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伊妮
化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化疗药物对周围神经功能造成损伤,以及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的统称。从患者角度来讲,通常就是“手麻”“脚麻”“针扎一样”“如同行走在碎玻璃上”或者“感觉不到温度变化”。
CIPN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轻则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则导致患者无法按时完成化疗计划。CIPN通常包括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缺陷,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端的感觉异常、麻木、疼痛、感觉丧失、手足无力及肌肉萎缩,最典型的特点是呈“袜子-手套”样分布,并且具有“滑行”现象。即使停止药物治疗,仍有可能继续恶化。
目前,引起CIPN的化疗药物有很多,下表罗列了容易发生CIPN的化疗药物名称、发生率以及发生CIPN的累积剂量。
目前尚无公认的预测CIPN的高风险分子標记物,但糖尿病患者、年龄≥75岁被认为是发生CIPN的高风险人群。此外,肥胖、吸烟史、饮酒史和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等均可能与周围神经病变风险增加相关。
如果发生CIPN,应该如何治疗呢?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化疗药物所致的手脚麻木程度不一,有些患者症状较轻,有些患者可能因此而不得不停药。这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是否有其他疾病等因素相关,并且与化疗药物的总剂量、间隔时间、给药途径也有关系。大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在停药后数月或数年自行缓解,部分较为严重的则需要医疗手段的介入。
对于确诊CIPN的患者来说,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主要侧重于缓解外周神经毒性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度洛西汀是目前唯一一个在大型研究中被证实可用于治疗CIPN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其他可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钙通道阻滞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对感觉异常周围神经病,通常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改善临床症状。推荐的药物包括B族维生素、叶酸、烟酰胺等。此外,中医在治疗CIPN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中药汤剂、针灸治疗等都有报道可降低CIPN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四肢麻木的症状。
由于治疗CIPN的手段有限,因此如何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不推荐使用任何药物预防CIPN,但是患者和家属可以通过理疗以及护理方式来以减轻神经病变引起的损伤。
1.患者在治疗时出现手足麻木、刺痛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防止神经病变加重。
2.院内推荐由医务人员使用专业的跌倒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跌倒评估。
3.手足麻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可以降低意外发生的风险。(1)选择包住足跟脚趾的平底鞋,穿着舒适合身的衣裤,做到防跌倒、防磕碰。(2)预防烫伤:避免接触热源(开水、热锅、明火等);夏季避免长时间在户外,防止晒伤。(3)预防冻伤:冬季保暖,洗漱尽量使用温水,外出做好保暖防护。(4)防锐器伤:避免使用剪刀、水果刀等锐器,必须使用时可以让家属帮助。(5)饮食方面选择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维生素B含量高的食物(如大麦、小米、豆类、坚果等)。
需要注意的是,化疗可能引起手脚麻木,但并非所有的手脚麻木都归因于化疗。肿瘤患者如果合并颈腰椎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神经炎等疾病时,也可能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因此,出现手脚麻木要及时就医,找准病因,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