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
大数据时代,世界成为“数据的海洋”。海量数据在丰富人们知识、扩宽人们视野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信息筛选上的困惑。如何高效传播信息,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公众可以理解的内容,成为摆在各主流媒体面前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不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新闻生产、传播方式,力求用信息化、科技化赋能新闻传播,从而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可视化新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深刻把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再将信息置于繁杂冗长的文字叙述中,而是借助独特的视觉传播形式向受众输出,这样既保证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准确性,又以“轻量化”的形式承载“最大化”的信息。
可视化新闻是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为支撑、以可视化为载体的跨媒体新闻报道形式。[1]可视化新闻是在数据新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数据新闻最早则来源于西方的精确新闻学。精确新闻学是一种以数据为论据来描述新闻的方法,数据新闻则将其发展,从大数据的角度进一步解读新闻,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其表现的数据符号本身就是新闻。[2]
可视化新闻目前主要适用于重要的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的深度解析,突发事件的跟踪调查,服务资讯类新闻的阐述。融媒时代的可视化新闻表现形式日益丰富,传统媒体的可视化多侧重图表、漫画等形式,新兴媒体的可视化则多运用视频、动画、长图、手绘、H5、VR、AR等形式。
相对于传统新闻报道形式,可视化新闻创造性地使用符号、图片、图形、视频等视觉元素传播信息,使枯燥复杂的数字、专业化的信息变得生动直观、鲜活有趣。笔者所在的江西上饶日报社也进行了大量新闻报道可视化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分析具体的可视化新闻产品,得出可视化新闻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当下人们正从“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迈进,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可视化图片、图表来获得信息,并获得感官上的享受。在传统的文字报道中一些数据信息往往隐藏于繁杂的文字之中,对这些信息提炼并制作图表,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报道的主旨和意图。比如每年的市两会报道,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可视化已成《上饶日报》的常规动作。2022年《上饶日报》推出的《重磅!一图看懂上饶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文字、数据等新闻原料加工成易于受众理解的形态,丰富的配图、直观的数据、明艳的色彩,使受众一眼就看到重点数据,激发阅读兴趣并主动分享,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传统的新闻报道政治性强,内容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图片、漫画、手绘等可视化手段的运用,将报道内容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呈现,极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上饶日报创新策划了《来看创文后的上饶》系列原创微信。在内容编辑上采用“视频+美图+文字”多维模式,通过生动的视频、图片以及俏皮网络语言的展现,既避免平铺直叙的单调乏味,又让受众能更加立体直观地感受到创文后上饶的变化。同时加入年轻人喜爱的漫画元素,打造了“上哥哥”“饶妹妹”IP形象,制作了原创漫画《创文有画说》,传递创文知识,增强趣味性,让创文主题深入人心。
报纸合理使用图表,既能起到对相关报道主题进行解读和深化的功能,又能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要素搭配组合,线条、色块的巧妙运用,一改党报严肃、高冷的面孔,让版面“靓”起来。如2022年4月25日,《上饶日报》刊发的《一季度我市经济实现强劲开局》文章,近两千字的文章主要以各类数据为主,配发的图表梳理出关键的七大数据和在全省的排位,能够迅速抓住人们眼球,引发人们阅读正文的兴趣。从版面整体的呈现效果来看,主题鲜明、色彩丰富、重点突出,版面疏朗大气,提升了视觉冲击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受众参与度低,编读互动较弱等问题。在可视化新闻传播中,媒体发布信息,受众在接收信息后及时做出反馈,两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比如,2022年上饶日报在微信推出的《“城市啄木鸟”找“茬”有奖!》活动,鼓励市民对交通路牌、宣传标语、门店招牌等公共场所设施中的错别字随手拍,为城市社会用语用字挑错、纠误。活动得到了市民朋友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不仅提供“随手拍”,还为文明城市创建建言献策。激发了市民爱家乡、爱上饶的情怀,形成全社会关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良好社会风尚,实现文明城市和文明市民的良性互动。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可视化新闻已成为新闻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从目前来看,可视化新闻制作模式尚不成熟,存在一些发展困境。
从当前来看,可视化新闻以静态图表居多,有些仅仅追求版面的美观、奇特,并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充分展示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些目标定位不清,制图展示数据过多,加上多余的图标与装饰,给读者造成一种“过度装饰”之感,影响阅读体验。
与文字稿、摄影图片相比,可视化新闻产品生产过程要复杂得多。从生产流程来看,主要先由编辑对复杂的各类数据、资料等进行整理、提炼,然后由美术编辑根据主题绘制合适的图形,再由技术人员在各渠道进行分发传播。主要制作人员分散在各个部门,缺乏协同工作机制,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可视化新闻时效性受到一定影响。
可视化新闻作为“新型产物”,从地方党报的实践来看,目前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做好可视化新闻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采访技巧,更加需要掌握数据分析处理、可视化应用等技术,这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编辑来说是极富挑战性的。从目前整个新闻行业来看,缺乏兼具计算机、视觉设计、新闻传播三大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可视化新闻的专业性还有待提升。[3]
可视化新闻生产,需要以新技术的应用为前提。从地方媒体来看,当前先进技术应用不够,在大数据、云计算、用户画像、智能推送、VR、AR等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交互式、沉浸式可视化新闻产品生产不足,造成可视化呈现形式单一。
精确新闻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在《数据新闻手册》里说:“在信息量不足的时代,记者主要的精力在于寻找和获取信息,然而处于信息丰富的今天,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主动培养以数据和服务为主的传播意识,提升对数据信息的新闻敏感度。要积极拓宽数据来源的通道,定位目标受众,善于对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分析,从数据中发掘新闻,用数据解读经济现象、发展故事,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新闻内容与服务。
建立专业的可视化新闻团队对于提高可视化新闻专业性具有重大意义。地方党报要做好可视化新闻,应当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和提升等工作。对内要加大对新闻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养力度,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编辑记者进行培训,促进采编团队告别传统内容生产,迈向数字化生产;对外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招募熟练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视觉设计等新技术人才,为新闻可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要通过组织流程再造,建立有效融合机制,协同共进,相互补齐短板,不断提升专业团队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当前可视化新闻产品在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上还有很大的开拓和上升空间。新闻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打破传统的单一文字报道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图表、GIF动图、网页交互、小游戏、H5、VR、AR等可视化表现形式,创作出生动活泼,立体感、沉浸感强的可视化新闻产品,让受众更容易、更深刻理解新闻报道内容,增强新闻报道的权威性、贴近性和可读性。
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可视化已经成为新闻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各新闻单位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有效运用大数据,掌握新技能,充分发挥可视化新闻的优势,不断丰富和完善可视化新闻的内涵,以更生动直观易于接受的形式,将信息高效地传播出去,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