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霞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60)
近年来,国家陆续印发《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教育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接受国际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印发为高职院校持续改进和提升留学生招生、培养和管理等环节的水平提供了遵循[1]。当前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迈入了“黄金提速期”,在其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跟进、了解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开展的状况,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从而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朝着更高质量发展,最终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撑。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大幅增加,从2013年到2018年,来华留学生增加了135 686人,增长率为38%,而到高职院校学习的留学生只有17 000人,仅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45%,较上一年度增长52.4%[2]。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这给基本未开展过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职业教育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在留学生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在留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存在经验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部分高职院校单纯为了满足学校的国际化指标而招收来华留学生,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对留学生后续培养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设计,导致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高职院校开展留学生教育的时间较短,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缺乏针对留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3年,对来华留学生目前也是按照学制3年进行培养,其中第一年主要学习基本的汉语知识,后两年则根据其专业选择到相应的二级学院与中国学生一起进行专业学习。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目前共录取来自老挝、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的留学生57人。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第一学年,留学生统一在国际教育学院进行汉语基础知识和中国文化方面的学习,主要课程有初级汉语综合、口语、听力、读写等,同时开设体育、书法、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第二学年,留学生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规定进入各二级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如旅游英语、市场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修满规定学分后即可毕业。
目前高职院校在留学生培养方面还存在时间短、相关制度建设缺乏、工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前留学生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并不突出,但是随着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快速增长,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改善,将会增加留学生管理中的风险和隐患,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都已成立了相应的机关处室和二级学院来专门负责留学生的招生和管理工作,但是由于部门新成立且正在发展中,人员配置不足,老师身兼数职的情况很常见,且缺乏相关管理知识,在发展路径和培训提升方面的机会较少。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主要负责每年度留学生的招生宣传、录取和档案管理等工作,留学生入校后的第一年由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组织来华留学生汉语基础知识和文化基础课学习和考试,结束后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通过HSK三级之后在第二年进入自己所选择专业的二级学院与中国学生一起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由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归属于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管理归属于二级学院,导致各部门在留学生管理中存在分工不科学、职责不清晰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此外,在住宿、奖惩等方面趋同化管理不够,尤其是全校的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目前主要为中国学生服务,并未覆盖来华留学生群体,针对留学生的此类服务目前归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国际教育学院。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收的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未有统一的招生入学评价标准,院校各自宣传和招生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招生选拔程序不规范、不严格导致部分留学生存在学历低、汉语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等问题,甚至一些留学生仅会简单的日常口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整体方案设计和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如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乏对留学生汉语沟通能力方面的训练课程,仅有基础的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的内容设置;针对来华留学生设置的专业课程和使用的教材与中国学生一致,使得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比较吃力;除规定的课程外,基本上没有专门面向留学生的专业和选修课,无法满足留学生兴趣的拓展。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留学生一年级的汉语教学由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实施,二、三年级的专业课教学由所选专业的二级学院负责组织实施。留学生分流到二级学院之后,不同学院对留学生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个性化培养程度不够,再加上不同国家的教育水平差异和留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导致留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与中国留学生一起学习时普遍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知识吸收困难、学习成果欠佳等现象,久而久之出现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到整体培养质量[3]。同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留学生特殊对待,如对留学生迟到、早退和旷课等现象视而不见,导致留学生无视教学管理,疏忽学习的重要性。以上因素导致出现部分留学生无法正常毕业等现象,进而影响学校的国际声誉和招生情况等。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队伍缺乏,留学生教师准入标准低、素质参差不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教师寥寥无几。其中有些学校的留学生汉语教育由一些没有任何国际汉语教育背景的外语教师兼任,缺乏专业的和有国际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初入学校的留学生由于国籍不同等原因,对英语的掌握程度不同,而教师通常在授课过程中面对汉语水平还不太高的学生采取英语交流,这就导致教学质量和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高职院校缺乏专业化的留学生管理团队,多数岗位由一些新进的青年教师兼任,然而青年教师还担负着教学和科研等任务,在留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无法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同时,高职院校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结构有待完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留学生培养的学校应当设置专门的国际学生辅导员岗位,但是高职院校由于开展留学生教育时间较短、机制不完善,导致基本上都是由中国辅导员双肩挑,这样就出现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混合管理的情况。
根据有关留学生培养的规定,除了哲学和政治学专业的来华留学生以外,面向中国学生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对来华留学生基本不作要求,因此课程思政并未纳入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课程中,导致来华留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出现了空缺。因此,高职院校应合理开展和加强来华留学生的课堂思政教育,增强其为世界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力量的责任感[4]。
根据以上问题,高职院校应在后续的来华留学生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尽快找到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的有效策略,为我国来华留学生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目前的管理体制可以看出,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工作通常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国际教育学院和专门的二级学院协同配合来完成。因此,学校首先应对每个部门的相应职能进行清晰定位,理清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实现相互协调处理、共同管理和全员育人。同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与中国学生大有不同,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制度体系。如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便于留学生学习理解的中英文双版规章制度。在制度执行中,对留学生的管理要与中国学生趋同化,但又要考虑学生文化背景的个体化差异,做到严格制度执行和个性化相统一。要尽快补齐服务中的短板,抓紧设立留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同时为这些机构配备具有多种语言交流能力、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具备心理健康知识的复合型专业教师。由于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因此只有具备以上综合素质的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除留学生授课教师外,还应培养中国学生志愿者,志愿者在课外时间积极帮助留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上的问题,既能提升对来华留学生的服务水平,也能培养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为管理人员、教师掌握和了解留学生各类情况提供了更多的便利[5]。
当前对留学生教育的关注点已经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这对留学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招生入学体系,严格入学标准、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等环节,选拔优质生源,优化来华留学的评价指标,明确招生标准和数量、培养过程和结果等。同时,学校要做好精准培养工作,将来华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基础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优势等相结合,为来华留学生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计划纳入学校总体管理范畴。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基本的汉语知识和简单的中国文化课外,还应开设中国武术、古典音乐欣赏、书法练习等选修课程,引导留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使其能够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在固定场所和时间开展汉语角、留学生国际文化交流节、诗歌朗诵、文艺展演等活动,展示留学生所在国的文化并增强其自豪感,达到学习与交流的目的。同时,通过志愿者在周末带领留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和名胜古迹、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等活动使其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设置、课外实践等不同方面全面提升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教师作为培养和管理留学生的主力军,直接影响着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该在引进和自主培养两方面下功夫,优化和提升国际化师资力量。如选派外语类专业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引进国际汉语专业、外语专业具有国际教师资格以及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优秀教师加入教师队伍,并按照岗位需求开展进一步的学习。在教师培养过程中融入世界历史和地理、中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在课堂教学中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认同感。此外,国际化师资还包括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在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实施和日常教学管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学习、专家讲座和交流等不同方式开展跨文化和国际交流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留学生的培养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还应该配备专职留学生辅导员,最好是由英语专业或留学生较为普遍使用的语言的外语类教师担任,对其进行跨文化、心理健康和中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培训以建立一支能力过硬的留学生管理队伍,服务好留学生的生活需要,传播好中华文化,进而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提质增效。
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提高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需要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道德取向、价值观念,以留学生容易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方式,将中华文化教育、思想和品德教育融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各个环节,引导留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认识、理解中国,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和文明,从而达到育人于无声的效果[6]。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来华留学生都是高职院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和一道优美的风景,他们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留学生的起步较晚,但又担负着为跨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今后应在不断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同时持续做好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提质增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来华留学生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认真梳理了高职院校在来华留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为解决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