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匡习宇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习语文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好语文可以为其他学科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但是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困难。所以,教师应该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故事教学法指的是通过将教学内容和故事相结合,达到强化学生理解的目的,让学生能充分吸收教材中的知识。本文首先对故事教学法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效的策略。
故事指的是通过对某一件事情的叙述,从中体现出一定的道理。故事有四大特征。一是故事源于生活,往往反映的是生活现实。二是故事是世界各种事物的写照,通过故事可以让人们了解世界。三是故事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在时间上属于过去式。四是故事能表达出一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故事教学法主要是指在课堂中引入故事进行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自从故事教学法被提出以来,学者们对故事教学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故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中讲授相关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教学方式。有的学者认为故事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故事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乐于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中,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学者认为故事教学法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种,教师创设相应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虽然学者们对故事教学法的界定有所差异,但是最终表达的意思都是将故事和学习内容相结合,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度,让学生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
小学低年级指的是小学中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极不成熟,这个阶段是为学生发展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刚刚开始发育,逻辑思维相对薄弱,理解生活中的事物往往依靠的是直观思维,也就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等进行记忆。所以,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教学时应该重视采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把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和故事进行融合,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兴趣,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完成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低年级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合理地利用故事教学法,以此让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故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的教师都能认识到故事教学法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在低年级教学中融入相关的故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一年级《影子》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有些教师是这样的教学的:首先教师请几名学生朗读课文,讲了一个有关“形影不离”的小故事,以提高学生兴趣。其次让学生默读课文,将本课的生字在文中圈画出来,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生字教学。最后教师布置了生字抄写作业,本节课堂结束。这种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问题,具体如下。
《影子》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学生都有影子,影子一直跟随着“主人”,“主人”向东,它也向东。该课文本是想让学生认识到这一有趣的现象。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导入这一环节,直接就步入了主题,让学生读课文、圈画生字以及学习生字,这种没有导入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一种生硬感,让学生对儿歌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儿歌的目的就是掌握相关的生字。对学生而言,《影子》本是一首有趣的儿歌,教师应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然后科学地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快速地投入其中。比如,教师在正式开始这一讲的教学时,可以在导入环节设计一个关于影子的谜语小故事或者将“形影不离”的故事放在导入环节,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所提升。
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拓展环节有所缺乏。教师在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生字词的学习上,即使是拓展练习的部分也是和生字词的书写有关。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极为感兴趣,那么教师在知识拓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相关的故事。比如,在学习“日”这个生字时,教师可以引入“夸父追日”的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故事教学没有清晰的认知,仅引入一个故事就认为完成了故事教学法,导致课堂质量迟迟难以提升。
在《影子》这篇儿歌的作业布置上,可以看到教师布置的作业仅为生字词的抄写。其实,机械的抄写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久而久之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的故事教学法可以应用在课堂中,其实也可以应用作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生字自己设计故事、谜语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记忆的加深,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效果要明显优于抄写的方式,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作业布置重质不重量,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
从《影子》这篇儿歌教学可以看出,教师在融入故事的环节极为单一,仅通过叙述的方式将相关的故事呈现出来。用言语叙述的方式进行故事讲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但是如果教师长期使用这种方式,就会让学生慢慢地对故事失去兴趣,那么故事教学法的作用自然也无法发挥。目前,很多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习惯于利用言语叙述的方式进行教学。言语叙述故事的方式对小学低年段的学生不够直观,会限制学生的想象。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喜好,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故事教学。
教师应该对故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班级实际,不断地优化故事教学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1.故事教学法在导入环节的应用
课堂导入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低年级的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导入的过程中可以融入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比如,在进行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时,讲解《口耳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谜语小故事进行导入。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三个故事谜语:有一个字宝宝,在它身上加一横,它就跑到了天上,加两横,它就跑到了脸上;有一个器官,它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猜不到,听听看;十八相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谜语,可以适当地给出一些提示。在学生猜谜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三个谜底与今日学习的内容相关,那么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寻找相关的答案。通过引入谜语小故事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将心思收回到课堂中,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让学生联想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比如,教师在讲解《日月水火》这一课的识字教学时,可以准备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图片,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根据图片联想故事,并且讲解出来。学生在看到图片后,基本上都可以叙述出与后羿和嫦娥相关的故事。在学生讲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故事中较为核心的元素,即日、月、水以及火。然后告诉学生这些生字将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会更乐于学习相关的生字,能显著地提高学习效果。总之,教师将故事教学法融入导入环节,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加以重视。
2.故事教学法在拓展环节中的应用
故事教学法除了可以应用在导入环节外,还可以在课堂的拓展环节中应用。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拓展应该是生字词的拓展,以此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字词,这种方式会在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压力。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过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拓展中,应该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完成相关知识的拓展,让学生能在快乐的氛围中有所收获。教师可以将故事教学法应用到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故事的续编。比如,教师在讲解《雨点儿》这一课时,就可以将课堂拓展部分设计为续编故事,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写雨点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了雨点对大地的滋润作用,有助于花草的生长。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续编一下雨点还有哪些作用。学生对续编故事充满热情,能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以其中一名学生为例,他的故事是这样的:“有的雨点去了有花草的地方,有的雨点去了无花草的地方。我的小雨点去了农田里,农田中的作物非常渴望雨水,在小雨点的浇灌下,农民伯伯种植的作物开始茁壮成长,农民伯伯开心极了。”该生续编的故事非常有意义,让雨水去到了农田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通过在拓展环节开展续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故事教学法在作业设计中的应用
很多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往往重视其在课堂中的应用,对作业设计中有所忽视。其实作业设计也是教学中的一环,科学地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巩固,进而提高教师课堂的效率。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相关部门要求教师减少作业的数量。那么在作业数量减少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应该重视提高作业的质,让学生花费少量的时间,充分地巩固和吸收课堂中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故事教学法融入作业设计中。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字的抄写作业改成由学生结合相关生字设计故事或者谜语。如“山”这个生字,学生可以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进行记忆。需要注意的是,在布置故事性作业后,教师应该在再次上课时让学生讲解自己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故事教学法时,应该重视应用形式的创新,长期使用言语叙述的方式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对故事教学法进行丰富,可以借助信息设备来展开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相关的故事等。
1.利用现代化设备展现故事
在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极为发达,很多信息设备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高效的应用。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可以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利用相关信息设备的影像功能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画,以此提高故事的直观性,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故事,从而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进行《青蛙写诗》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动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让学生观看动画时应该提出一定的要求,让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区别以及蝌蚪前后时期的变化,并说出为什么小蝌蚪认不出青蛙妈妈。学生对动画极有兴趣,会非常认真地观看。通过观看动画,学生能明白蝌蚪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才能变成青蛙的样子。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学习《青蛙写诗》这篇文章,学生就会理解文章中小蝌蚪和青蛙的关系,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轻松。与教师言语叙述故事的方式相比,信息设备播放故事的方式会呈现出相关的画面,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更具有直观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通过学生角色扮演呈现故事
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模仿身边的事物,乐于表演,并且能表演得很形象。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征,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结合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创设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沉浸在故事中,让学习的体验感不断增强。比如,教师在进行《小白兔和小灰兔》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设计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意愿选择扮演小白兔、小灰兔和山羊爷爷。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适当地丰富故事情节,比如,后来小灰兔也开始向小白兔学习等。在经过几轮的角色扮演后,学生对故事的内容会非常熟悉,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朗读故事,然后进行齐读,最后分析故事的内涵。有了角色扮演的铺垫,学生在朗读和分析的过程中会非常轻松。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应该重视方法的应用。故事教学法是一种与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