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雨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1)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企业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运用到学生资助工作中,并与学生资助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必然选择,这对于推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校园是非常有必要的[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要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水平”。将精细化管理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一方面需要充分领悟精细化管理开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让高校学生能够对资助工作产生系统的认知,确保资助工作能够稳定进行[2]。另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大学生资助管理体制中的要求,依照学生实际情况,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教师的管理水平,推动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从以往的单一模式逐步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模式,从而显著改善大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效果。本文重点分析了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当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大学生精细化资助工作的有效途径,为不断提升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提供帮助。
首先,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融入精细化管理,能够和银行、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同时依托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之后对各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摸排调查,依照贫困程度以及困难等级等情况进行科学分类。除此之外,还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与判定,避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假贫困生”,进而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且公平、公正[3]。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学生资助工作中,能够帮助高校依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标准构建评价体系,基于学生民主投票与实践调查两种方法,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精细化资助的效果,确保教育公平、公正。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需求的精准性。不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对经济方面的需求往往有较大差别,为了能够切实解决各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高校在对学生开展资助工作时,依托精细化管理理念,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有效资助。例如,在对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进行资助管理时,高校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生活与学习保障,也能够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强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精细化管理效率,同时还能够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对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从多层面出发实现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与培养。最后,高校当下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设定的各项资助制度、学生资助方法与手段等,均是紧密围绕精细化管理理念开展的,即高校依照各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家庭状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国家资助补贴;也可以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扩大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范畴,让学生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资助工作。在实际资助工作开展时,对于一些家庭十分贫困的学生,还可以对其实施全额资助,不断改善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质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给予有效支持[4]。
一些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过程中,既未制定健全的认定标准,也未拥有完善的量化指标,只依靠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说明与民政部门证明材料等信息对其贫困情况进行判定。因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故各个地方对贫困的认定也存在较大差别,从而导致这部分书面材料不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出现了较多的“假贫困生”,无法保证资助工作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另外,当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判定流程还需要不断完善。目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主要基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及班级学生自主投票的方式进行。然而贫困具有较强的相对性与不稳定性,通过上述方式进行的贫困学生认定极易造成学生资助工作与判定工作出现偏差,不能有效保障资金都帮扶到真正贫困的学生。同时,在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往往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审核的工作人员、审核时间等,这些都会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判定工作存在偏差,甚至会引发“搭便车”的道德风险行为产生[5]。
当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融入了精细化管理模式。然而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际开展情况来看,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较多问题。学生的资助资源需要进一步创新,一些高校开展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一般是建立在国家助学资金基础之上的,由此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学习与生活保障。然而针对一些没有得到助学资金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采用其他方式解决学生经济上的问题,比如为其提供相应的勤工俭学岗位。此外,教育部要求各个高校勤工助学资金划拨要达到10%,然而许多高校只达到1%,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相差甚远[6]。从学生资助资源层面来看,一些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只限于食堂、图书馆等,不仅岗位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工作内容十分单一、固定,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当下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对学生贫困情况的评价工作一般都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来完成,对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总体情况与学习情况等进行统一评估。高校针对学生资助工作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与管理体制,一般使用固定的评价方式与标准,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实地走访时,往往采用突击检查的方式。另外,高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中,既没有构建专家评议体系,也未通过专家组抽检的方式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相应的监督与审核,导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难以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优势,不能有效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效果。
第一,将精细化管理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确保资助对象识别的精准性。首先,为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性,高校应构建专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状况调查小组,重点负责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通过和银行、有关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准确核实与认定。其次,针对学生上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材料,高校也需要安排相关人员对其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行查验,从而准确辨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对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最后,高校还需要和各个地方的政府单位建立紧密的联系,依托随机抽查与访谈的形式,对学生贫困情况进一步核实,确保可以精准识别资助对象[7]。第二,在实际开展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高校还需要借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与相关技术手段,准确把握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家庭结构组成情况、家庭年均支出情况以及学生本人的学习能力等,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实现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另外,高校还可以基于计算机技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奖励与处罚情况以及校园消费情况等进行统计,不断完善学生的个人信息,为今后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第三,高校在进行资助对象精准认定的过程中,还应当建立健全资助对象的认定流程。在保持原有班主任老师、辅导员等相关人员参与的前提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倡导学生也积极主动参与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中,从学生视角出发,对资助对象日常的行为举止、生活消费情况等进行了解与判定,既有助于提高资助对象识别的精准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促进学生资助工作的不断完善,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健全与丰富学生资助资源,不仅能够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给予良好的保障,而且可以很好地契合学生的多样化需求[8]。一方面,在对高校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时,不仅要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还应当与政府部门、知名企业等建立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社会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优势,让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中。依托创设政府资助筹集机构的形式,加强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强有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合力,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资助资源,吸引有实力的校友、社会企业等为贫困大学生捐资助学。同时,高校还可以和企业共同创办助学基金会等,通过这些公益组织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资助与帮扶。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资助的途径,高校还应紧密结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现有的勤工俭学岗位进行完善与创新,力求精益求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丰富多样的工作岗位,让每一位贫困大学生都能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例如,在食堂、图书馆等勤工俭学工作岗位的基础上,高校可以将部分外联、办公室等岗位变更为勤工俭学岗位,或者和社会企业合作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工作岗位,倡导大学生到企业进行磨炼与学习,不断强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另外,在开展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高校还要重视利用网络化资助资源,依照资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分成资金资助、岗位资助以及心理资助等方面,依托互联网对每一位资助对象给予相应的资助与帮扶,在帮助学生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的同时,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细化目标,科学规划学生资助的各项责任,对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问题有重要帮助。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高校应当依照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对其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细化,科学合理地划分各个参与人员的具体职责。此外,为了确保贫困大学生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还需要加强对申报材料内容的审核与判定过程的监督。对学生贫困材料进行查验的经办人员与认定人员,需要接受师生全面的监督,当发现相关工作人员态度不端正、不严谨时,必须及时指正,加强管理与引导。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要详细规定班主任与辅导员各自的职责,确保每隔一段时间对贫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一次了解与审查。同时,班主任与辅导员要及时将自身掌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上报给院校资助部门,让院校能够充分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情况。高校可以尝试与银行共同建设完善的诚信监督责任体系,准确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用情况,降低学生资助工作的风险,实现多样化与精准化资助。
总之,为确保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落实,首先要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的重要性,依照具体情况改善资助工作的开展方式,了解当下精细化管理背景下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推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开展。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教育、医疗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学生资助是教育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兜底性工程,也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部门协同推进精准资助工作是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体现。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部门协同对精准资助的重要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教育、民政、乡村振兴、总工会、残联等部门协同联动的作用,不断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更好地落实学生资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