话》手册下发至各省级民政厅;发起“候鸟归来·有爱好好说”公益行动;编写《有爱好好说:2018“小候鸟”亲子沟通指南》,策划并邀请专家讲授线下“亲子沟通学堂”互动课程;举办“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并为此次系列活动编写了两本亲子沟通手册,通过生动案例和专家评析,帮助家长了解日常沟通技巧,同时开展“外出务工的父母如何履行监护职责”“怎样教孩子预防性侵”“怎样与被留守的孩子亲情沟通”等专题宣讲。

2021年,“上学路上”对亲子教育项目进行了优化迭代,结合以往项目经验中对留守家庭的了解,征询乡村学校在家校教育配合中的难点、痛点,并选择部分地区走村入户进行走访和问卷调研,梳理出务工家庭比较集中的亲子沟通难题,再分别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和专家建议,将问题、解决方案、专家意见整理为《务工家庭亲子沟通手册》,然后以手册为基本教材,由学校协助组织,带领心理教育、家庭教育专家走进校园开设“家长课堂”,与家长面对面,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亲子教育指导。

去年年底,“上学路上”走进甘肃平凉、安徽六安、河南洛阳三地,为11所学校、累计1200多位学生家长组织了“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每节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40分钟专家讲授+30分钟家长提问。指导主题包括情绪管理、读懂孩子、家校关系及如何做好家长等。指导专家通过分享一个个实例、一个个生动的育儿趣事、一个个难解的育儿问题引起家长的共鸣,并使用游戏的方式与家长们互动。课程结束后,“上学路上”还会对学校校长、班主任等进行后续跟踪,了解家长们的反馈与学习效果,为学校和有需要的家长提供进一步的帮助支持。

“上学路上”秘书长郭熠表示,“家长课堂”即将陆续在全国各地展开。“我们期望在‘双减’政策和家校共育的形势下,课堂里的内容能够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助力。”

“K·A·G·E爱伴成长”线上亲职教育

“云”助力乡村家长成为“和善而坚定的父母”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信息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地理与福利获得之间具有了被重塑的空间。相较于传统线下服务的局限性,“互联网+”为实现更精准的乡村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替代性方案和有益补充。

基于这一认识,在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社会治理跨学科交叉平台的资助下,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儿童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祝玉红发起了“互联网+社会工作”赋能乡村儿童保护实践项目——“K·A·G·E爱伴成长” 线上亲职教育,以家庭系统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从知识教育(Knowledge)、亲职意识(Awareness)、家长的自我成长(Growth)、成为有效能的家长(Effectiveness)四个维度,帮助农村家长成为“和善而坚定的父母”,引导他们培育“亲密而独立的孩子”。

项目开始前,志愿服务团队通过与学校合作,招募合适的服务对象,并结合前期对服务对象相关资料的收集和评估,了解家长的养育困惑和需求,并将之作为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进初步设计的服务方案中。

参与线上亲职小组的家长不仅是被服务的对象,同时也是重要的建构者。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志愿服务团队重点关注小组动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包括组员参与和沟通的方式、小组规则、小组的气氛和凝聚力、问题解决过程等。鼓励不同家庭之间充分交流,回顾反思,从不同视角重新理解儿童问题与亲子互动,为家庭改变注入新的经验和动力。

为了更好地激发小组动力,单次小组活动结束之后,志愿服务团队会对家长就本次活动进行意见收集、再评估,依据家长的需求及活动观察记录随时调整下一次的活动内容。

活动开展过程中,志愿服务团队尽可能为家长提供充分参与、表达的机会,并通过积分制方式鼓励、强化家长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家长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动力,营造浓郁的互助氛围。

2021年5月至11月,祝玉红团队和湖北省黄冈市乘马岗镇院子中心小学合作,开展2期线上亲职教育,累计服务30个家庭、208人次,辐射易家畈村、院子村、枫树岗村等6个村。

以第一期为例。当期共开展8次活动,单次活动时长100分钟,时间为每周日晚上。活动主题包括“小组初印象”“亲职之道”“情绪管理”“亲子沟通”“非暴力沟通”“培养‘独立又亲密’的宝贝”等,帮助家长熟悉正面管教理念,认识儿童的成长特点、需求和权利,营造良好家庭氛围,解决亲子关系紧张和沟通不畅等问题。

活动由2名服务团队成员担任带领者,2名担任观察者。带领组成员负责设计活动、提供服务,观察组负责记录反馈、优化服务效果。活动过后,观察组与带领组进行交流,每周定期接受同辈督导和专业督导。整个项目结束后,服务团队还会跟进参与服务的农村家庭,巩固家长改变。

祝玉红表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结果比较显示,干预组在正面管教和儿童保护知识水平、亲子关系、亲职意识、亲职效能、家长个人成长等关键指标上都有了顯著改变。该项目被评为2021年国家乡村振兴志愿者帮扶优秀案例。

猜你喜欢
亲子上学儿童
上学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