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文化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22-03-23 12:59卢文忠
天中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俄国列宁主义

卢文忠

列宁的“文化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卢文忠

(广东警官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0)

十月革命后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主义”思想。“文化主义”实质上就是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重心。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加强党的文化建设、批判错误思想文化是“文化主义”的现实要求和实践取向。列宁的“文化主义”思想对推动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启示。

列宁;马克思主义;“文化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无产阶级开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担负起“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任务。在列宁看来,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要从俄国实际出发,把“批判旧世界”的革命转变为“发现新世界”的建设,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彻底改变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野蛮状态。基于此,列宁提出了“文化主义”的思想:“只就国内经济关系来说,那么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的确在于文化主义。”[1]773这一“主义”不是文化史观的抽象理解,而是唯物史观的科学判断,是基于俄国国情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认识,特别强调了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意义之重大、任务之艰巨、形势之迫切。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野蛮状态决定了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文化主义”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特别重视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重心,从而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创造重要的思想条件和精神动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加强党的文化建设、批判错误思想文化是“文化主义”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文化主义”的理论基础

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提出的“改变世界”的一次伟大实践和胜利,推进了马克思提出的“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任务。对于马克思来说,改变世界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揭示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

(一)文化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实质上是要消除旧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造成的桎梏以及对人们生存发展造成的困境,同时还要消除旧社会的思想观念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制约以及对人们生存发展造成的奴役。正如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决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2]只有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思想文化进行彻底改造,并由此促进无产阶级形成共产主义革命意识,才能真正地“批判旧世界”,为实现共产主义开辟现实道路。实现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大幅提高为基础的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长期进程,要不断使人们从旧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制约中解放出来。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生活富足相统一的未来新社会。也就是说,人们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所实现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对人们生存发展带来的变革,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人们“批判旧世界”提供理论武器,也为人们“发现新世界”指明方向,指导人们在“改变世界”的实践中大力推动文化变革和文化发展。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在“改变世界”的历程中,文化既是在“批判旧世界”的革命进程中所要改变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发现新世界”的建设进程中所要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动力。因此,重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文化在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改变世界”的重要任务。

(二)“文化主义”是十月革命后的现实要求

在俄国,“文化主义”原本是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文化教育而不是革命斗争的方式来实现人民利益的理论主张,实质上是希望用纯粹文化的方式来达到经济和政治革命目标的一种抽象的文化史观。然而在俄国经济落后和专制统治的野蛮条件下,这种忽视物质基础、脱离革命实践、夸大文化作用的理论主张只是“一种肤浅的、资产阶级狭隘的文化主义观点”[4]。此外,以进步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宗教批判的问题上用唯心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说明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无法真实地揭示旧社会的宗教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支配和奴役。

列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并带领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137。革命胜利后,在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及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列宁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理论,在科学地分析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势、深刻地剖析俄国野蛮状态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了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实际,并针对俄国落后的文化以及妨碍文化发展的障碍,专门提出了“文化主义”的思想,特别强调了扫除文化发展的障碍、改变文化落后之困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与资产阶级的“文化主义”相比,列宁提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主义”不是文化史观的抽象理解和唯心主义的狭隘观点,而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科学表达。列宁“文化主义”思想的现实诉求就是基于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严重困境,在政治上推翻专制政权、在经济上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上,把苏维埃的工作重心放在文化建设上。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后,为了推动合作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列宁甚至把文化建设提高到文化革命的意义上:“实现机械化电气化离不开文化建设,实现合作制也需要文化革命。对于经济建设事业,文化革命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5]俄国国情决定了施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主义”是革命胜利后扫除文化发展障碍、改变文化落后困境的现实要求。

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文化主义”的基本任务

俄国文化的落后,是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水平而言的,而且单靠俄国本土的文化条件远不足以摆脱文化落后的困境。实际上,在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思想界的进步人士就已经关注西方国家的最新成就。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明确提出必须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力求通过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切优秀的、积极的文化资源建设俄国社会主义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主义”的基本任务。

(一)学习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1]299。因此,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必须积极学习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实际上是学习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然而,从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上说,这看似是一个涉及阶级对立的原则问题: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否要学习资产阶级的文化?列宁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明确回答:“要建设共产主义,就必须掌握技术,掌握科学,并为了更广大的群众而运用它们,而这种技术和科学只有从资产阶级那里才能获得。”[1]124在此,列宁实际上回答了三个重要问题。一是为什么学?那是因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困境中要想获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就必须从外部汲取文化资源,用西方资产阶级先进文化之长补俄国文化之短。二是学什么?学习不是无原则、无目的地获取文化资源,而是要学习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特别是资产阶级掌握的科学和技术,这也就意味着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批判精神,反对资产阶级消极腐朽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三是谁去学?建设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因此只有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科学、技术等现代知识和先进文化,才能真正地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

(二)积极改造和利用资产阶级

列宁不仅强调对资产阶级先进文化进行学习和应用,还提出要对掌握先进文化的资产阶级进行改造和利用。实际上,即便能够学习西方之先进文化,也无法在朝夕间就能摆脱俄国文化落后之困境。文化的发展既是长久之计亦是燃眉之急。革命胜利后,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亟须文化的支持和推动,在无产阶级政权已经建立的基础上,列宁指出应该认可和积极发挥本国资产阶级的文化力量:“应当珍视任何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文化、资产阶级知识、资产阶级技术的人。没有他们,我们就无法建成共产主义”[1]107。在当时俄国,即使在革命党内,具有先进文化水平的人也当属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资产阶级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当然,在列宁看来,苏维埃要利用资产阶级的文化力量,就必须主动自觉地对资产阶级进行改造,即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和改造,使资产阶级抛弃自身带有的自由主义、唯心主义等消极思想观念,积极引导其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抛弃那些不可救药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时改造和重新教育动摇的知识分子,使之服从自己,把其中越来越多的人逐步争取到自己方面来。”[1]14–15这样可以尽可能地调动和发挥资产阶级具有的积极因素,防范和削弱资产阶级自身的消极因素。可见,列宁关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文化主义”思想,是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科学对待西方外来文化、推动本国文化发展的正确理论指导。

三、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文化主义”的主体立场

俄国文化的落后,说到底是人的落后,集中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文化主体的文化素质低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6]这一文化瓶颈既是列宁提出“文化主义”思想的现实依据,又是“文化主义”在实践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反映了在价值目标上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现实需要。对于俄国来说,突破这一瓶颈无疑是一次文化革命。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主义”的主体立场。

(一)消除文盲和学习知识技术

列宁实事求是地指出:“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1]294消除文盲是俄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棘手任务。消除文盲就是通过发展文化教育,使人民群众具备满足生产生活必需的识字能力。这是人民群众改变自身生存环境最起码的文化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最基本的文化条件。列宁还进一步指出:“仅仅扫除文盲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苏维埃经济,而在这件事上,光能识字是无济于事的。我们需要大大提高文化水平。”[1]587可见,要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野蛮状态,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不仅要消除文盲,还必须着力提高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劳动青年的知识技能和文化水平。列宁在对俄国青年团的讲话中强调了提高文化水平的重要性,在振兴全国经济、恢复发展国家工农业、推动工农业电气化的新形势下,劳动青年不仅要识字,更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并在工农业各个部门中加以应用。提高文化水平,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掌握社会主义建设亟须的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劳动青年,要努力学习和应用现代农业、工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服务。

(二)加强群众的政治教育工作

列宁还看到,俄国文化的落后最为突出地体现在广大农村。因此,消除农村的文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是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在十月革命后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重要转折和发展时期,为了摆脱农村经济文化落后的困境,列宁提出了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政治教育任务:“政治教育务必要能提高文化水平。应当用读和写的本领来提高文化水平,应当使农民有可能用读写本领来改进自己的经营和改善自己国家的状况。”[1]587同时,列宁还批判性地分析了农民的思想状况——受制于低下的文化水平,农民易被农村中剥削阶级的思想文化所奴役。这意味着,苏维埃政权不仅要通过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还要通过政治教育促进农民的思想解放,“把多数农村居民即被剥削劳动者从这些剥削者的思想和政治影响下解放出来”[1]228。对于工人以及其他劳动群众而言,也必须通过加强政治教育使之摆脱旧社会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从而增进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认同。可见,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加强政治教育工作,广大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众才能具有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知识文化和思想觉悟,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列宁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文化主义”思想适应了十月革命后的建设需要,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推动俄国文化发展的正确理论指导。

四、加强党的文化建设:“文化主义”的根本要求

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变现存世界的历程中,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队伍。党员是工农业及其他各项建设中的劳动榜样。列宁指出:“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1]423因此,俄国要摆脱文化落后的困境,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就必须加强执政党的文化建设,提高党员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从思想文化上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文化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主义”的根本要求。

(一)提高党员的知识文化水平

俄国文化的落后同样体现在俄国执政党身上。在列宁看来,文盲是俄国共产党员的三大敌人之一,尤其是“做管理工作的那些共产党员缺少文化”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苏维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高党员的文化水平是和平建设时期振兴工农业的最迫切任务之一。因此,列宁明确指出:“不要害怕让共产党员去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其中也包括向商人,向办合作社的小资本家,向资本家‘学习’。”[1]525事实上,向资产阶级学习知识文化是党员能够尽快消除文盲状况、提高从事现代工农业生产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共产党员而言,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工农业发展的知识文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加强党的文化建设,实质上是将提高文化水平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而且还要教育党员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列宁的话来说,就是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融会贯通”。党员要通过学习包括共产主义知识在内的全部知识,不断提高“了解事情的本质,详细地加以研究”的本领,并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在文化落后的情况下,党员在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时,也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反对“只有通过纯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这条直路”的教条主义式的理论说教。在列宁看来,党员必须深入人民生活的实际,用事实来讲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把基本立场、理论主张与人民利益、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使人民群众逐渐摆脱传统意识形态的愚昧和偏见。可见,列宁关于加强党的文化建设的“文化主义”思想,是提高党员能力、巩固党的政权以及保障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

五、批判错误思想文化:“文化主义”的重要内容

十月革命完成了在政治和经济上推翻旧社会的历史任务,但并不意味着在文化上完成了对旧社会的改造。俄国文化落后的野蛮状态意味着整个社会依然残存着诸多陈腐的意识形态和消极的思想观念,这就决定了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必然要面对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严峻挑战。这些错误思想文化既有党内出现的错误倾向,也有党外侵入的错误思想。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对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文化批判,“文化批判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主义’工作的建设性武器”[7]。批判错误思想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主义”的重要内容。

(一)抵制党内错误倾向的干扰

十月革命后,受党员文化水平低下的影响,党内出现了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错误倾向。列宁指出:“在党内明显地暴露出一种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倾向,对这种倾向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最坚决的斗争,同时还必须清洗和健全党的队伍。”[1]473批判这种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对于捍卫马克思主义在党内的指导地位、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党员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化水平低下的党员不仅无法从事现代工农业的生产活动,还易于沾染诸如官僚主义之类的消极思想作风。列宁看清了俄国文化落后对政治建设造成的消极影响:“这种文化上的落后却限制了苏维埃政权的作用并使官僚制度复活。”[8]列宁还特别注意到,党员文化水平低下和官僚主义的作风也必然带来作风拖拉、贪污受贿等消极问题,严重破坏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权威。对于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倾向,列宁主张通过对党员的纪律监督以及对党员的政治教育来加以克服。

对此,列宁指出治好这种“毛病”的“药方”就是提高党员的文化水平[1]588,即加强党的文化建设,通过提高党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抵制和克服党内工团主义、无政府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倾向。此外,党内还出现了在文化建设方面急于求成、轻率侈谈“无产阶级文化”的“左”的错误倾向。列宁批判了这种所谓的无产阶级文化观:“在开始的时候,我们能够抛掉资产阶级制度以前的糟糕之极的文化,即官僚或农奴制等等的文化也就不错了。”[1]784毕竟俄国文化的落后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无产阶级的文化建设是批判改造俄国文化遗产并不断汲取西方先进文化而进行长期努力的发展过程。

(二)防范党外错误思想的侵害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注意到苏维埃在吸收党员的过程中,有大量投机分子企图混进党内。这种现象助长了党内拖拉作风和贪污受贿的官僚主义风气,破坏了党的领导和团结。还有无产阶级文化协会鼓吹的以唯心主义为实质的马赫主义,干扰着党员对西方文化的学习,阻碍其文化水平的提高。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源自专制社会及其宗法制度、具有封建性和保守性的落后思想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而农民又是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员的主要来源。这些落后思想文化势必侵入党内并对党员造成消极影响。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在加强党的文化建设中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和抵制这些消极落后的思想文化。列宁还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应对党内错误倾向、抵制党外错误思想以及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方法。可见,列宁关于批判错误思想文化的“文化主义”思想,是提高党员思想觉悟,维护党的领导地位,从而保障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指导。

六、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文化主义”的当代启示

列宁提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主义”思想,明确了文化建设是振兴工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思想条件和精神动力,为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文化落后局面下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一宝贵历史经验,对与俄国国情相似的中国探索和开展文化建设具有重大价值。对于当下中国而言,经过长期建设和改革,虽已从最初落后贫瘠的文化状态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大发展时期,但“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7,文化建设仍然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课题。列宁“文化主义”思想对于我国在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启示。

(一)在经济建设基础上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随着国家物质实力的强盛,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质量方面的提升,文化建设从比较边缘的位置向比较中心的方向移动,更加接近聚光灯的照耀。”[10]列宁虽然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文化主义”的高度,但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文化主义”,是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重心。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文化将在更坚实的物质基础上走向繁荣与兴盛。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而言,文化建设就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基础上、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兴盛。

(二)在坚持正确道路上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列宁提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主义”坚持立足本国国情、积极面向世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正确方向。在具体实践中,其从俄国经济文化实际出发,把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并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提高人民文化水平,从而实现国家文化进步。我国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引领下,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加强文化建设,创造文化成果,建设文化强国。“在文化建设中,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快发展科学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11]开展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繁荣,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服务,创造更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从而不断满足人民在新时代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化发展趋势明显,我国必须加强文化治理,推动文化建设,“面对全球危机,降低社会风险,做好文化的顶层设计,加强文化治理,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其社会引导功能”[12],必须在坚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外来先进文化。

(三)在加强党的建设中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列宁提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主义”从根本上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把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并通过加强党的文化建设、提高党员文化水平实现国家文化进步的战略实践。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为了卓有成效地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纪律监督,从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本领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此同时,在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对各种错误思想必须敢于亮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9]53。党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党内的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以及“四风”等各种消极腐败的思想文化,持续补足“精神之钙”,勇于“刮骨疗毒”,永葆党员健康肌体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立场。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才能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基础上,全面领导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走向繁荣兴盛。

[1]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4]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1.

[5]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07.

[6] 杨海波.列宁文化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2.

[7] 卢文忠.革命与建设中的文化批判: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6):44–48.

[8] 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66.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0] 徐圻,濮玉慧.大变局中的价值坚守与创新:当前文化强国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21(10):35–42.

[11] 高继文.新时代历史方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0(2):40–49.

[12] 张东赞,姜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文化治理[J].天中学刊,2022(1):6–12.

Lenin's Thought of Culturalism and its Epochal Significance

LU Wenzhong

(Guangdong Police College, Guangzhou 510230, China)

After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October, Lenin, proceeding from the fact that Russia was backward in economy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the thought of “culturism”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The essence of “culturism”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tak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s the focus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learning from western advanced culture, improving people's cultural level,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criticizing erroneous ideology are 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s and practical orientation of “culturism”. Lenin's thought of “culturism”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in the New Era.

Lenin; Marxism; culturalism; socialism; cultural construction

A82

A

1006–5261(2022)06–0007–08

2022-04-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710029);广东省“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单位阶段性培育成果

卢文忠(1985―),男,广东广州人,副教授,博士后。

〔责任编辑 姬明明〕

猜你喜欢
俄国列宁主义
新写意主义
近光灯主义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