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2022-03-23 10:04王若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34期
关键词:双循环战略管理

王若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在“双循环”格局下,怎样完成创新企业管理是各行业都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企业管理创新,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有效减少企业资源浪费,使得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切实提升。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就当前而言,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给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改进,给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双循环”格局的概述

双循环(社会的新发展格局)泛指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扩大内需,关注中国的国内市场,提高自身创新能力,避免对中国之外的市场的过度依赖,在保持对外开放的前提下。

二、“双循环”格局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体制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市场体制进行的改革与发展,推动着中国企业市场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巨大改变。然而,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仅仅依靠政府宏观调控,也不可能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有效地发展起来,而是将企业置于一个以技术与知识为先导的复杂社会环境之中。从当前的企业管理来看,开展管理创新的必要性集中表现为两方面:

第一,国民经济转型需要。公司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的一种个体,一个公司的管理完善与否,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一般情形下,企业现代化管理可以促进工业的成长,更是促进产业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滞后的经济管理模式,对于国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有许多不良影响,特别在生产力上,还影响生产效率。在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加快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企业管理创新在国民经济迅速转型过程中势在必行。

第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改革与调整,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而企业的管理水平则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获得更多经济效益。从目前公司的现状来看,受外界的影响下、成长过程和自身原因等各种因素作用,导致了公司发展的多元化,在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公司的市场地位。与此同时,因为中国的经济正在转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也遇到了新的考验。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有立足之地,要有市场才能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因此需要重视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通过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加强企业管理创新,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

三、“双循环”格局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一)创新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的战略管理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解决达到何种水平,二是解决好怎么做。制定战略目标,是一个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中心,选择与“双循环”格局相适应的竞争战略或者竞争战略组合是极其关键的。战略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有效地计划与控制,达到组织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企业的经营角度来说、在开发方向和市场占有率分析中,战略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做到正确地预见和判断市场的形势,促使企业的经营任务得以完成。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执行都离不开战略管理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同时通过战略管理能为企业认识经济的变化提供依据、市场的变化为有利的基础[2]。因此,如何运用先进的理论与方法来提升战略管理效率,进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为了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必须加大企业战略管理的力量,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大形势下,对企业战略管理做出的探索,重点是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战略管理计划,同时主动吸收业内外专家和员工意见,尤其要充分激发企业人员的主动性,向员工阐述企业战略管理计划,将其变成全体人员的共同理想,推动企业战略管理各项目标能够圆满完成,切实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向纵深发展。

(二)优化市场营销,实现供需平衡

经济要实现良性循环,势必需要供给和需求准确匹配,实现动态平衡。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现象。而我国目前尚未达到这一循环,供给侧和需求侧均存在问题。供给侧的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短缺,而需求侧则存在着严重的无效性需求[3]。供给上面临这样一些方问题,身为制造业强国,有着巨大的供给空间,但依然很难适应民众对高质量,低产品价格的要求、对商品和服务要求多样化,这是有效供应不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心任务是提升我国全要素生产力水平,让产出更为高效、分配更为公正、增长更具可持续性。而需求侧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我国既身为全球人口大国,又是全球第二大市场经济体,既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又有多元化、个体化和高端化的需求尚未实现,消费者在海外市场上仍然需要大量的消费,也就是国内的有效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因此,要克服供求不匹配问题需要从“供给”着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等方式来实现。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优化市场营销策略,以满足内需为目标,进行创新产品设计、以服务模式优化为标杆,不断发展着应时,应景的功能、应需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并用它拉动新消费,产生新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建立完善内需体系,用需求拉动供给,迫使企业转型发展[4]。

(三)基于数据的战略决策,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分析应运而生,面对当下多变的市场形势,基于数据的战略决策能力考验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这样的应对能力,有助于企业对突发情况迅速地作战略调整,也可以说,数据是企业面对变幻莫测市场时的生存之道。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如何规避风险成为每个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应对风险,需要事先对风险有洞察,需要在总体上掌控风险,方能化险为夷。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企业风险问题,它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地揭示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成因。与以往的后知后觉的传统风险管理方法相比较,能够实现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将大数据建模和其他技术相结合的大数据风险管理技术,被认定为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非常高效和切实可行的工具。大数据风险管理可以让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潜在威胁,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以达到降低损失的目的。为了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企业必须先全面、客观地把握企业全貌,这要求通过数据系统来收集各种公认为很有意义的结构化数据、电子邮件、半结构化的数据,如网页数据,以及影像,文档、声音和其他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具有数量多、种类杂的特点,而且还存在着大量冗余信息和不确定因素,给后续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必须先建设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大数据的主要特点就是海量性,多样性及动态性,这些特性对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在达到大数据集中的目的之后,还需要建立分析平台,对大数据结构进行优化、构造数据模型。大数据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也能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运营情况,及时做出判断。必须使大数据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抽取有价值的信息,将其应用于风险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问题[5]。

(四)强化企业有效供给

如何实现“双循环”,阻力在于能不能解决好一个过程的供给需求关系,如何能解决人民消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提高产业链的效率和分配效益。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如何规避风险成为每个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大数据分析可以促进企业产业链的有效优化,以及对于整个链条中的众多资源,信息、大数据等的有效集成,在提升整个链条资源配置效益的前提下减少了交易成本,进行补链和强链。通过建立完善的大数据管理体系和应用系统,将企业的所有生产要素纳入一个统一的数据库里。企业可借助大数据进行生产,购买的集成、管理和其他资源以达到研产供销和经营管理、生产控制全链条的优化,提升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配置速度与效率。产业链上各种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后形成了价值增值链来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数据赋予了企业产业链管理市场化的特征、协同化,智能化的三个主要特征。产业链是由一系列企业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上游的原料供应商、下游的产品制造商、中间的流通商以及消费者。产业链并非一个企业可以做好的,它要求产业链中各类型企业协同合作。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自身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在“双循环”的大环境中,企业之间的大数据是流动的,是互联互享的,聚合更多的资源,提供行业需要的多项服务。通过大数据进行产业价值链重构将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大数据能够给商家带来精准的产品销量,产品热度、产品寿命及顾客需求的资料,帮助准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寻找拐点,做到产品供给的精准化,有效化。

(五)严格把控经济管理走向

对于当前企业而言,让他们进行经济管理上的革新,就是让企业在制定某些体系或策略时都要扎扎实实地围绕自己企业核心来进行,只有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自己的核心与立足点,才能在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当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为企业的成长赢得更大的机遇。因此,在“双循环”格局下,企业就是要将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虑。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中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都是围绕每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进行,这一核心竞争力,就包含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唯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核心竞争力,并且在以后不断地培育与成长,才能更好地达到企业管理目标。

(六)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旦落后,那么对于企业来说,价值创造能力就大大降低了。因此,优化企业目前所采取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并且降低了企业投资风险。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从各个方面来加强员工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可在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两方面展开。就宏观而言,有必要给全企业打分,然后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及细化发展策略的目标,逐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以此为依据,管理模式可以得到相应的优化。同时也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财务信息平台,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支持;在微观方面,有必要建构一种能够优化,整合企业各项资源的财务管理模式。

(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我国日益重视“以人为本”社会的构建。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企业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以及对人才的培养。就企业而言,其发展并不单单表现为企业利益与物质发展,还表现为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员工在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群体之一,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更加重视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即企业应更加重视员工,给予员工更多地关心与理解,经常与员工交谈,了解员工生活困难、工作问题及心理动向,在可能情况下,尽最大努力满足员工需求,这样既能减少员工紧张情绪,又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在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内部管理,让员工们更加安心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做好准备。另外,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从各个方面来加强员工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企业还要加强专业训练,评估并检验员工应掌握的知识与能力,通过训练他们的技术,使之所学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不但能更好地效力于企业,也能给员工本人带来高额回报,从而进一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得到发展,从而构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结语

总之,要达到企业管理创新,使得企业管理水平获得了切实的提升,要深刻认识当前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从创新企业的战略管理,优化市场营销,实现供需平衡,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强化企业有效供给等多个方面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工作顺利开展,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切实提升,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双循环战略管理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战略
战略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