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洪月 曾锦标
广州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广州 511436
编制发展规划已经逐步成为引领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驱动大学科学、有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尤其需要勾勒好发展目标、描绘好战略蓝图、制定好行动路径,通过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来带动大学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实现办学质量的逐步提升,助力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公共卫生事件的时有发生,国家已经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加紧培养国家急需医学人才、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服务好健康中国战略。因此,梳理好高等医学院校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问题和改进方法,科学地制定高等医学院校发展规划,就显得尤为必要。虽然关于高校发展规划编制的研究已有许多,特别是刘献君、卢晓中、别敦荣等学者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理论上回答了大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编制方法[1],但是发展规划编制研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针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规划编制的研究稍显薄弱,所以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案例研究,阐述发展规划编制的主要路径。
本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通过利用扎根理论分析其“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形成的33份访谈记录,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回收的3 426份调查问卷,探究影响发展规划编制的主要因素,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归纳发展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介绍广州医科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实践探索,具体研究设计如下所示。
编制高校发展规划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事情[2]27。因此,广州医科大学在启动“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调研时,即明确了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发展规划的思路,访谈了7位学校领导、26位中层领导,面向全校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人士发布调查问卷,回收了3 426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访谈调研和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最大范围地让师生员工参与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之中,既能够吸纳学校领导团队的智慧,又可以汇聚师生员工的共识。
2020年3月23日至4月17日,本研究团队通过座谈会的方式,与学校领导和有关中层干部进行了33次访谈,累计访谈时间超过50小时。为了保证取得良好的访谈效果,每次访谈均提前告知受访者访谈提纲,并紧紧围绕访谈提纲中的4~6个开放式问题开展,以便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能够达到访谈的预期目的。在前期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广州医科大学于2020年5月13日至5月29日,围绕“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发展定位、发展路径等问题,面向学校教职员工、在校学生、校友和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问卷设置了20个问题,其中18个属于封闭式问题,2个属于开放式问题,共有3 426人(教职员工1 640人,占比47.9%;在校学生1 418人,占比41.4%)参加了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对调查问卷中的18个封闭式问题结果进行描述统计,以获得调研对象对发展规划制定的想法、态度和建议,分析影响高等医学院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主要因素。
1.3.1 基于扎根理论的访谈记录分析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最早由美国学者Barney Glaser和Anselm Strauss提出,主张通过系统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理论,重点关注理论证明而不是理论生成[3]371,它是一种研究路径,而不是一种实体的“理论”[4]。该理论提出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是对研究资料进行3类编码,通过对研究资料进行连续比较和归纳,进而发现资料和理论之间的关联。本研究随机将30份访谈记录内容按照3类编码方式进行分析,其余3份访谈记录内容用于理论饱和(theoretical saturation)检验。第一类编码是开放编码(open coding),是对原始资料中不相关联的元素进行命名和分类[3]375。本研究在反复研读访谈记录的基础上,合并重复、同义的词语,删去无关的内容,从访谈记录中找到41个概念。第二类编码是主轴编码(axial coding),通过寻找41个概念之间可能存在的类属关系,对这些概念进行再次分类。本研究进一步从41个概念中归纳出16个主要概念。第三类编码是选择编码(selective coding),是结合研究主题对开放编码和主轴编码所产生的概念进行再次润色和提炼,并得出核心概念。本研究在16个主要概念的基础上,最后形成5个核心概念。在对预留的3份访谈记录进行编码中,未得出新的核心概念,显示本研究搜集的资料已经达到理论饱和。3类编码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广州医科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中基于扎根理论分析33份访谈记录3类编码归纳过程
高等医学院校的运转与发展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诸多方面。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医科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中形成的33份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受访者比较集中地认为政府支持、发展定位、学科布局、师资队伍、文化传承等是影响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①政府支持是大学发展的基础。当被问到近年来有哪些发展经验值得总结时,受访者提出的最多的就是学校抓住了广东省、广州市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机遇,政府在办学经费和办学政策方面投入力度加大,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学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如有的受访者指出:“政府为学校提供了引进高层次人才所需要的经费,同时赋予学校一定的人事管理自主权,学校以此为契机外引内培了一批人才,推动了学校科研、教学、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作为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广州医科大学超过九成的办学经费来自政府拨款。因此,当政府投入力度加大时,学校在维持基本运转的前提下,就能够有更多的经费用于谋求发展。②发展定位是大学发展的方向。一所大学如果不能确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办学就会偏离航向[5]6。在访谈中,多数受访者都提到学校在“十四五”时期要理清发展定位,明确广州医科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的定位,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涉及多个方面,其核心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类型等方面,只有把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其他同类高校的发展情况、自己的发展历史进行有机结合,在发展定位中体现办学特色,才能够形成竞争力。正如有的受访者所说:“综合考虑学校规模体量、生源质量、医院床位数、医学人才培养周期、学校影响力等因素,学校应当明确发展方向和路径,只有把这2个问题弄清楚,学校在未来才能获得更大发展。”③学科布局是大学发展的关键。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龙头,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5]253。广州医科大学在多年的办学中形成了以呼吸病学为优势特色学科带动学校其他学科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打造了连续11年排名全国第一的呼吸学科,但也导致了学校学科建设“仅有高峰、没有高原”的问题。如何培育新的学科优势,特别是响应国家需求,推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是“十四五”时期学科布局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有的受访者建议,“通过呼吸病学带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并加强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等学科建设,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科群”。④师资队伍是大学发展的抓手。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的重要抓手。过去一个时期,广州医科大学充分发挥省、市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利好,汇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人才基础。但是,一些受访者也指出,由于战略性和方向性不够,引进人才未能紧紧围绕学校重点学科、专业发展布局,研究方向比较分散;人才成果转化不足,且引进人才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科和专业建设的较少,特别是对柔性引进人才偏重考核个人成果的产出,未能实现高层次人才对人才培养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同学科人才引进制度个性化和灵活性不够,如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特殊性,由于引进标准与自然科学一致,存在引进难、留不住的问题。这些都是“十四五”时期应当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⑤文化传承是大学发展的使命。大学是通过文化培养人才的,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6]。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广州医科大学逐步形成了以广医人精神、抗非精神、南山风格为内核的大学精神,并逐渐升华为当下“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的“南山精神”,在一代代师生中不断传承、发扬光大。多数受访者提到,应当深刻认识文化育人的意义,传承、创新学校办学历史中形成的大学精神,并将其融入到育人工作中去;重视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歌等的阐释和宣传,加强校史馆、抗非馆、感恩广场、医学生誓言墙的建设和使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品牌,厚植文化育人的肥沃土壤。
1.3.2 基于描述统计的问卷调查分析 广州医科大学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面向全社会发放了网络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3 426份,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合计占比达到89.3%(3 058/3 426);也有不少的校友和社会人士填写了问卷,占比分别达到5.2%(179/3 426)、5.5%(189/3 426)。本研究以网络调查问卷中的18个封闭式问题的回答结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描述、概括、解释数据呈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参与问卷调查者(以下简称答卷者)对广州医科大学发展规划的认知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①答卷者对学校发展规划了解不够深入。数据显示,55.5%(1 902/3 426)的答卷者对广州医科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不甚了解,40.9%(1 401/3 426)的答卷者表示基本了解,仅有3.6%(124/3 426)的答卷者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当被问到是否了解学校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时,60.3%(2 066/3 426)的答卷者表示不清楚;再细分到答卷者的身份来看,学校教职员工中对“十三五”发展规划不了解的答卷者占比为38.5%(1 319/3 426),表示非常了解的答卷者占比仅为6.2%(213/3 426),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发展规划缺乏充分的了解,也反映出在校学生、校友和社会人士对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了解程度较低。《广州医科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于2016年4月印发,学校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公开了发展规划文本,并于2018年底启动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而在2020年5月发布的调查问卷中却有超过五成的答卷者仍然不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超过六成的答卷者不清楚学校落实发展规划的相关措施,这说明发展规划在学校中的重要程度还不够高,发展规划文本在师生员工、校友之间的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②答卷者在填写问卷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本位主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答卷者在针对某些问题作答时,往往会从自身立场出发,忽略了学校整体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本位主义”。例如,当被问到学校“十四五”期间应该在哪些学科进一步强化特色时,除了学校优势最为突出的学科(内科学)获得的支持最多外,其余列出的10个学科获得的支持率比较均衡,这反映出学校具有突出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不多,也体现出答卷者在作答时往往会优先支持自己所在的学科成为学校重点发展对象,以获得更多的发展利好。这一现象在关于重点发展专业的调查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我们把当时学校尚未成为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的19个专业列出,请答卷者选出希望学校在“十四五”时期进行重点发展的专业。结果表明,那些师生规模较大的专业获得支持的力度更大。答卷者在作答时,给出的答案受到自身立场的影响很大,我们在分析结果时需要考虑到这种情况。③答卷者集中反馈了影响发展规划实施的因素。有的学者指出,大学发展规划的落实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政府给予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大小、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激励、学校内部“人治”与“规治”的关系、资源保障的力度、发展规划本身的质量等[2]90。本次关于影响发展规划实施因素的调查结果与专家的研究不谋而合,超过八成的答卷者认为国家政策导向、财政投入力度、规划本身合理性、学校领导重视与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发展规划实施的效果,还有七成左右的答卷者认为师生对发展规划的认可度、教职员工的参与程度、推进落实的责任机制等因素对发展规划实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反映出答卷者对影响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因素有一定的思考,对影响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进行了合理分析。答卷者集中反馈的影响发展规划实施的因素,融入到为后来制定发展规划文本的工作中,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④答卷者对学校发展定位的认知符合实际情况。发展定位是一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提出的所要达到的方位,确定好发展定位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说,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与发展要以定位为前提,从定位中寻找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此才能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广州医科大学在开展问卷调查前,已经明确要理清学校在办学类型、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以更好地指引“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基于此,在前期访谈的基础上,学校搜集到关于上述几个方面比较集中的定位表述,设置在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都设有4~6个选项。调查结果显示,答卷者对学校发展定位的选择比较集中,每个问题都有1个选项接近或超过50%的答卷者选择,这反映出多数师生、校友和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对学校发展战略有着清晰的认识,也说明学校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清晰、明确的战略定位。例如,41.0%(1 405/3 426)的答卷者认为学校“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定位应当表述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还有37.0%(1 268/3 426)的答卷者选择了“综合实力和水平位居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的表述融合了这2个选择较多的选项,形成了“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在办学类型、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方面定位的问题中,选择人数最多的那个选项都成为了最终的表述文本。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编制发展规划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办学治校的重要手段和规定动作。然而,通过分析访谈内容和调查问卷,也反映出高等院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的发展与外界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任何一个重要因素发生变化都可能对大学的运转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大多数高校四分之三左右的变化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5]5有鉴于此,在编制发展规划时,往往很难精准研判未来可能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导致所制定的发展规划不能完全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无法落地实施。即使综合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提出的发展规划也可能因为对潜在的困难或阻力估计不足而流产。此外,学校内部的一些不可控因素,例如学校领导班子的调整等,也会影响到对发展规划的研判。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有特征,只有在发展规划中围绕办学特色制定发展目标、重大行动和发展举措,才能够有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访谈调研中,大多数受访者都指出,以往的发展规划没有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组织,也没有清晰提出学校在一个阶段的发展定位,并建议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时要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高校发展规划与每一位师生员工息息相关,在编制发展规划时应当尽可能地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吸纳更多的师生员工参与到发展规划的制定中。但在实际操作中,编制发展规划的往往只是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更多的师生员工或是没有兴趣或是没有渠道参与到此项工作之中,不能有效地汇聚其智慧,形不成发展合力,制定出来的发展规划难免沦为“抽屉里的本子”“应付上级检查的花架子”[2]5。
发展规划的灵魂在于执行、在于落实,宣传好发展规划则是执行和落实的前提。调研中发现,编制发展规划时,学校将更多的精力往往放在文本的书写上,而对于发展规划形成后的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导致部分师生员工对发展规划缺乏了解,在发展规划的执行上打了折扣。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答卷者并不了解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举措,使其在执行中势必会受到影响。
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一些特点和问题,广州医科大学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时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现有基础与谋划未来相结合、发展目标与战略行动相结合、大学精神与办学治校相结合,以期制定出一份能够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规划。
决策者的支持与认可是组织发展规划成功的关键[7]。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必须获得学校领导班子的支持和参与,才能确保发展规划的编制能够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发动师生员工广泛参与,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建言献策。广州医科大学在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时,正是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使各方面都能够深度参与制定发展规划。由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广州医科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规划体系、组织机构、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对学校各有关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划分,对制定发展规划的主要程序进行了规定,通过自上而下的形式对发展规划编制的全过程进行了顶层设计。同时,通过确定“1+7+18”的发展规划编制体系,把学校内各职能部门、学院、附属医院充分调动起来,做好专项规划、学院与附属医院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两条线同时推进,在编制过程中保持密切沟通,推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学院与医院规划之间的有机联动和有效衔接,形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具体编制体系详见表2。
表2 广州医科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体系
好的战略是通过研究提出来的,没有研究的发展规划很难有质量保证[2]131。为了提出高质量的发展战略,广州医科大学扎实开展了战略研究。首先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了前期调研,了解学校师生员工有关“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形成《广州医科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工作报告》《广州医科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调研报告》,初步提出学校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策略。随后,组织调研团队前往南京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同类型的医科大学学习交流,撰写了《广州医科大学赴南京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学习考察报告》,通过对标标杆寻找差距,精心谋划学习标杆的对策,进一步提出学校在“十四五”时期的改进方向。同时,承担了2020年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围绕“十四五”时期医学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积极开展学术研究。通过对学校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逐步找出了学校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战略主题和方向,形成了《广州医科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思路》,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初步成形。
明确现有基础是谋划未来发展的前提,只有搞清楚发展基础,才能提出合理的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理清学校发展情况,广州医科大学在“十三五”中期就对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了中期评估,形成了《广州医科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自评报告》,总结了发展成效和存在问题。学校启动“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后,即着手对“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发展成绩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系统分析,认真分析学校在“十四五”时期有着怎样的发展起点和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学校在办学类型和层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定位,制定了“学科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引领、创新发展”的发展战略,立足学校发展基础,在“十四五”时期谋划打造一批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专科,全力推动特色向优势转化,以优势专业、学科、专科、平台为重点突破,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通过把现有发展基础与谋划未来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确保所制定的发展规划符合学校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至于沦为一纸空文。具体发展定位详见表3。
在明确了学校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定位后,广州医科大学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进行了系统设计,首先确定了“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总体发展目标,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10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构成“十四五”时期学校发展的目标体系。为了实现“十四五”时期的各项发展目标,学校针对性地提出十大战略行动,通过目标与任务紧密结合的方式支撑学校发展。具体目标和任务体系详见表4。
表3 广州医科大学“十四五”时期发展定位
表4 广州医科大学“十四五”时期目标和任务体系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积淀所形成的一种为师生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是大学的灵魂,是引领大学发展的核心力量。广州医科大学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时,特别注重对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对学校办学传统、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校训、校风、学风的思想文化内涵的系统梳理,办好院士大讲堂、广医南山学堂等系列活动,打造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推动大学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融入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学校发展进程中注入精神的力量。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发展规划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编制好发展规划也逐渐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一种手段。本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通过对学校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过程中形成的访谈记录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归纳学校师生员工对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认识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并针对这些认识和问题总结了广州医科大学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时的5种做法,以期对高等医学院校编制发展规划有所裨益。当然,发展规划是包含制定、实施、评价、控制等环节的一个完整过程,受到研究主题和研究水平的限制,本研究仅探讨了发展规划的制定问题,其他环节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白洪月:文献检索、资料搜集、论文撰写;曾锦标:研究指导、结构优化、论文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