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前培养到职后飞跃,幼儿教师何以卓越

2022-03-24 19:38谷珵米娜
教育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卓越沈阳幼儿教师

谷珵 米娜

但菲,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负责人,教育部教师队伍示范项目负责人,教育部国培专家,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聘任的中国儿童智库专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曾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旨在通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在师范院校办学特色上发挥排头兵作用,在师范专业培养能力提升上发挥领头雁作用,在师范人才培养上发挥风向标作用。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虽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无法否认的是,学前教育仍然面临师资短缺、师资培养体制不健全、部分师资质量不过关等问题,而社会对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师依然缺乏广泛的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来看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我们不禁要问:幼儿教师何以卓越?成批量的专业型、成长型幼儿教师从何而来?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家》记者采访了沈阳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沈阳师大”)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但菲。有多年高校人才培养经验的她,不回避问题,不畏惧困难,将建议与办法娓娓道来。

为未来储能,师范专业重在养成教育

《教育家》:作为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负责人,请您谈谈师范院校应如何将“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育落地?幼儿教师何以从普通到优秀再到卓越?

◎但菲: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项目包含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职业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几个层次,而沈阳师大是首批20个进入全国卓越幼儿园教师项目中的学校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当时唯一一所。我们熟知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一个合格标准,而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计,都要指向更高的标准。

实际上,教师的培养重在养成教育,学校要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通过实践和教学体系以及课程蓝图,实现为学生走向卓越教师奠定基础。沈阳师大将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模式定义为“三性合一”,“三性”即理论性、实践性、艺术性。理论性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体系;实践性是要赋予学生一种“临床本领”,在实践场域中去养成实践能力,沈阳师大设置了儿童教育实验实训中心,面积5000平方米,内设30多间实验室,来配合课堂教学设置实践环节,让人发现原来幼儿园教师还可以这样去培养;艺术性则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但并不是要培养演员,艺术是教师与儿童对话的方式、沟通的桥梁,是向儿童传递一种信号,是儿童喜爱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因此幼儿教师要懂儿童的艺术教育。

当前社会大众对幼儿园教师依然存在许多不了解,个别虐童事件等负面新闻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行业收入低、编制数量有限、一些家长格外挑剔,也导致很多高分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甘心毕业后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因为感到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不成正比,无法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沈阳师大每年招生能达到500-800人,毕业学生人数大概只能满足岗位需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有的企业年年都来招聘教师,说明教师的流失率非常高。想要扭转这一局面,一方面是需要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专业功底需要继续增强。幼儿教育阶段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教师需要一种综合化的专业素质,在学习过程中会涉猎诸多学科门类,例如心理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科学类、艺术类等,教师的学科基础越好、知识面越宽,在将来的工作中潜力就越大。我们谈幼儿园教师走向卓越,那么他必然要懂孩子,懂得儿童的发展和教育的规律,同时还要会跟孩子、跟家长沟通,而师范阶段的教育就是培养教师未来的专业胜任力,通过不断提高有可能达到卓越的程度。

当然,除了职前阶段的培养,职后是否有打磨和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也很重要。沈阳师大牵头成立了辽宁省学前教育发展校企联盟,抓住师范专业认证的机遇,将院校和用人单位统一到联盟内,将优秀的园长、骨干教师吸纳进来,基于社会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实现反向设计、正向施工,促进了学生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的良好对接。

做好顶层设计,共赢思维才能深度融合

《教育家》:目前幼儿园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断层是如何导致的?如何构建职前职后专业成长一体化的新生态?

◎但菲:以学生实习来说,幼儿园接纳实习生是比较普遍的,也是比较欢迎实习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把学生扔到实习点,他们就可以自然成长了。比如我们学校设计了专门的实习手册,手册既是给学生立规矩,也要求幼儿园帮助学生来完成实习中的任务,要求幼儿园熟悉我们的培养过程。我们也会从学生入学起邀请幼儿园骨干教师来讲专业导论课,利用每个学年20天的小学期开展由幼儿园园长、教师参与的专业研习和教育实践活动,帮学生了解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和工作场景。我们建立了幼儿园教师资源库,为来校授课的教师颁发聘书,鼓励和认可对方的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双方共同将人才培养重视起来,才能走向深度融合。

对于职前职后一体化而言,长足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搭台,而院校一定要带着如何双赢的思维去输送学生,否则幼儿园感到的会是一种被动要求。沈阳师大的教师带着学生下园时,往往会带着项目和研究方向,来帮助幼儿园做课题、举办专业讲座,双方互相支持,有理论有实践,增强了黏合度。

《教育家》:除了上述提到的,当前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向来寻找破解之道?

◎但菲:沈阳师大的学前教育专业以往在招生中是按照学校报考志愿的,一志愿的上线率非常低,从根本上说还是学生对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的信心不足,所以即便学前教育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办得非常好,也难以被学生廣泛认可,这点让我们特别苦恼。去年开始按照专业录取,我们的一志愿录取率达到了100%,但也由此出现新的问题:一些学生仅仅将学前教育专业当作跳板,进入后选择转专业。为了让学生心甘情愿并充满期待地留在这个专业学习,我也坚持在新生入学后亲自给学生做一次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了解我们专业的发展历程、社会满意度、职业期待、发展空间等。你可以继续读研、考博,可以慢慢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骨干、园长,梦想从这里起航。

当前,许多师范院校发展的趋同性较强,而高等教育应该避免同质性发展。乘着国家师范专业认证的春风,建议每所师范院校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真实处境,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定位和特色,要分析学校在当地学前教育行业所处的位置,量身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专业能力是什么、能够为区域的发展去做什么,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然后就脚踏实地地按照规划去实施,既不能太高看自己,又不能太低估自己。

“零距离对接”,缩短新教师成长过渡期

《教育家》:去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提出撤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引导有关学校转设幼儿保育专业。面临“学前教师的托底性生源质量差”的情况,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寻找突破路径?

◎但菲:以前,沈阳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渠道有4种生源類型,包括高中、中职、中师、大专,近两年就只有高中一种了。根据多年的培养经验,我们发现几种类型的生源各有不同的优缺点。比如像中职升本和中师升本的学生,他们的起点比较低,但是专业思想反而特别稳固,毕业后去幼儿园,一点怨言都没有。当然,这些渠道的生源也确实会出现部分令人比较困惑的情况,因为录取是从高分到低分排位的形式,以至于生源情况参差不齐。

青春期的孩子是会有变化的,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认为中职学生都不行,按照来源划分学生未来的走向,是值得商榷的。转向保育工作,对于一群毕业时才20多岁的孩子来说,可能未必是理想的。此前将近10年中职升本的考试,已经开始吸引一部分比较好的高中生:他觉得自己考不上重点大学,可能也考不上特别好的大学,发现走职业教育的路,反而可以通过升本考入师范大学,但这条路刚刚摸索到又被堵住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几年中职升本的生源也是越来越好的,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托底生源的提升,我想也需要一个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让已经被摸索出的经验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教育家》:新教师是为幼儿教育队伍提供活水的重要力量所在,也是卓越教师的必经阶段。对于新教师来说,幼儿园从培养、培训和评价等方面如何才能让他们尽快达到较高水平的胜任力状态?

◎但菲:从社会上来讲,新教师培训都是在各个区县来做,区县的培训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中小城市,所以培训和引领难免形式化。最好的办法还是提前介入,我们的做法是从培养环节开始“零距离对接”,将新教师的成长过渡阶段前置,缩短职后适应期。

幼儿园的文化环境对去实习的学生影响很大。实习应该帮助学生坚定职业信念,可有的幼儿园园风不佳,还有幼儿园教师跟学生说“你们本科毕业当什么幼师!”,起到的是反作用。同样,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人际关系,以及对新教师的引导和包容特别重要。新教师入职往往有带教师傅,幼儿园不光要注重对新教师的培训,还要将对带教师傅的培训重视起来。完全顺其自然,不加约束,可能一些老教师会随意将负面观点传递给新教师,动摇新教师的信念。幼儿园吸引人才的一定不只是待遇,新教师往往同样在意的是园所传递出的风貌、精神和信念,当这些元素处于良性关系,新教师才能更加坚定、安心地成长。

猜你喜欢
卓越沈阳幼儿教师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画与理
最小和最大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