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乾辉
研读《红楼梦》,笔者惊奇地发现,与我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新闻,其实早在曹雪芹生活的清代中叶,就渐趋成熟。换言之,小说《红楼梦》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新闻的真实图景。
小说《红楼梦》13处写到“新闻”一词,现摘录如下: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2处写到“新闻”一词:
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
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2处写到“新闻”一词:
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
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1处写到“新闻”一词:
湘云一见他这般景况,只当有什么新闻,忙也来一看,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
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囗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1处写到“新闻”一词:
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天罢,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
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2处写到“新闻”一词:
且说平儿见香菱去了,便拉宝钗忙说道:“姑娘可听见我们的新闻了?”宝钗道:“我没听见新闻。因连日打发我哥哥出门,所以你们这里的事,一概也不知道,连姊妹们这两日也没见。”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1处写到“新闻”一词:
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
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1处提到“新闻”一词:
贾政道:“……大家听见这新闻,所以都要作一道《姽婳词》,以志其忠义。”
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1处写到“新闻”一词:
闹了两日,忽又从金桂的枕头内抖出纸人来,上面写着金桂的年庚八字,有五根针钉在心窝并四肢骨节等处。于是众人反乱起来,当作新闻,先报与薛姨妈。
第九十三回《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1处写到“新闻”一词:
贾政接来看时,上面写着:“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出新闻。”
第一百一十七回《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1处写到“新闻”一词:
众人又道:“里头还听见什么新闻?”
通过摘录原文,我们不难发现,《红楼梦》中处处写到新闻。
《红楼梦》3处提到“邸报”。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处写到“邸报”一词:
雨村领其意,作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
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1处写到“邸报”一词:
尤氏听了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
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1处写到“邸报”一词:
回目中直接写到“邸报”。
现代记者报道新闻,判断线索(信息)是否有新闻价值,其规矩是时效性、影响力、显著性、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人情味、趣味性。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的新闻,是否具有这样的规矩呢?笔者试加分析。
对第一回写到的新闻,其判断标准分析:
贾雨村打趣倚街而望的甄士隐,是否听到(看到)了新闻,曹雪芹凸现了新闻的时效性(报道的时间距事件发生的时间愈近,愈有新闻价值)。
而甄士隐跟了疯跛道人,竟不回家,为什么成了轰动街坊邻居的大新闻呢?
甄士隐是姑苏望族,以饮酒作诗为乐,近来突遇爱女失踪、家遭火灾、岳父轻慢,当他听到《好了歌》,道人夸他“解得彻”后,对人生大彻大悟,故而“飘飘而去”。曹雪芹彰显了这则新闻的时效性、显著性(事件中的人物与机构知名度高,新闻价值就水涨船高)、接近性(事件与受众在地理、情感上越接近,越有新闻价值)、异常性(事件逾越常态,呈现反常性,越有新闻价值)。
对第二回写到的新闻,其判断标准分析:
革职后的贾雨村,在维扬地面巧遇在京都做古董生意的旧友冷子兴,问他京城有什么新闻发生。冷子兴告诉贾雨村,他同宗家贾政,得了个含玉而生的儿子贾宝玉。这则对话,曹雪芹突出了新闻的时间(时效性)、贾政是荣国公之孙(显著性)、贾宝玉含玉而生且玉上有文字(异常性)。
对第三十六回写到的新闻,其判断标准分析:
贾宝玉随意躺在床上(因琪官、金钏二事被父亲痛打),身旁的薛宝钗正绣鸳鸯戏莲兜肚(实际上是宝钗乘空替袭人刺绣)被林黛玉、史湘云撞见,黛玉掩嘴笑,湘云想起宝钗待她厚道而掩口不笑。这处场景,曹雪芹表达了新闻要有人情味(事件中包含的元素越能触动人们的同情心,越能掀起人们的情感波澜,事件就越有新闻价值)、趣味性(有趣能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事件越有趣越有新闻价值)。
对第三十九回写到的新闻,其判断标准分析:
京郊的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王熙凤给了二十两银子。当年秋天,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送瓜果蔬菜以示谢意。贾母留刘姥姥,精明的凤辣子让她讲故事逗老太太开心。这则新闻,曹雪芹告诉人们,新闻要在接近性、趣味性上下功夫。
对第四十八回写到的新闻,其判断标准分析:
平儿告诉宝钗,贾政因贪恋几把旧扇子(宝玉弄不来,贾雨村动用权力轻松搞定),把无能的宝玉打了个“动不得”。这则突发新闻,曹雪芹表达的是,新闻要有影响力(事件影响的人越多,新闻价值越高)、显著性、接近性、异常性。
对第五十七回写到的新闻,其判断标准分析:
宝玉问紫鹃,黛玉的咳嗽病好些了没有,当他听说“好些了”时,便笑说“阿弥陀佛”。紫鹃借机打趣宝玉念起佛来。宝玉和紫鹃的一问一答,曹雪芹重点强调了新闻的异常性。
对第七十八回写到的新闻,其判断标准分析:
好色喜武的恒王为青州贼所戮,其姬“姽婳将军”林四娘率女兵为他复仇,亦战死疆场。众幕友听后,贾政要求他们作一首《姽婳词》,以志其忠义。如同第五十七回,曹雪芹表达了判断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事件的异常性。
对第八十回写到的新闻,其判断标准分析:
夏金桂为摆布香菱(甄士隐之女英莲),进而弹压自己的丈夫薛蟠,耍尽心机和手段。“抖出纸人来”“年庚八字”“钉在心窝”,金桂自导自演的这出镇魇大戏,曹雪芹强调了新闻的影响力、显著性、异常性。
对第九十三回写到的新闻,其判断标准分析:
贾琏的侄儿贾芹,与水月庵的小沙弥沁香女道士鹤仙勾搭鬼混,被人编成“打油诗”贴在荣国府的大门上,帖上的话被出门上班的贾政看到了。对贾芹的“陶情”行为,曹雪芹强调了新闻的显著性、异常性。
对第一百一十七回写到的新闻,其判断标准分析:
邢大舅、王仁、贾环、贾蔷、贾芸在贾家外书房划拳喝酒,怪罪赖大林三来迟了。二人说听见一个谣言,急忙赶到里头打听,原来与咱们家不相干。虽说与己无关,却见贾雨村要被解到三法司衙门去审问。于是众人齐问,“还听见什么新闻?”对大家的关注,曹雪芹着重强调了新闻的显著性。
曹雪芹知道,一条线索,不可能包含所有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但判断标准越多,新闻价值愈高。
《红楼梦》中写到的新闻,其规矩,曹雪芹早已成竹在胸。正因为有了这些规矩,虽是小说创作,新闻这种文体亦渐趋定型。
新闻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守牢真实,尊重趣味,对接需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的新闻,同样也有这样的特点。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写到了刘姥姥讲述的新闻故事。贾母久居京城,对市井生活就疏远了。忽听村姥姥说乡村见闻,就来了兴致。可是,刘姥姥真实的村野趣闻不大一会儿就续不上了,而老太太、哥儿姐儿又爱听,怎么办?刘姥姥只得编出女孩儿大雪天抽柴草的谎话来诓众人。面对失去真实性的新闻,曹雪芹自己都难为情了,赶紧说走水了,即发生了火灾,结束刘姥姥继续瞎编的尴尬。曹雪芹这样写,暗喻说假话是要遭灾的。但贾宝玉却信了,扭住刘姥姥寻根究底。看来,假新闻的存在,也是有土壤的——那就是存在糊涂的受众。真实,永远是新闻的命根子。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描绘了林黛玉瞧见的一幅有趣场景。袭人做针线脖子酸了,见宝钗来了,借机出去走走。宝钗就坐在宝玉身旁,刺白绫红里的兜肚。此刻,“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且“旁边放着蝇帚子”,这哪里是表弟表姐相见时应有的样儿!怪不得林黛玉要笑,而且招手让湘云也来看“稀奇”。曹雪芹深知,有趣味的新闻,方能打动读者。枯瘦干瘪的语言,味同嚼蜡的情节,言之无物的事件,是吸引不到读者的眼球的。只有增强新闻的趣味性,才能把“流量”变“留量”。
《红楼梦》第二回末、第三回开头写了报喜这条新闻,传播者是张如圭,受众是冷子兴和贾雨村,需求者是贾雨村和张如圭。面对“起复旧员”之信,这3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张如圭和贾雨村都是被参革职,获知信息,重入仕途之希望再次燃烧,故2人欣喜若狂。特别是当官心切的贾雨村,急忙寻找“邸报”,生怕消息不属实。而做古董生意的冷子兴,因为与己不大相关,就不关心起不起复旧员这条新闻。曹雪芹明白,新闻不能对牛弹琴,对需要的人说需要的事,要“精准滴灌”而不能“大水漫灌”。所以,新闻一定要准确识别受众,找准需求,方能引起强烈的反响。若受众不需要,无论传播者怎么花费心思,其结果都是读者用脚投票。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萌芽、成长、成熟、鼎盛、衰弱、消亡这些过程,新闻这种文体也不能例外。阅读曹雪芹创作的小说《红楼梦》,可以判断出,新闻在清朝中叶,其内涵与外延,基本上已经厘清。新闻,距离成熟期,为时不远了。
有了新闻,必须传播,才能将新闻送达所需之人,进而“扩散”其影响。
那么,古时候是如何传播新闻的呢?
孙樵著有《经纬集》,收寻有《读开元杂报》一文(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于公元713年至公元741年间用过的年号)。今人对孙樵不甚了解,他于唐懿宗咸通年间来利州(今广元)采风,腰笏挽舟的好县令何易于就出自他的笔下(《书何易于》)。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的报业,最早产生于李渊开创的唐朝。
报纸由唐朝藩镇设在长安的邸负责传发,故名“邸吏状”。宋朝官报最常见的称谓是“邸报”,明、清把刊登中央政府公报性质的官报,也叫“邸报”。
“邸报”刊发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旨、臣僚的奏疏、官员的奖惩任免等消息。
“邸报”是各级官吏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曹雪芹在《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巨著中,所描写的清代生活,人们了解新闻最主要的渠道,也是看“邸报”。
对第三回提到的“邸报”,分析如下:
在扬州林如海鹾政府中,贾雨村谋得“西宾”一职。一日,贾雨村听闻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说“起复旧员”后,急忙寻找“邸报”。待确认消息属实后,贾雨村自是高兴不已。此则消息,至少透露出三点信息:一是“邸报”刊发的信息,可信度非常高;二是“邸报”在各级官员心目中,分量很重;三是“邸报”发行渠道畅通,覆盖面广,各地都能收到。
对第七十五回提到的“邸报”,分析如下:
贾珍继室尤氏,因和小姑子惜春打嘴仗,负气去瞧王夫人。跟从的老嬷嬷劝道,甄家的几个女人正在王夫人处,不知谈什么机密事。尤氏纳闷,贾珍阅“邸报”,说金陵甄家因罪抄没了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会有人来?尤氏随口一说,表明“邸报”刊发的文章,已成为当时社会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对第九十九回提到的“邸报”,分析如下:
外放江西粮道的贾政,在公馆闲着没事,就翻看桌上的“邸报”。刑部一本“为报明事,会看得金陵籍行商薛蟠——”,着实把做贼心虚的贾政吓得不轻。贾政提心吊胆看至末尾,却见“此稿未完”。贾政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切地想知道结果,翻遍所有的“邸报”,皆无下文。“薛蟠殴伤张三身死,串嘱尸证捏供误杀”表明当时“邸报”刊载的内容也较为丰富。而“此稿未完”,表明清朝的报纸已在做连续报道了。
透过《红楼梦》,不难发现——不要以为现代人才看报,清代官员早就爱上了报纸。“邸报”,已成为那个时代官绅阶层工作、生活的必需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