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远周
近年来,国家系统谋划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回归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最终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资本运作下的教培行业已经在大撤退,抓紧裁员与转型,公立学校的课程改革和课后服务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此教育改革大潮来临之际,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问题,也面临了新的历史抉择,需要教师们基于“双减”政策,做出新的调整与转变。
为了有针对性地提供转化策略,笔者借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陈辰的研究,将学困生分为以下四类。
此类学生明显表现出物理学科学习上的被动和抗拒,明显缺乏探索自然规律的积极性。与之相应出现的就是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低下,同时物理测试成绩也在学生群体中处于末端位置。
此类学生物理成绩要明显低于总体的平均水平,属于比较容易被教育者识别出的学困生群体。这些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偏低,科学态度与责任心方面略优于其他种类的学困生。这类学生看似比较努力,但是总是在低认知层次上学习,没有意识到需要花精力去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以及概念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层次结构。
此类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消极应付,行为上表现出对于科学探究过程和物理思维过程的不屑,在物理课堂上出现做其他学科作业,讲与物理无关的话题等现象。在行为表现上,此类学生多数存在向同学展示自己可以“轻松学好物理”的炫耀心理,非常热衷于学习大量零碎的物理解题方法以及口诀,以此来通过考试,作为自己炫耀才能或避免被判定为能力不足的手段。
主要问题出在其核心素养方面,尤其是在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上的欠缺。此类学生更倾向于在课后去补习班额外学习,进行大量的题目训练。处理具体物理问题的时候,能力型学困生倾向于从记忆中搜索曾经处理过的物理问题和做过的题目,依照自己已有的记忆作出解答而非基于基本的物理原理去分析问题。一旦遇到有所变化的情境和新问题,他们会无所适从。
关于作业,“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学校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分类明确作业总量,确保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指导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
关于课后服务,“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学校要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布置作业主要有两个目的:预习新课和巩固旧学。事实上,学困生往往最有必要预习新课和巩固旧学,在预习新课和巩固旧学的过程中也最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帮助。基于“双减”政策中的作业要求和课后服务,教师可以实施如下一些学困生转化策略:
处于态度型学习困难状态的学生,很少有预习新课的意识。处于能力型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有意识并且认为课前预习比较重要,但是由于学习压力和时间不足,又不知道从何入手进行预习,有时候预习的内容和教师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存在不匹配,导致其不能体验到预习带来的正面效果,反而加强内心的受挫感。
关于课前预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口头告知学生:“明天咱们将上×××课,请同学们课前注意预习。”事实上,只有班上自觉性好、学习态度积极的少数几位学有余力的学生会执行教师的口头吩咐。在学困生的观念里,教师口头吩咐预习,就相当于没有作业。然而,课前预习恰恰是一种学困生转化策略,重在执行与监督。
1.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的内容和环节以导学案的方式呈现,并在课后服务时发给学困生。在此策略中,教师的行为主要有:给予下一节物理课堂需要关注的要点,概念或规律的填空,必要时画出知识结构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回顾新课所需的旧知识,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将自己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逐渐内化为物理观念。学生的行为主要有:阅读课本,初步查找和新课相关的资料;对自己有所遗忘的物理量、概念、规律进行回顾;自學新课中的基础知识,找到自己无法掌握的难点并做标注,以便在教师讲解新课时重点关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就算不预习,仅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授课步伐,也能轻松掌握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课前预习从学习能力强弱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快慢的意义上说,是学困生弥补自身不足的一个机会。比较典型的是能力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提示和指导。通过课前预习,对接下来的物理新课流程有整体的把握,同时也巩固了新课所要用到的已学知识,帮助部分能力型学困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面对重难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是一节比较难的课,难点在于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我在课前预习导学案中设置了一个填空环节:
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都加热到沸腾, (选填“一壶水”“半壶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越大,吸收的热量。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把同一杯水从20℃加热到50℃,与从20℃加热到100℃相比,加热到 _需要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越大,吸收的热量。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____有关。
相同质量铜块和铁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选填“铜块”“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以上填空环节中,情形1和情形2是学生就算没有学过比热容,也能根据生活经验也能完成的;情形3则是在情形1和情形2的基礎上进行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必须要用比热容的知识才能解决,能力强的学生能够通过课本学习得出答案,学困生则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的新课学习中得到答案。
2.教师在课后服务过程中,要重点监督态度型学困生的课前预习完成情况。态度型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出现分神发呆、睡觉、相互说话以及制作手工这几类情况,学习没有主动性和内驱力,需要教师时刻监督和管理。教师管理下的课后服务刚好可以解决了这一问题。态度型学困生之所以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从未找到成就感,或是遭受过较大挫折。课前预习的内容较为基础,难度不大,大部分的态度型学困生是可以掌握的。在教师的监督下,让这部分学困生被动地找到一点物理学习中的成就感,日积月累,也会产生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当态度型学困生主动找到物理学习中的成就感,他的学习态度也将在不知不觉中转变。
“双减”政策的部署,课后服务方案的实施,正好为课后复习策略提供了时间保证和实施平台。课后服务阶段,学困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解决当天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也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1.在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的基础上,设计好分层作业。教师设计的课后复习作业要有层次、有弹性、有个性化。有层次、有弹性的作业面向的是能力型学困生,让这部分学生有选择的余地,避免其看完所有作业后,一道题都解决不了,增加物理学习中的挫败感。个性化的作业面向的是态度型学困生。态度型显性学困生最大的表现就是对学习缺乏兴趣,个性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物理学习主动性。态度型隐性学困生非常热衷于学习大量零碎的物理解题方法以及口诀,以此来通过考试,作为自己炫耀才能或避免被判定为能力不足的手段。个性化的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态度型隐性学困生的心理诉求,同时也可以通过作业内容的设计,帮助这部分学困生形成完整的物理解题方法和物理思维。
浮力的计算是初中物理中的一大难点,是学困生最难以掌握的一个版块,在课后复习中,可以进行如下的分层作业设计:
一、基础必会
1.一铁块的质量为5kg,把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该石块受到的浮力为N。
2.一长方体浸没在水中,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0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6N,则所受浮力为N。
3.(1)重为3N的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排开水1N,所受浮力为______N。
(2)质量为3kg的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排开水1kg,所受浮力为______N。
(3)体积为3m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_____N,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N。
二、能力提升
4.(1)物体A质量为4kg,放在某种液体中如图5,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求出此时物体A所受浮力的大小。
(2)小球B质量为5kg,被细线拉着栓在杯底如图6,细线上的拉力为5N,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求出此时物体B所受浮力的大小。
(3)物体C质量为2kg,物体D质量为3kg,放在某种液体中如图7所示静止,求出此时物体D所受浮力的大小。
三、难题挑战
5.有一长方体木块,分别以图8中甲和乙两种方式漂浮在水面上,若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分别为和,则( )
A.> B.= C.<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6.将冰块放在浓盐水中,液面位置如图9所示,若冰完全熔化,杯中液面高度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以上的分层作业设计中,有三个层次,基础必会、能力提升和难题挑战,基础必会和能力提升针对各类学困生;难题挑战针对层次较好的学生,态度型隐性学困生也可参与挑战。在题目的编排设计上,解题需要运用浮力计算的四种方法,称重法、压力差法、阿基米德原理和受力分析平衡法,总共6道题,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了作业总量,切实减负。
2.教师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能力型学困生的课后复习完成情况。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能力型学困生很难意识到自己处于素养比较低下的状态,属于不知道自己的薄弱之处在哪里的一类学生。大部分能力型学困生会把课堂笔记做得很好,课本上勾画完整,但由于缺少了对基本内容的理解、物理模型的建构、思维过程的体验和模型方法的理解应用,此类学生在提升个人核心素养上非常困难,同时也很难有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较大的打击。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如果这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成功解决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
“双减”政策指出,要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推广使用力度,引導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
免费线上学习服务,作为课后服务的补充,为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教师可以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为在课堂以及课后服务过程中遇到问题未得到解决的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当然,也不一定时常在线,学困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问题上传到网络平台,教师在空余时间登陆平台答疑,学困生抽空及时关注教师的问题回复。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难点、演示实验、趣味实验、物理解题方法等以微课的形式上传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或优质学校网络平台,供学困生自学或再学。教学实际中,学困生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往往不敢或羞于当面请教老师,线上学习服务正好避免了这个问题。
“双减”政策从两个方面减轻学生负担,减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减中有增、增中有提,增的是课后服务和优质资源,提的是教育质量和保障能力。笔者结合目前“双减”政策带来的影响,对初中物理学困生进行分类研究,提出了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几点策略,希望能给中学物理教师在学困生转化方面带来一些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