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2-03-23 16:00商俊燕
机械职业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试点

商俊燕 丁 辉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1+X证书制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能够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最大亮点之一,也是职业教育落实“改革”二字的落脚点之一,是职业教育从学历教育转向学历与能力教育并重,体现能力为主的最有力的支撑,更是职业教育区别普通教育、体现类型教育的最典型标志。

一、1+X证书制度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价值

(一)院校试点改革,催生职教模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明义,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典型体现,旨在逐步形成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育人全过程的模式,实现行业产业与职业教育“三融合”,即行业企业标准与职业教育标准融合、企业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融合、企业产品质量体系与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融合。1+X证书制度试点是以产业界新技术、新业态、新岗群为基准的评价体系,对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与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认证具有较好的互补性,与职业教育有更好的对应性。1+X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两证的相互衔接和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精髓,也是建立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重要载体。1+X证书制度的试点有利于职业教育的“书证”融合、课程融合、场景融合、教培融合、产教融合,有利于提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新模式[1]。

(二)课程对接技术,提高技能匹配

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过程中,能够推进试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从而推动课程体系设置优化和教学内容优化,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2]。培训评价组织与院校合作企业能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将职业技能等级模块内容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课堂从“知识传输”变成“技能生成”,把单一的课堂教学场景增设为学校、企业、培训机构三个场景,从单一岗位技能转变为围绕专业群的知识与技能,实现一专多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和实训平台,将1+X证书考核标准点融入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化知识碎片化学习、仿真平台虚拟再现、1+X实训考核平台实操练习,通过理论-仿真-实操,保证学生在课程中掌握1+X技能。

(三)教师参加培训,增强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立足办学定位,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服务区域经济需要、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试点专业、培训评价组织和试点证书三个角度多方分析论证,面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遴选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试点专业与区域重点产业相匹配,有效提升试点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通过遴选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证书试点,证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切入点推动“三教改革”,将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基于企业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进行师资培训工作,同时根据培训评价组织培训要求及时调整培训计划,计入培训学时,通过教师主动参与培训和面向全国开展师资培训两种方式,激发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与聚焦课堂革命的热情,助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使教师在教学能力大赛中实现成绩新突破。

二、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路径

(一)依据学生情况分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对接1+X证书制度,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推进书证融通,指导试点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完全融入或部分有机融入两种方式科学设定培养目标,坚持“1”是基础,“X”是对“1”的强化、补充和拓展。“1”是采用完全融入的方式实现核心课程内容与培训内容互通。对不同专业所涉及X证书的课证融通采用不同的融入方式开展试点,将专业核心课程全部涵盖培训模块,不再单独设置X证书培训;对专业核心课程未涵盖的培训内容,采用部分融入方式实现核心课程内容与培训内容互补[3]。在试点专业中做好课证融通工作的前提,是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体系的对接,对专业培养的职业面向、目标规格、毕业达成要求等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梳理与科学定位,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面向普通初高中毕业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面向社会人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均明确要求。

(二)对标产业岗位技能要求重构课程体系

要实现职业技能标准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目标相对应,应保持培训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一致性。试点专业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分析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确定已经纳入教学和将来能够在教学中完成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将标准内容转化为若干门专业(核心)课程或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纳入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如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中,对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现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融入课程内容,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实训、工业机器人运维实训、工业机器人离线仿真等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调研真实专业相关岗位,利用产业优势及产业链协作企业岗位信息共享资源,定期对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和统计,围绕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分析、提炼并标准化为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平台+岗位模块+行业应用”的1+X+Y课程类型,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起到支撑作用,确保专业课程均来源于真实职业岗位的工作领域。积极探索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衔接思路,在参与制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时,积极探索学历教育X证书考核与社会从业资格、职称资格考核的衔接路径,构建完整的证书考核体系,以期实现学历教育与就业上岗无缝衔接。

(三)开发项目化教材及立体化教学资源

通过分析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研究形成教材设计三维模型。教材设计三维模型通过评价机构和企业各专家与课程专家将“职业领域”教学化为“课程领域”,通过评价机构和企业各专家与学院老师将“课程领域”转化设计为“教材领域”。新形态项目式教材设计均以行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将岗位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工作领域”教学化为“课程名称”,再转化设计为“教材名称”;“工作任务”教学化为“课程单元”,再转化设计为“教材项目”;所需的“职业能力”教学化为“课程知识、技能、素养”,再转化设计成教材的项目任务,使教材展开过程与工作过程无缝对接。

在教材建设方面遵循校企之间资源共建、成果共用、人才共享机制,与企业专家、证书评价组织专家联合探究新型教材开发办法与合作方式,共同开发形成工学结合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项目式等特色立体化教材,联合企业开发校本培训教材及培训资源,做好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推进MOOC、SPOC等先进网络学习模式建设[4]。通过一线教师与校企专家对教材体例、教学设计的充分讨论与验证,企业主要负责提供真实项目案例,分析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提供技术支持及条件保障,而学院主要负责结合教学经验将行业项目工作任务教学化,完成教材编写。此外,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参与完成X证书标准开发及考核题库建设,组建由企业专家、评价机构专家和校内专家组成的教师创新团队,利用信息工具广泛调研产业及工作岗位,组织各类专家分析和研讨,充分交流,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领域、标准范围、职业能力,形成X证书标准初稿,再通过组织专家论证会论证形成终稿[4]。

(四)建设高水平X证书培训团队

职业院校要加强1+X证书制度的学习宣传,让广大教师充分理解1+X证书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鼓励教师参加X证书的相关技术技能培训,积极邀请评价组织到学校开展培训,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类研讨会和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培训技能和专业水平;鼓励教师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开发项目化、任务式、模块化课程,制定教学标准,开发配套的实习实训教材、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视频等,带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学校师资聘用、考核、分配、奖惩等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服务作为职称聘任的重点考核指标,形成校企双方“人员互聘、职务互兼、优势互补、建设互促”的师资双向管理机制[5]。试点专业引入企业能工巧匠在校内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共同开展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共同开展培训,提升团队的“双师”素质,有效提升培训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打破学校与企业,以及学校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组织壁垒,围绕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共同体、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联合行业龙头企业,聘请行业资深技术专家、创业导师、工作室企业导师、工程师、技能能手与校内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组成校企混编结构化师资团队。以职业岗位典型项目为逻辑主线,引入企业文化氛围和项目管理模式,综合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共同完成项目开发、资源建设、课程教学、竞赛集训、考证培训等相关工作。整合各模块课程资源,实施校企混编结构化师资团队分工协作的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专业教学资源,共同实施专业方向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教学,共同指导学生项目实训,共同开展教学评价和反馈。教学团队通过以老带新、朋辈教育等组织学习机制,提高结构化师资内部吸收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人才培养提供关键支撑。

三、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在改革过程中,虽然部分院校对接1+X证书制度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源进行了重组、优化和更新,但重组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在实践应用中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

(一)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计有待验证

课程设置要科学考虑,随着行业发展,部分职业资格证书会被取消和替代,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等也需要全面梳理设计和调整[4]。

一是课程体系搭建。课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岗位技能要求,运用大数据技术以采集行业岗位大数据,通过职业能力模型进行分析。这个过程中,虽然在行业上能做到最大限度的涵盖,但是从数据中萃取出来的岗位信息相对表面和浅显,与企业真实岗位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行业细分领域和应用领域范围大,企业专家往往由于经验仅局限某一行业,很难窥探全貌,进行岗位工作分析到课程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偏颇。在难度和行动领域的划分上不完全符合真实行业岗位,这部分也是后续需要验证的部分,后续课程内容将陆续实施,同时调研学生就业情况,根据反馈结果不断优化调整课程内容。

二是课程内容教学改革。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如何,还需结合后续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开发新形态教材及项目式精品教辅资源库,及时更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内容,因行业企业的技术、规范、工艺更新速度较快,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具有滞后性,更新的内容还需进一步验证是否真正符合行业发展需求。

(二)教师、教材等教学资源还有待优化更新

在推进对接1+X证书制度改革过程中,职业院校还面临着教师、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产业发展速度的难题。一方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涵盖的行业最新技术要求试点院校的教师能够“读懂弄通”[6]。教师普遍处于缺乏定期培训与无法进入企业进行实践能力锻炼的困境,校企双方交流与互换资源较少,没有实现企业资源在专业教师间的共享,未能更好地将企业文化和生产实际场景融入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加快,产业更新迭代的步伐越来越快,教材内容难以及时跟进最新变化。在学生毕业前参加毕业顶岗实践时,常常会出现教材内容已经被企业所淘汰的问题。传统的授课方式下,很多实践相关的拓展性资源很难循序渐进地提供给学生学习与交流。同时,教学资源库更新动力不足。由于教学资源制作周期长、经济成本高、人力投入多,而教学资源的更新进度往往滞后于科技发展且后劲不足。此外,在1+X证书考证过程中,学生主要利用各项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相应操作,但部分试点院校的设备条件相对落后,存在实训室资源不足等问题。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试点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