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宁:为儿童做设计,陪孩子再成长一回

2022-03-24 05:11王梦茜
教育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陪伴空间儿童

王梦茜

我们应创设什么样的空间来守护孩子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何通过空间及事物推动亲子进行更为亲密、有效的互动?儿童在与周遭环境的互动中如何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能力?

朵宁是一名建筑师,也是一名儿童家具设计师,同时还是一位“宝爸”。从改造、更新北京的胡同社区到为流浪动物设计过冬的小屋,从为贫困小学设计普通人也可胜任搭建的装配式图书馆到为儿童设计各类家居产品,朵宁从大的建筑空间穿行至儿童的小世界。富有挑战又充满乐趣的跨界,赋予他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理解设计这件事,也让他越来越靠近设计背后的人与生活。而不管是做产品还是设计建筑,他的出发点始终是“希望更多人在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参与生活的创造”。

孩子需要与世界真实地互动

朵宁是个“70后”,儿时漫无目的地在自然中疯玩是他童年中的美好记忆。“那时北京的三环外还一片荒凉,我们天天在稻草地里逮蛐蛐、斗蚂蚁。小时候要打棒球,我们自己拿个木棍绑个大可乐瓶,在可乐瓶里塞满东西,就是一个棒球棍了。”一个人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儿时在田间玩耍的感受刻印在记忆深处,令朵宁分外怀念与自然接触的质感,怀念动手制造物件时与木材碰撞瞬间的喜悦。

朵宁认为,对真实物质世界的感受能力和与之沟通的能力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现在的孩子能直接感受自然、与自然沟通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我们的生活是极为人工化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和工具来解决。比方说有空调来调节温度与湿度,随时都是舒适的。慢慢地,人们可能会丧失一种与自然接触和沟通的本能。另一方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然场景也越来越缺失。比如,我想带孩子出去踢个球时,很难找到一片空旷的草地,还要去租专门的场地。”

与之相对的是,许多商场里的儿童乐园在设计时却越来越趋向于模仿自然——蓝天白云的顶棚涂装、水泥喷绘的假树、塑料材质的绿植随处可见。孩子在里面玩,父母在边上刷手机,美其名曰“带孩子体验自然世界”。在朵宁看来,拿这种用人工材料伪造出来的“自然”欺骗孩子是极为不可取的。

“我觉得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真实且诚实的关系。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人工的环境中,那我们就用人工的好的设计去引导他们。比起虚假的自然,真实更为重要。”因此,在一些儿童空间的设计中,朵宁多采用抽象的几何形式和简洁的空间语言,以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并明确表达出室内人工环境与室外自然环境的差异。

其实,这些“假象”背后不乏成人观念里的自以为是。在许多人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随便给孩子编个借口、拿个东西应付了事”的言行。“成人以为儿童没有辨识能力,实则不然。比起沉浸在各项事务中的成年人,孩子对外在世界的感受或许更为敏锐。比如我载着孩子时,孩子一眼就能看见路边的新鲜事物,我根本没注意到。”

在做设计时,朵宁十分珍视来自儿童视角的启发。“我觉得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甚至是一个更为纯粹的人。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多社会规训,他们呈现出的就是人最为天真、纯洁的状态。”

2015年,朵宁的儿子唐唐出生。“那时候想给他做个家具,本想从最简单的小木马入手,又觉得木马谁家都有,要做个不一样的。随手画了一堆小动物,有小羊、小猫,也有菜花头的狮子,照着做了好多模型。孩子一岁半时,打算给他做个圣诞节礼物,于是又有了‘小木鹿’。孩子两岁半时,能坐着自己玩了,‘小木鹿’就又变成了‘小鹿椅’。”

儿子不仅是朵宁产品的第一个体验官,也是他设计时的“小老师”。许多产品,他都会拿给儿子去选择,“喜欢哪个”或是“不喜欢哪个”,孩子会给出很直接的判断。“有时候一个我们觉得很好看、但略微有点复杂的造型,可能不如一个看起来更简单、但更直接的造型讨孩子们的喜欢。这种设计师和使用者、成人和孩子对产品设计的认知差异,也经常帮助我们从交互的角度去理解设计。”

陪孩子成长,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

技术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带领人走向虚拟的世界吗?基于对旧时光的朴素的怀念,朵宁想探究一种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能否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自然的美好,在真实的世界中获得更大的乐趣?在朵宁看来,如果能有更多的数控加工技术或者智能化定制技术,让普通人也能够参与制作自己身边的物品,将制作、创造、劳动变成一种体验和乐趣,而不只是单纯地享用产品,或許是一个有趣的开始。

2017年,朵宁及其团队做了一个公益图书馆的设计项目——为河北省张北县的一所贫困小学设计一个装配式图书馆,不使用大型机械施工设备,由50名非专业人士用7天时间建造完成。这所小学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学校,在校生1000余人,大部分住校。学校此前只有一个45平方米的图书室,急需一座图书馆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我们以wikihouse框架为例,所有配件在工厂生产好,现场拼装。每天早上7点开始,晚上还要干。志愿者们在一周内搭建出一个成功的建筑,柜子、桌子、椅子都是当地的小学生和老师们自己组装的,大家都很开心。”

然而在建筑的维度,这种适合人人参与的项目机会毕竟不多。于是,朵宁缩小尺度,将目光投向更加面向儿童、更为年轻、或许能够更多地承载设计师理念的儿童家居领域。“我们希望传递出一种声音——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去做设计,孩子也可以,如果没有你想要的,就去创造吧。”

因此,如何吸引使用者动手参与和体验是朵宁在产品设计时要着重考量的内容。比如,孩子们坐的小椅子。朵宁曾向孩子们征集关于“椅moji”的设计,给孩子们一张纸,画着椅子的半成品,请他们完成另一半属于自己的设计。孩子们自己制作表情包或动物头像作为椅子的一部分,也有孩子脑洞大开,画出奥特曼与各类小怪兽,难倒了设计师。大象椅、小兔椅、狮子椅、怪兽椅……椅子也是玩具,小动物的形状可以让孩子像骑马一样坐着;或哭或笑或囧或懵……表情椅的椅面通过眼睛、眉毛、嘴几种基本元素的组合,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情,而在形式之外,这些表情也与功能及结构紧密关联(如嘴有时可以作为拿凳子的把手,眼睛有时候是固定凳面的木圆榫,而豁牙则是展现结构的榫卯节点)。“‘椅moji’的名字来自我们平常聊天用的emoji表情包,如今表情包已经成了大多数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将家具和情感表达连接在一起,激发孩子们自我表达的欲望。”

朵宁设计的许多产品都试图邀请大人和小孩一起动手,体验动手创造的乐趣。“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设计上吸引家长一起参与,从仅仅是看着孩子成长,变成真正地陪伴孩子成长。我们小时候经常动手制作东西,现在的孩子好像少了一些动手的体验。”于是,迎接新年的虎头年画成了一个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拼贴的毛毡小物件,孩子可以通过调整虎头的眼睛、嘴巴,决定小老虎的眼睛往哪看、它是高兴还是难过,创造一张独一无二的年画;放在孩子屋里的白熊灯灯罩是两张透光的PP灯片,小朋友按照折叠线,简单折叠,扣紧按扣,像玩折纸游戏一样,就能得到一只昂首挺胸的可爱北极熊;朵宁在许多产品的包装纸箱上印了图形,按图示裁切下来,可以拼插出一个适合宠物或流浪动物的小房子;他还邀请对手工、木匠感兴趣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到工作室,一起做点木匠活儿,比如一个柚木收纳盒、一把鞍椅……

“陪伴”与“成长”是养育中最重要的事情。作为产品设计者,朵宁的初心始终是——通过身边事物的设计,赋予孩子和大人共同探索的机会。作为一位爸爸,在用设计陪伴孩子成长的7年间,朵宁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重新挖掘、发现自我的回归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不光是我们的后代,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帮助我们观察自身、理解自我的一位老师。当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我就会回想‘我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从而思考‘我是如何从小孩的阶段一步步变成现在的模样’。这种日新月异的对孩子的观察和对自我的观照,就好像让我们重新成长了一回。这种视角的交替,我觉得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教育的意义,让我有动机去为孩子们创作一些属于他们的产品。”

其实,不只是大人陪伴孩子,孩子也在陪伴大人。在陪伴中,大人和孩子都付出了爱,也获得了成长。

让孩子自由探索他们的小世界

2017年,朵宁在北京的白塔寺胡同修复改造四合院。他发现,展览期间,有好几个胡同里的小朋友,每天早上一开门就冲进来,一玩就是几个小时。“这些孩子并不太关心展览和设计的内容,他们只是对胡同里突然出现的这个空间感兴趣——干净、整洁、宽敞、对外开放、可以随便追跑打闹。他们把展览空间当作了游戏场。”朵宁意识到,对于住在胡同里的孩子来说,能够满足他们玩耍天性的公共空间太少了。于是,他们在胡同里做了一个样板间“胡玩”,仅由两间相邻的闲置门面房组成。第一间房是社区客厅和阅读等候空间;第二间房是儿童专用,布置成一个海洋球池。球池房间临街的窗洞做了一个凸出的白房子,这个白房子架在窗台上,内部有一个滑梯伸到海洋球池里。这样,孩子就可以随意地在各个空间里走动、玩耍。“其实,这样的空间放在商场里根本不会有人花钱去玩,实在太普通了。但在胡同里,它却特别受欢迎。我始终觉得,一个好的空间不在于它有多么繁复的设计。如果能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接触更好的环境,这个空间对于他们的成长而言便是有意义的。”

我们应给予孩子什么样的自由探索空间?对于这个问题,朵宁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但理念是相通的:设计要关注人与生活,为儿童做设计,便要回归儿童本身。只有尝试从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才能做出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设计,帮助他们自由探索自己的小世界。

通过对儿子成长过程的细心观察,朵宁发现孩子往往喜欢自己能够控制的事物。“他们特别渴望参与成人的社会,但是成人社会的很多东西他们控制不了。例如汽车、电视、电脑,都是他们能够接触到但掌控不了的,所以他们尤为渴望掌握身边的东西。”基于这种观察,朵宁设计了一款可移动的轻便的绘本书架,它像一只可爱的怪兽,装有木轮子,孩子能够轻松推动。果然,这个带轮子的“小怪兽”一做出来,十分受孩子们欢迎。“他们发现自己也能够推动一个家具,自己在哪这个家具就可以在哪,好像这个东西就是他们能够控制的世界的一部分。”

小孩子们似乎都喜欢捉迷藏。衣柜里、桌子下、床底下、被窝里,找个角落钻进去,一个小小的空间便是他们的全世界。于是,朵宁为孩子设計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熊房子。孩子能够在里面自由探索与玩耍,逐步形成自己对空间及边界的认知,建立起自己的安全感。憨憨的大熊蹲坐在地上,伸出双爪,像是在等待一个温暖的拥抱,又像是来自爸爸妈妈的拥抱,讲述着关于陪伴与成长的故事。

不管是做建筑设计,还是做儿童家具,朵宁始终观察着人与空间及事物间的互动关系。按他的话来讲,“设计师越来越老,设计越做越小”,他蹲下身感受着孩子与世界的互动,似乎重新成长了一回。

猜你喜欢
陪伴空间儿童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陪伴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