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党史微视频节目传播范式研究

2022-03-23 22:10许志晖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类节目党史受众

李 迪,许志晖

(1.北京城市学院传播系 北京 100083; 2.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 北京 100036)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纷纷组织建党百年主题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生产,全力打造党史宣传舆论矩阵。在信息碎片化、传播分众化、平台多样化时代,如何打造受众喜闻乐见、入心入脑甚至口碑爆棚的党史宣传类节目,为建党百年奉献精品力作,既是每一个创作团队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也是每一个创作者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在众多影视节目形态中,以《百集微视频·红色档案》《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等为代表的党史微视频节目,凭借其聚焦主题凸显主线的政治意蕴,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表达手法,以及短、平、快、实的叙事风格,成为党史宣传类节目中的“轻骑兵”,一经播出就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进而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

一、聚焦百年党史,肩负媒体重任

回望历史,镜鉴今日,昭示未来。中国共产党跨越百年,筚路蓝缕,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历经苦难辉煌,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党史既是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更是人类精神的一座宝库。百年奋斗历程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所带来的巨大激励,所凝结成的“建党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全国人民而言,都是最直接最真切最弥足珍贵的,也是最值得我们时刻牢记和孜孜体悟的。因此,聚焦百年党史,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史宣传类节目的应有之义。

建党百年,作为党的宣传喉舌,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电视媒体责无旁贷,节目创作者更是义不容辞。于是,在各类传播平台上,一大批优秀的党史微视频节目应运而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扛起了传播宣扬百年党史的重任。2021年,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央档案馆联合录制的《百集微视频·红色档案》持续热播,该节目精选中央档案馆大量馆藏珍贵档案,分“恰同学少年”“信仰的呼唤”“一封家书”“为有牺牲多壮志”“领袖的致敬”“永远在路上”等十一个系列专题,生动讲述档案背后的人物和故事,从多个角度呈现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的初心和使命,让受众从一件件史料、一桩桩史实中,读懂百年大党的胜利密码,感受烈火淬金的精神锋芒。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广电总局、中共江苏省委联合制作的《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则以日期为轴线共365集,每天聚焦百年党史上发生在这一天的一个或多个事件,以小入口折射大主题,以小故事揭示大道理,聚焦和回放“党史上的今天”的关键节点、关键事件,形象展示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此外,其他媒体平台也相继推出各类党史微视频节目,比如人民网的《国史讲堂 党史微课》,新华社的《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等。向前追溯,党史微视频并不是一种全新的节目样式,央视早在2005年就有《永远的丰碑》,该节目嵌入《新闻联播》播出,每天同步介绍一位80多年党史中的优秀代表人物、革命英烈和劳动模范。由此可见,党史微视频节目基本上是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全方位、多视角、超时空展现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彰显了电视媒体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

二、理清时空轴线,锚准切入基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时间的长河滚滚向前、川流不息,中国共产党党史如同一幅恢弘的历史长卷,绵延百年、意蕴深厚、韵味无穷。如何通过最恰如其分的影视语言和表现手法,将这幅画卷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是节目创作者们在策划伊始就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宏大叙事一直是我国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宣传上的一个特点。但就党史微视频节目而言,创作者在表现手法上却采取了去宏大化的方式,将宏大主题化为生动而具体的故事和人物,故事讲述重视局部细节,人物塑造重视微妙情感,力求将人物从观众记忆中的“英雄符号”转化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真实形象”;与此同时,还要打开空间,通过大量历史事件和不同人物的关系建构,让故事更精彩,让人物更生动,让情感更浓烈,从而达到于细微处见知著、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理清党史的时空轴线、按线取点。中国共产党党史按时间轴线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11月至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制作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就是从建党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美术作品中,遴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美术作品,以小见大,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让受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念之美、信仰之光。另一种是锚准历史呈现的切入基点,由点及线。比如在《百年微视频·红色档案》“恰同学少年”系列中,节目以历史档案为载体,分期呈现了毛泽东的400字作文、李大钊的万言书《青春》、周恩来主编的《觉悟》、瞿秋白引入的“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邓小平赴法留学参与创办的《赤光》等。选取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革命先烈成长道路上的珍贵片段,尽管只是历史一瞬,但这些历史片段汇聚在一起,其内在逻辑就构成了清晰的历史脉络,凸显的是中国革命领路人、开拓者的宏阔智慧,折射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精英群体的集体伟力。

三、真实生动讲述,多元手法呈现

众所周知,党史宣传类节目的内容载体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因而具有政治意蕴强、宣传要求高、制作周期长等鲜明特点。基于此,一段时间以来,党史宣传类节目在受众心目中形成了宣传口吻重、说教色彩浓、节目表现生硬等刻板印象,影响了节目传播的质效。而党史微视频节目突出故事性,在叙事策略的选择和表达手法的呈现上,更加注重当下的媒介传播环境和受众的视听接受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充分挖掘党史的宣传教育价值,而且有助于增强受众之于节目的黏合度。

纵观2021年度各类党史微视频节目,大家在叙事策略的选择上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讲述体”,即通过遴选某个历史人物、事件或者史物,以多种人称交叉(通常第一人称为主,第三人称为辅)讲述的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解读人物、事件或者史物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深意。比如《红色档案》中,每期节目选择中央档案馆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档案,除了上文“恰同学少年”系列提及的在“信仰的召唤”系列中,受众可以通过档案讲述看到朱德36岁放弃高官厚禄万里寻党的故事,半个世纪后才公布于众的“隐身党员”杨度的入党经历,抗日名将叶挺出狱后10小时写下的入党申请,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填写的入党志愿表,京剧名家程砚秋自称“胆怯中”写下的入党申请书……在“一封家书”系列中,受众可以通过讲述看到毛泽东对毛岸英、毛岸青的慈父情怀,巾帼英雄赵一曼对儿子的惦念不舍,陈觉、赵云霄夫妻慷慨赴死前对家人的无限深情,烈士王一飞给妻子写下的51封家书,关向应奔赴革命、挥别小家的告别信……通过“讲述体”叙事策略的起承转合,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得以呈现,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得以“解封”。此外,在节目表达手法上,党史微视频节目还充分借鉴优秀影视剧和纪录片的电视语言,综合运用了影视图像、文字解说、历史实物、背景音乐、剪辑特技等手段,充分挖掘和调动多元表现手法以增强节目的叙事功能和观众的视听感官,进而多方面强化传播效果、渲染气氛。比如《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针对青少年受众的特点,采用了微纪录片的形式,不仅在叙事上强化悬念、故事和情感元素,在表达手法上还使用了动画、沙画和情景再现等手段,有效传递了历史背后的价值力量,让受众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受党的优良作风、汲取党的精神力量。

四、把握传播规律,放大节目效应

在媒介技术革新的推动下,电视传媒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发生了整体性重塑;受媒介传播环境的影响,跨屏时代受众对信息的接收习惯呈现出移动化、碎片化、互动化等特征。顺应建党百年舆论宣传的时代要求,基于对传播规律新变化的精准把握,党史微视频节目顺势作为,迅速成为党史宣传类节目矩阵中的一支“奇兵”,既丰富了党史宣传的节目样态,又提升了党史传播的信息价值。

顾名思义,微视频是指在各种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相对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型短片,一般短则数十秒,长则数十分钟,内容广泛、形态多样。因此,相对于其他党史宣传类节目而言,党史微视频节目的体量特征在于“微”,即通过对叙事时间的大幅压缩和叙事内容的高度凝练,达到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目的。从现有的党史微视频节目看,绝大部分节目是通过每期一人一事一物的具体呈现,接续反映建党百年这一宏大的历史命题。每期节目的篇幅精短,通常不超过10分钟,比如《红色档案》节目时长约6分钟,《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每集8分钟左右,人民网《国史讲堂 党史微课》时长约5分钟,新华社《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时长约2分钟。受体量大小的限制,这些节目节奏紧凑、语言精练,内容却很丰富,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极大的叙事张力和极强的时空美感。同时,在信息传播碎片化的跨屏时代,党史微视频节目有利于化整为零地传播百年党史,这契合了受众接收信息移动化、互动化的特征,让受众能够随时随地以轻松的心态和状态观看节目,从而提升节目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益。比如《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在策划创作过程中注重全方位创新,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突出移动优先,确立了“组合式产品+全媒体传播”的方案,旨在通过融合传播放大宣传效应,形成舆论强势。

五、坚持守正创新,提升传播质效

党史传播是2021年媒体宣传工作的主题主线,围绕党的历史中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展开创作,是媒体节目创作者需要积极回应和回答的时代命题。在众多党史宣传类节目中,以《红色档案》《百炼成钢》为代表的党史微视频节目表现不俗,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益。但立足长远着眼,党史微视频节目还需要在守正与创新中实现传播跃升,进一步优化节目形态、提升节目质效。

所谓守正创新,是指既要恪守正道,也要敢于探索新的思想和发展方向。党史微视频节目的“守正”,即是要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尊重新闻舆论传播规律”“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以及“运用网络传播规律”,通过积极探索、认识、把握这些规律,充分塑造这一节目形态的内在机理,充分挖掘这一节目形态的外在价值,以实现最大化的投入产出比。党史微视频节目的“创新”,即是要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通过嫁接缝合、孵化演变、借鉴融合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节目的可视性,从而增强节目传播之于受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创作手法方面,可以进一步做到内容上去刻板化、视角上去宏大化、立场上去精英化、手段上新媒体化;再比如在传播手段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融合,进行全媒体传播,同时运用VR 技术,提升受众对党史微视频节目的感知和体验能力,给受众带来更深度地感官体验,进而唤起更多的情感和价值共鸣。

综上所述,党史微视频节目,微的是时间和体量,精的却是内容和情怀;碎片化的是形态,完整的却是蕴含在百年党史中的伟大精神。建党百年,需要媒体通过多种节目形态、多种媒介平台传播和宣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帮助受众在党史传播的潜移默化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最终达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目的。当然,党史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政治任务,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因此,党史宣传类节目特别是微视频节目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守正创新中进一步提升节目质效,以推出更多更加优质的节目走上媒体平台、走进受众视野,持续发挥积极正向的舆论宣传效应,为弘扬传播百年党史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类节目党史受众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