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报道中践行“四力”

2022-12-03 06:04:10吾买尔江斯地克加帕尔沙它尔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康生活系列报道吐鲁番

吾买尔江·斯地克 加帕尔·沙它尔

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作为旅游名城、葡萄之都的新疆吐鲁番,也一同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当地干部群众很快投身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在丰收的季节,为了全面报道吐鲁番的葡萄、瓜果等特色产品的销售情况,记录小康生活给人民带来的实惠,2021年下半年,吐鲁番日报社经过精心策划,联合吐鲁番广播电视台、新闻网中心以及区(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了采访小组,开展了《走进乡村看小康》系列报道。

本次系列报道的要旨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示吐鲁番各族群众在各级党组织的团结带领下,拼搏奋进、改天换地,过上小康生活的幸福图景,全景式讲好各级党组织带领当地群众振兴乡村产业发展的故事,讲好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各族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故事,讲好各族群众奋发有为、就业创业步入小康生活的故事等。

精心策划 力求小切口大主题

采访前,吐鲁番日报社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完备的采访计划,将各区(县)已经摘帽的贫困村、湖南对口支援示范村以及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有特色的30个村(社区)确定为采访目标。成立了由单位领导组成的协调小组和由各媒体精干记者组成的联合采访组,并积极协调车辆、人力、经费,下发相关文件,与各区(县)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进行协调,提前向被采访村(社区)发出通知,确保采访顺利进行。

本次采访活动从2021年8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结束。按预定计划完成了对30个特色村(社区)的采访,到年底共推出30篇系列报道和近150篇(件)各种体裁的新闻稿件、视频、图片,取得了较好宣传报道效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得到了上级部门充分认可和肯定。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这次“走进乡村看小康”大型主题报道活动,吐鲁番日报社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高标准要求。对采访小组提出,从小切口进入正题,并突出深刻内涵,报道要点面结合、客观叙述、真实可信,每一个故事要有情节、有细节、感染力强,不因循守旧,增强可读性以及抓紧时间、高效完成的要求。每篇稿件做到报纸、网站同步刊播。报道内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从而提高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是分步实施。按照前期计划(8月、9月),分三个层面开展报道。第一个层面,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刊登了30篇介绍村庄特色、人物故事、事迹的稿件(每篇稿件1500字左右)。网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设计专题页面,在“吐鲁番零距离”微信平台、“吐鲁番零距离”抖音号和吐鲁番网开设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与报纸同步发布。第二个层面,以图片形式进行报道。采集编发30幅基层群众的表情图片。每一个表情图片配文300字,经过编辑之后在网上发布。另外还开设“党员为民服务”“群众增收致富故事”等小栏目,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党员群众的故事。第三个层面,摄影记者同步跟拍视频,在报纸、网站、微信、抖音设专栏发布相关报道的同时,视情况不定期制作发布短视频。

三是各平台协调。按照后期采访计划(10月、11月),在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上,以综述的形式连续发布了两组系列报道。第一组是围绕乡村的水、电、道路、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系列报道;第二组是有关农牧民增收渠道、学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等方面的系列报道。

活动最后,吐鲁番融媒体中心还制作了时长10分钟以内的《走进乡村看小康》专题片,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后发生的变化,展示吐鲁番人民幸福生活。

通力合作 全方位报道获成效

通过以上的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报道,我们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首先,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吐鲁番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通过这一系列报道,彰显各级党组织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为群众增收致富作出的突出贡献。

其次,围绕小康生活展现重要事件、重大成就和典型人物、动人故事,追寻共产党人在“火洲大地”——吐鲁番上留下的光辉足迹和感人事迹。

最后,媒体联动,突出火洲特色,聚焦火洲元素、火洲故事、火洲亮点,注重历史厚度和时代高度,在全市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为推动吐鲁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汇聚强大力量。

在这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有经验的报社领导、成熟的中青年记者、朝气蓬勃的年轻媒体记者,组成几个小组,大家互相协作、克服困难,深入一线采访,走遍吐鲁番各村落,在7万多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采访组行程上百公里,走进吐鲁番最偏远的山村,在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里,在往日拓荒者的棚屋中进行采访。有时记者们中午不休、夜晚迟睡,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和基层群众、乡村干部交流采访和谈心交友。这次采访也为各层级新闻工作者,在一线实战中进一步增强“四力”、践行“四力”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

增强“四力” 深入基层更接地气

通过这次的锻炼,笔者认为获得了多方面收获。

一是提升脚力,要深入基层“多走走”。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在脚力上下功夫,深入基层、多走一段,即走到一线终点,与现场零距离。提升脚力,是新闻工作中提升眼力、脑力和笔力的基础。因此,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地头、到草原丘陵去,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获得切身感受,写出一篇充满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比如,这次大家走访位于吐鲁番市最西北端的山区牧村通沟,位于吐鲁番最西南部的棉产区英博斯坦,位于吐鲁番东南部荒漠中的村落老迪坎……记者见证了这些偏远村庄在山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迁,感受到了农牧民幸福地享受小康生活。《打通幸福之路的通沟村》《步入智慧农业的英博斯坦村》《柯尔克孜铁米村的生活新图景》等新闻作品,都是在一线捕捉的最新鲜的“活鱼”。

二是提升眼力,要善于观察“多看看”。新闻工作者提升眼力,也是切实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从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鄯善县采写《三个桥村的幸福写照》《迪坎村把沙子炼成金子·养殖黑羊增加收入》;托克逊县采写《布拉克贝希人的幸福生活》《产业兴旺的依提帕克村》等新闻作品时,能更深切地体现记者眼力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采访组不仅注重采访对象的语言表达内容,还对周边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进行了细致观察。甚至在采访时,对采访对象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捕捉,对采访对象身边的人、相关的人进行了全面了解。采取这样的采访模式以后,大家发现素材就更加“立体”和“有血有肉”了。

三是提升脑力,要精准判断“多想想”。新闻工作者要真正做到心灵手巧、精准判断、多分析,“从沙子里捞黄金”。提升脑力,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把思考作为一种工作习惯,要有精准的判断能力,在基层采访中面对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新闻素材时,要加强自身的分辨能力,做到因时、因地精心选材。尤其是在这次采访中,采访组发现有些村落的基本情况相似、产业发展相近、工作亮点雷同。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选好不同的点,写出不一样的新闻作品,就成了摆在采访组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对此,采访组成员从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创业就业等不同的视角,采写出了《旅游受益的吐峪沟人》《“花园”里的农家生活》《宜居宜业的奥依曼买里村》《勤劳织就喀拉苏人致富梦》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新闻作品。

新闻漫画《聚焦妇幼健康》 徐骏/作(新华社发)

四是提升笔力,要夯实功底“多练练”。提升笔力,也是新闻工作的关键所在。新闻工作者要进一步推进笔力、固本培元“多练兵”,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新闻写作是新闻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材料再好,文章的质量、风格和感染力、吸引力不足,也无法得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也不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因此,记者的笔力要强,综合素质要高,写作能力要好。完美的描绘并不是华丽词汇的堆砌,而是靠记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借助鲜明、生动、独特的笔法,将读者吸引到报道的氛围和情境中来。只有这样,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配合,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在这次采访期间,采访组尽量做到了写“软文”的要求,即文章语言优美而接地气,风格独特而动人,朴实而亮点突出,结合事实与环境、心理描写的相互交织,真正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感染力、吸引力。

猜你喜欢
小康生活系列报道吐鲁番
原来这就是“小康”
原来这就是“小康”
我们的小康生活 水红铁路:“90度”的危险“360度”的幸福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10
小康生活一定是健康生活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相逢吐鲁番
民族音乐(2019年2期)2019-12-10 13:14:55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9-03 01:09:02
晚清吐鲁番协理台吉
吐鲁番地名新探
语言与翻译(2015年2期)2015-07-18 11: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