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霞,李美佳,付婧芳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奋勇前行,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四川绵阳红色文化资源因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呈现出极强的地域性、独特性与时代性。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的背景下,对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与利用,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绵阳红色文化区域的内生发展动力,推进绵阳区域文化经济协同发展,助力绵阳乡村振兴,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现代化强市。
绵阳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绵阳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与改革所共同创造的精神文化。它集中体现了绵阳人民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乐观精神,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结合本课题研究,关于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态,主要分四类:一是红色精神资源,即绵阳人民在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中凝练的一系列红色精神谱系,如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三线”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二是红色物质资源,即绵阳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中留下的革命足迹、遗址遗迹等。以党的百年历史发展为序:革命战争年代,绵阳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第一站,遗存了大量反映红军时期的历史文物资料。如红军千佛山阻击战纪念馆、飞龙山红军纪念馆、青林口红军桥、江油市红军文物陈列馆、江油红军胜利纪念碑、平南县苏维埃旧址、平武红军碑林馆、梓潼红军战斗遗址群、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北川红军碑林等。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大学在三台的抗战历史,即今天的三台抗战遗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绵阳是“三线建设”中工程物理、自动化、空气动力等项目的重点建设城市,在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领域独树一帜。如绵阳市跃进路老工业旧址、126文化创意园、梓潼“两弹城”,邓稼先旧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亚洲最大航空风动实验中心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08年“5·12”大地震后修建起来的北川地震纪念馆及相关地震遗址纳入到红色文化资源。
三是红色人物资源。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的绵阳籍红色英雄人物。党的创立时期,一批最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革命思想、进行革命活动。如江油籍人王右木、盐亭籍人袁诗荛、平武籍人张秀熟。王右木成为四川共产党组织创始人。袁诗荛、张秀熟师从王右木,成为四川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教育家。坐落于江油的王右木纪念馆、盐亭的袁诗荛烈士纪念园记录了两位革命者的英雄事迹。此外还有原绵阳县第一位共产党员、绵阳县第一个红色据点创办者谭德政,曾在长征途中担任卫生员的绵阳籍人贾克林,江油籍“潜伏”将军刘景素,为抗日宣传献出年轻生命的北川籍人韩泽荣,投笔从戎的抗日女英雄刘稚琳,中国军队卫生事业的领导者和奠基人贺诚,“两弹”元勋邓稼先等功勋人物,在5·12汶川地震中创造传奇的桑枣镇初级中学校长叶志平,绵阳小麦育种奠基人的冯达仕,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等,这些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及其所呈现的时代精神,都是绵阳红色文化资源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是红色载体资源,即携带着红色文化基因,担负着弘扬主旋律使命的展馆、平台、媒介等,如绵阳历史展览馆、各级基层党组织专题网站、红色文化墙、红色文化短视频、红色文艺作品等。
绵阳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绵阳人民百年以来革命、创业、改革的奋斗史,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有力推动了绵阳在不同历史时期持续向前发展。
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相伴相随,深深扎根于党执政文化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大变革大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红色文化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红色文化的生成、丰富与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加大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绵阳人民深入了解和学习本地红色文化,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绵阳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继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绵阳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智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自信,根本上是一种更广泛、更深刻的自信,是对我国几千年来文明发展的传统优秀文化,承载着民族深厚的精神追求,是党与人民在伟大斗争中累计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红色文化的独特优势,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红色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的文化媒介。红色文化培养起来的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共和国的脊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主力军。
加大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能让绵阳人民多途径多方式挖掘本土红色文化的丰富资源,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积极推动红色文化基地的建设,最大程度发挥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
红色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承载着中华儿女振兴中华、人民幸福、国家复兴的“中国梦”,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品格。红色文化资源在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格教育、公民法治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优势,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加大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善用“大思政课”,绵阳大中小学“手拉手”,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组合作用,让更多人积极参与到红色文化互动活动中来,以潜移默化、持续发力的方式发挥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地区大部分位于革命老区或偏远山区,交通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滞后。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之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也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红色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资源,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时指出:“可以通过传统教育带动旅游业,但不能失去红色旅游的底色。只有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苦,才能使人们真正受到教育。”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经济价值的发挥,需要整合绵阳本地区域资源,加大红色文化扶持力度,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打造本地红色文化品牌,促进红色文旅融合,推动绵阳乡村振兴。
结合近几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及实地访谈情况,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较往年有很大进展,形成了“两弹一星”文化集群、地震纪念馆集群研究。通过媒体报道、学校教育、社会宣传、主题教育、参观访问等途径,人们对绵阳红色文化及其相关历史人物的了解度和知晓度有所增加,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力、引导力、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绵阳各级政府重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文旅产业,统筹绵阳城乡区域建设,助推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实现,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实际开发利用的层面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开展红色文旅,助力乡村振兴,主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例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圣地延安、遵义会议纪念馆、邓小平故居、重庆渣滓洞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时间早、知名度大,已经具有全国的品牌效应。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和重要的国防军工与科研生产基地,知名度也高,但持续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结合访谈情况,位于梓潼的“两弹”城,更多停留在参观访问与学习考察,也没有更好与绵阳本土文化有机结合,没有形成绵阳红色文化的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红色文化的价值体现比较单一,尚不能促成绵阳红色文化品牌的升级打造与全国推广。
基础配套设施是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载体。绵阳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分布于绵阳市及其所辖江油、北川、平武等县区,红色革命遗迹多散布于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农村,加之后续建设、维护资金不足以及专业人才的缺乏等因素,不少红色文化遗址存在资源损毁、讲解员缺失、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同时,区域合作力度也不够,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路线规划。通过暑假走访发现,绵阳市博物馆资源损毁现象严重,飞龙山红军纪念馆交通不便,千佛山战役部分遗址陈旧等,这些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影响了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合力发挥。
结合笔者多年的高校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师生座谈交流,有超过一半的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较少,对自己所在省市的红色文化资源也了解不多,对于红色景点也更倾向于参观访问、没有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于本土的英雄人物了解更少,对红色文化的了解途经更多来自于书本和媒体报道。也有部分学生反馈说,近两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加大了他们对中国红色文化的普及与宣传。
红色文化资源记录着英雄的光辉事迹,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就绵阳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而言,其受众群体主要是当地有组织的基层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少数本地群众,外地民众较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也更多停留在参观访问,做不到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精髓。暑假走访飞龙山红军纪念馆,与当地民众交流,当地民众对纪念馆的历史也知之不多。此外,宣传途径更多借助于传统媒体,没有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力量,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辐射面不广,对民众的影响力也不强。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多维价值。只有统筹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与本土其他资源优势互补,红色文化价值合力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整体而言,绵阳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程度比较低,价值合力作用不大。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地多为偏远地区,经济状况比较落后,过于注重经济功能,把红色景点变成商业街区,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未得到更好的发挥。部分地方红色文化打造的本土文化产业结构雷同,不能有效与当地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文旅融合发展收到限制,资源优势未能统筹协同发展。
首先,加强党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绵阳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文化工作队伍专业建设,推动绵阳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利用绵阳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比如将绵阳市跃进路的华丰厂办公楼、带有毛主席语录的红砖房、虹苑剧场、长虹 121 大楼及跃进路沿街6 栋红砖房作为一个集群研究,开展“三线建设”品牌项目建设。将梓潼的“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与绵阳市博物馆作为一个集群研究,开展“两弹一星”品牌项目建设。最后,依托绵阳所属高校及社会资源,打造当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比如四川王右木研究中心。该中心与绵阳市高校合作,以王右木同志精神为研究基点,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在四川传播的主线,拓展王右木及王右木精神的宣传内容,努力打造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与实践研究基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研究阵地。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的同时,要加大宣传与推广,形成具有绵阳本土的红色文化文艺作品。比如,2021年,绵阳各界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结合江油本土文化创作的川剧《王右木》,让普通百姓更容易接近革命英雄,感受英雄事迹,传承红色精神。结合江油青林口红色文化拍摄的视频《红军桥的故事》,将历史与现实相融合,形成强烈的观感效果,起到良好的宣传和推广作用。
第一,绵阳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积极提供资金支持,对现有革命旧址、历史遗迹、纪念馆等,要留有足够的维修、保护经费。第二,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实行“政府+市场”的运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闲散资金,积极引导和吸引各类民间资金,参与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参与红色景点周边交通道路、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第三,建立绵阳市红色文化办事机构,划拨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培养红色资源保护专业人才,开展红色文化专门研究,加大收集、保护和挖掘革命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的力度,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整理工作。第四,与当地党校或学校组建研究机构,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开展红色文化专题讲座,培育专业型、高素质的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和研究人才,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咨询。第五,加强对红色旅游景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宣传和践行,推动绵阳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
(1)绵阳大中小学“手拉手”,推进红色文化教育整体建设
红色文化资源是所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将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纳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如小学思想品德课,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讲故事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中学阶段侧重红色故事及史实的讲解;大学阶段注重信仰信念教育及理论阐释。
其次,将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实践教学。以本人所在高校为例,学校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暑期“三下乡”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引导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自我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再次,将绵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基层党建。例如,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开展参观访问以及调研活动;邀请绵阳市“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开展红色主题讲座;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演讲、情景剧表演、红色文化征文等活动;创办红色文化墙、红色学术沙龙活动等。
最后,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在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例如,把红色文化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扎根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2)学校、家庭、社会“手拉手”,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一是利用清明节、重大纪念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比如小学阶段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清明扫墓活动,通过言传身教,陪伴孩子了解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也可以利用重大纪念日,组织本地民众参观名人故居、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二是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优势。依托绵阳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宫等机构,让本地人民可以阅读红色文化书刊,感受红色文化精神。三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推广绵阳红色文化。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让参观展览从“线下”走向“线上”,扩大红色文化的辐射面。四是组织开展公祭先烈活动。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活动,组织绵阳民众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洗礼。
首先,加强红色资源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革命老区虽大多分布在偏远农村,但生态环境较好。绵阳各级政府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时,要保持“红色”基调,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其中,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打造“红绿”辉映的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其次,加强红色资源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绵阳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具有自己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本地政府开发红色资源时,要充分尊重本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最后,整合绵阳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做好绵阳市红色文化旅游整体规划,协调绵阳各级政府加强合作,共同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文旅精品路线,推动绵阳红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开展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就是整合统筹绵阳社会各项资源,积极发挥绵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绵阳人民齐心合力上好红色文化“大思政课”,丰富绵阳人民的精神生活,推进绵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助力绵阳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