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呼应”奏响成长乐章

2022-03-24 19:38乔影潘敏茹
教育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龙的传人萱萱舞龙

乔影 潘敏茹

园本课程体现着幼儿园的育人理念,是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媒介。在改革和发展背景下,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建安新村幼儿园以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建构“呼应”课程。“呼应”即教师与幼儿间积极有效的呼唤与应答,教师不再是预设教学活动的简单执行者,要以“儿童观察”为基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发展需求,挖掘社会环境隐含的教育价值,生成学习活动,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共存与融合,支持和促进幼儿适宜性发展。

“呼应”课程的内容源于师生的兴趣、问题和生活,活动的组织是动态、开放的,根据幼儿兴趣及探索需要展开,随时、随地、随人、随物灵活调整方向,以实现有效呼应,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大一班幼儿历时一个学期完成的项目活动“龙的传人”,就是一套完整的“呼应”课程。

幼呼师应,开启自主探索之旅

幼儿生活中的小事和点滴变化,都是激发探索兴趣、生成项目活动的契机。“龙的传人”活动缘起于爸爸们的舞龙表演。

元宵节前夕,中班的爸爸舞龙队给幼儿带来了一场表演,激起大一班幼儿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分享着听到、看到、想到的和舞龙相关的经历,并运用绘画、泥塑、纸工、建构等方式表达对龙的理解与喜爱。教师听见幼儿的呼唤,介绍了龙的传说、龙图腾的演变等,提高了幼儿对龙的兴趣。当幼儿提出想舞龙的愿望时,教师犹豫了:龙又大又重,并不适合幼儿舞动。但教师还是顺应幼儿的兴趣,给予他们探索的机会。幼儿发现龙头与龙珠很重,举起来很难,他们根本无法完成舞动。面对挫折,幼儿没有放弃,他们决定做一条能舞动的龙,并展开了热烈讨论,满怀激情地制定方案、商定制作材料,开启探索的非凡旅程。

制造龙头时,幼儿认为圆形和球体是一样的。于是,他们用铁线围成圆形,却发现太扁了,又尝试用铁线在圆形铁圈上搭造拱形,使龙头鼓起来。多次失败后,幼儿想不出解决办法了,造龙计划搁浅。10天过去,是否回应幼儿、如何回应幼儿的问题摆在教师面前,经过研讨,教师们决定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查找资料后,教师借鉴做灯笼的经验,制作了铁线龙头骨架投入造龙区,尝试打开幼儿的思路。龙头骨架吸引了幼儿,他们旋即进入观察分析模式。

晨瑗说:“我们用细铁丝做的,老师用粗铁丝做的。”卓言也认同是因为铁丝太细才导致龙头支撑不起来。梓烨和东燊数了数,发现教师用了12根铁丝。东燊问道:“阳老师,你们第一步是怎么做的?”阳老师将先做圆圈再交叉摆放和固定的过程告诉了幼儿,梓烨恍然大悟:“这样只需要6根铁丝就可以了。”熠枫数了数,疑惑地说:“明明是12根。”梓烨边指边说:“不是,这两条是一根,这样的两条是一根……一共就6根。”他们围着教师的作品不断观察分析如何组合成球体、怎样绑牢,造龙活动再次开启。

最终,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解决了球体龙头制作、量体裁衣、铁线固定、制作舞台布景、舞龙表演编排等问题,完成了舞龙表演。这其中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也体现了师生共同研究、尝试、挑战的真实学习过程。在“龙的传人”活动中,教师以观察幼儿为手段,听见幼儿的呼唤,对于幼儿的思考与想象给予恰当有效的回应,支持幼儿持续深入的学习与发展,培养了幼儿积极探索的良好品质。在连续、深度的合作探究中,幼儿提高了认知水平。

师呼幼应,引发幼儿深度学习

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规律,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让求知欲和深度学习伴随课程发展,让幼儿的智慧、热情和创造力有生发的余地。

一场造龙的学习之旅,也是一场文化之旅。教师原本想简单讲讲龙的传说,却发现幼儿对“龙”充满好奇,于是,将关于龙的文化探索进行拓展,分别讲述了龙的传说、龙图腾的寓意、龙的图形、“龙”字的演变、汉文字的起源与变迁,还创设了书法角,进行书法赏析并尝试画文字。由此,幼儿发现了水与墨之间的关系,积极参与了国画欣赏和创作活动。

萱萱到美工区模画“龙”字,完成后到洗手间洗了笔继续画,她开心地跟权权说:“你看,这个颜色和之前的颜色不一样。”权权看了看说:“我也想玩。”可人和糖果也纷纷加入。

糖果:“萱萱在墨水里加了水,现在颜色不一样了。”

教师:“这是为什么呢?”

可人:“加了水,颜色变淡了。”

教师:“萱萱,你为什么会想到加水呢?”

萱萱:“因为我发现刚洗完的笔很湿,能画出不一样的颜色,更漂亮,就去装水了。”

糖果:“老师,我觉得萱萱的画跟墙上的那幅《虾》很像,虾的颜色也是有深有浅。”

接下来一段时间,幼儿热衷于探索水与墨间的奇妙关系。教师适时投放了名家水墨画作品集,《虾》《小鸡》等水墨画的教程视频。幼儿摸索着运用笔锋的方法,创作了许多有趣的作品。

教师支持幼儿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感受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拥有主导权,培养了创造环境的想象力和可能性。环境又在不断刺激幼儿,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在层层相扣、连续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不断思考与探索,实现了深度学习。

师幼共学,拓展课程内涵与外延

为支持幼儿学习,教师也不断学习、成长、感悟,提升課程智慧,丰富课程资源,彼此共享课程建设成果。幼儿与教师在情感认知上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在“龙的传人”活动中,“龙”初具雏形,幼儿就开始期待舞龙表演:有的说要拿着龙跑起来,就像看过的舞龙演出一样;有的说龙还会翻身;有的说舞龙时还可以打鼓……教师们也不会舞龙,于是和幼儿一起边看视频边学习翻龙、龙珠画圈、绸带舞,还以其为参考设计了奔跑路线与敲击的鼓点节奏,设计制作了舞台背景、表演邀请函和海报等。伴随着《龙的传人》的歌声,精彩纷呈的舞龙表演拉开了帷幕。

《礼记·学记》提出:“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兴致盎然,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情境,启发了师幼对知识、情感与技能的渴求,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以人为本的“呼应”课程中,教师运用多种观察方法感知幼儿的世界,关注生命的整体性和全人性,将幼儿熟知的世界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使幼儿将知、情、意、行参与到活动与游戏中,帮助幼儿实现独立、自由、自主发展,感受和理解学习的乐趣、合作的意义、创造的自豪等,幼儿也获得了精神的滋养和生命的成长。

(本文系广东省2020年度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预设性与生成性共存的‘呼应课程’方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XQXKCB10)

责任编辑:张妍琳

猜你喜欢
龙的传人萱萱舞龙
点开全文,我有话跟你说
舞龙
我家的多肉
舞龙舞狮进校园
龙的传人
你的脸像水蜜桃
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