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人才共情意识培养策略探析

2022-03-23 21:10:48刘萍白鑫宇
浙江医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共情药学情景

刘萍 白鑫宇

1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遵义 563000;2遵义医科大学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遵义 563000

临床药学是指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研究与实践临床药物的治疗,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遵义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是贵州省特色布控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收临床药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1]。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临床药学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成为医疗系统从业人员的基本准则,因此,在诊疗技术不断完善的同时,要求医护人员提高人文素养,对病人予以更多关注和照顾。临床药学专业是培养高等药学服务人才的摇篮,需要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的药学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临床药学人才。共情是一种对他人情绪和情感状态主动感知和体验的能力,具备共情意识的药学服务人才不仅可以维系良好的医患关系,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诊疗效率。目前,临床药学专业教育中共情能力的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培养体系。因此,探析临床药学人才共情意识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共情的内涵和意义

共情(empathy)也被称之为投情、同理心、设身处地。共情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提出的心理学理论[2]。共情的内涵包含3个方面:第一,共情是通过求助者的言行举止,了解其内心的想法,体会求助者的情感。第二,根据求助者的体验、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相关的经验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第三,通过有效的传达方式将共情以潜移默化的途径被对方感知,并获得对方的进一步反馈。在人际交往中,共情是一种积极的感觉,服务者可以通过设身处地的方式了解求助者的想法,使求助者可以及时拥有被人理解的感受。在临床药学服务中,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共情的方式识别和体会患者的情绪,充分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原则。患者通过与药学服务人员的良性互动会得到愉快和满足的正反馈,彼此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沟通,这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诊疗效率[3]。

2 临床药学服务人才的培养要求

随着“个体化治疗”概念的日益普及,“精准药学”应运而生。临床药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基础的药学、医学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强的临床药学实践和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从事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原则,以及药事管理法规、政策和营销的基本知识。其中,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特殊人群(老年、婴幼儿、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的安全用药,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行政与技术措施。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除了需要专业知识之外,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尤为重要,共情意识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药学服务人员需要解决患者合理用药等方面遇到的多种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提出分析、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提高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的药学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从多个方面提高人才的业务素养,是时代赋予临床药学教育的光荣使命。

3 共情意识在药学服务中的必要性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医学教育家、生命伦理学家佩里格里诺(Edmund D.Pellegrino)曾经说过:“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他认为,医学的本质不限于医学科学与生物技术,还要体现出人文这一“外在的科学范畴”。在临床实践中,医务工作者只有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缔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1]。这种人文关怀的基础在于共情意识的培养。在医疗团队中,药学服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药物监测、解答患者问题、药动学跟踪和营养支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挥专业技能作用的同时,具有共情意识的药学服务人员可以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工作[4]。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所培养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医学技能和共情意识[5]。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就逐渐意识到在医学教育中不可以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自然科学教育上,而是要融入更多人文理念;2003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对从医者的人文素养做出明确规定,其中就包括临床沟通能力。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共情意识的培养,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计划和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临床沟通的技巧,重视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与协调,深入探讨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的途径。

4 临床药学专业共情意识培养的策略

4.1 将共情意识培养纳入临床药学人文教育中

共情已经得到现代医学的认可,被认为是体会他人情感和情绪的一种能力,是一种高级别的情感素质。目前,我国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尚未就学生共情意识培养达成共识,尚缺乏完善的心理学、伦理学、临床沟通学等医学人文课程,大部分课程是以药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人文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程为主。因此,我国临床药学专业需要积极改进现有的课程体系,可以根据专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学、病人心理学、临床沟通技能、药学服务等,并搭配具体的临床用药和医患关系处理的典型案例[6]。教师要重视学生共情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强化,逐步具备解读患者情感、情绪的能力,学会通过有效的沟通与正确的认知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维系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4.2 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临床药学共情意识实践活动

目前,大部分医药院校的临床药学专业设置了42周以上的临床药学实习。为了进一步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共情意识,在实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特色的药学实践共情意识活动达成培养目标。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和事件。学生在此场景中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带教教师全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在临床药学专业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实践经验,使学生具有临床思维与药学服务理念,更能够锻炼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7]。学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既往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等相关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药学服务。在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但沟通状态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达到更好的效果。

4.2.1 设计情景模拟教学剧本 首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临床案例,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能力,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景,使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8]。在剧本中要模拟与不同类型患者沟通的场景,如急躁、悲伤、绝望、漠视等,还应该设置对学生的压力测试,以培养学生在压力的情境中仍然能够保持冷静工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在不同情景下与患者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共情意识。

4.2.2 实施情景模拟教学 学生扮演“临床药师”进行模拟实践:首先,当“医生”对“患者”的病史进行采集后,“临床药师”通过共同查房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目前的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然后进一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保证“患者”能够获得恰当的治疗。其次,“临床药师”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记录,为其建立相应的列表文件,然后对其进行干预,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临床药师”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完善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4.2.3 开展讨论、反思和反馈 带教教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情景模拟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从现实工作场景的角度分析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总结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撰写反思报告。教师根据报告了解学生的想法,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进一步对学生强化共情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将其贯穿于各种工作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4 注意情景模拟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编写模拟情景剧本时,要明确患者的症状、病史、服药史等重要的内容。要保证剧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灵活性,使情景更加真实;同时,能够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进行评估,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改善学生的沟通技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共情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2.5 发挥情景模拟教学的优势 在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教育中,可以参考借鉴的情景模拟案例比较有限。因此,对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时,除了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之外,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可以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完成角色转换,逐渐提高学生的共情意识与沟通能力[9]。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能够将枯燥的知识以生动、具体、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能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逐步做到熟练应用。同时,学生将会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实践性,它充分将人文关怀与工作场景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场景中体会到患者的需求。通过讨论和反思,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具备共情意识的必要性,并在潜移默化之间提高了学生的共情能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主动投入到临床药师的角色之中,克服紧张心理,保证自身交流能力和沟通技巧得到充分的锻炼。在总结和反思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引导。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反思和讨论时间,为学生创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认真查看学生的反思报告,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总之,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共情意识。

4.3 将共情能力融入临床药学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共情意识,使其具备完备的药学服务能力,可以将共情能力与临床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构建与之相关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共情意识属于人文关怀范畴,在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教育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与之相比,临床药学专业人文关怀教育课程较少,相应的评价体系也不够完善,而且与临床药学人文关怀相关的报道也比较鲜见,不能为包含共情意识培养在内的临床药学服务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因此,可以参考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评价标准,将共情沟通能力融入临床药学服务能力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在考核中纳入共情能力内容。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注意构建融洽的医患关系,比如,建立人文关怀制度,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等。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在进行临床见习时,医疗机构应当将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共情能力培养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在实践中体会到提高共情能力对实际工作的帮助作用。此外,可以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素质和临床思维能力进行考核。

5 结语

要积极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共情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在培养过程中,指导学生关注患者的想法,尊重患者的人格,倾听患者的诉求,与患者积极沟通,共情意识的培养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行业法律法规建设的完善,共情意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将会更加突显。因此,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共情意识的培养策略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刘萍:撰写综述、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论文初稿撰写;白鑫宇:研究构思、文献资料分析和整理、指导论文写作

猜你喜欢
共情药学情景
网红会和打工人共情吗
情景交际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商业评论(2022年4期)2022-05-05 23:01:30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26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7:38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