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高 慧
口语表达是语文四大基本能力之一,是重要的语言实践技能,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相对于读与写,口语表达的专项教学往往被教师忽视。此外,小学语文口语表达教学还存在方法策略上的问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均衡、有质发展。教师不仅要重视口语表达教学,而且要把握口语能力发展规律和学情,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如营造环境、创设情境、结合读写等。“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能力。从语文信息交流的工具属性看,听和读是获取信息的方式,而说和写是表达信息的方式,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口语表达(说)与写是同等重要的语言表达实践技能,而在日常生活中,口语表达的应用率比写作更高一些。因而,语文教学特别是处于打基础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重写轻说”的现象较普遍存在。而且因“重写轻说”,在口语表达教学方面也就出现了研究不深入、策略不得当的问题,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就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重视写作而轻视口语表达的教学现象。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语文所学是汉语,也即学生日常交流中使用的母语。教师认为学生自学会说话开始就一直在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即便不对其进行专项的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虽然当前小学已取消了考试,但学生进入中学后,语文的考试中写作仍然是语文考试的重心,分值较大,语文口语基本不在试题范围内,在素养教育理念下,这种思想显然不符合要求。
策略不当与前面所分析的“重写轻说”有因果关系。因为不重视,所以教师也就忽视对口语训练方面的教学理论、方法进行深度研究,在这方面缺少理论支撑,也缺少的经验积累。
在口语表达教学策略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忽视语境——口语表达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力,其发展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为支撑。特别是小学生,其认知思维偏向于直观,语境的作用就更突出些;②以诵代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文章诵读,认为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这是一种误判。诵读确实可以对培养语感起到作用,但学生所诵读的文本多是书面语,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培养作用有限,甚至可能会误导学生,使学生难以准确区分书面语和口语,在实际交流中出现“掉书袋”现象。此外,诵读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使其发音标准、流畅,但并不能提升组织学生语句、合理用词等方面的能力。
口语表达是一种主要用于生活交流,因而教师组织学生多说——学生在课堂上仅听教师讲授口语表达的规范是不可行的,必须充分给予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在过程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建立语感。因而,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友好、积极的训练环境,使之乐于说、敢于说,学生有说的时间和空间,最终达到善于说的目标。营造口语训练环境可关注三个策略。
1.鼓励多说。小学生在生活中的话并不少,下课后乐于与同学交流,不断交谈是常态。但他们回到课堂上,却又往往表现得胆怯,不敢表达,不仅是对教师的交流胆怯,与同学间的交流也是如此。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日常课堂管理过于严肃、刻板,学生有心理压力,怕表达时机不对而受到教师的批评;二是小学生表达能力弱,经常出现表达不当的问题,担心得到教师的负面评价。因而,学生为了避免受到批评或负面评价,在课上的心态通常是“能少说就少说,最好不说”,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需要教师改变课堂管理策略,允许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由表达,只要与课堂内容相关,学生不仅被允许与同学“交头接耳”,甚至可以适当打断教师讲授内容而提出问题和观点。另外,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当学生出现表达错误时,教师尽量少批评,对学生多鼓励,多发现亮点,表扬其优点,赞扬学生勇于表达的行为。
2.师生互动。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即便教师给他们提供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练习的效果有时得不到提升,经常出现学生不知道表达什么内容而“戛然而止”的现象。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时,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应牵头,引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师生间进行语言的交际练习。师生互动的优点,除了能起到组织、发动作用外,还有两个优点:一是教师可以实时发现学生口语表达上的问题,对其进行指导、纠正,能够边交流、边教学;二是与其他教学内容整合,不用抽专项口语训练时间,不影响教学进度。比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教师问一名学生,“通过课文的描写,你觉得钱塘江潮有哪几个特点?”学生回答,“钱塘江潮横贯江面、像一堵水墙,还有,像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教师指导学生,横贯江面是宽的角度描写的,而那像一堵水墙是从高度进行描写的。可以问学生“将这几个特点概括起来,是什么?”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整理语言后再答,“钱塘江潮,水宽、浪高、势大、速急、声响”,教师竖起大拇指,“嗯,说得好!”可以看出,师生互动不仅是给学生表达引出了方向,在师生互动中还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也完成了文章解析。
3.学生合作。师生互动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最常用且容易操作的方式,效果很好,作用突出,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主要有几点:第一,训练对象较少。师生互动通常是一对一,一节课时间有限,能得到与教师互动机会的学生很少,大部分学生只能当“听众”。因此,大部分学生缺少训练口语的机会;第二,学生心态紧张。学生在课堂上心态与日常生活中心理有差异,会对学生形成良好语感和建立交际信心有一定负面影响。而且,师生互动中,学生是被动表达,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能力;第三,时间不充分,受课堂教学计划限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常比较简短,两三句话即结束。口语表达训练的强度不够。弥补这些不足的办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的合作训练——为了使学生发散思维,引出话题,教师通常是以问题探究、布置任务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合作。如《观潮》一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给他们布置三个探究问题:“这篇课文的段落结构是怎样的?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文章是以什么顺序来叙事的?”“钱塘江潮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在小组内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探究交流。学生在这种相对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能积极主动、大胆表达,口语训练效果更显著。教师应注意在小组合作探讨过程中及时指导,适当进行师生互动。此外,下文所探讨的情境训练法,也是采用合作方式。
发展口语表达需要语言环境,除上文提到的条件环境外,还需要注意实践应用环境的创设——即,模拟一种最接近生活实际交流的场景,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练习,可以提升其真实感,对切实提升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训练口语表达的情境可从两个角度着手设计。
1.游戏情境。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游戏情境不是指组织学生游戏,而是以童话的形式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游戏般的体验。小学生喜欢游戏、喜欢童话,这种形式的情境可以避免成人化,对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热情的作用比较突出,特别是对中低年级小学生。游戏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教材中本来就有的童话、寓言情节,也可以由教师进行独立设计,但都需要注意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那么,情境中应有大量的语言交流内容,而表演性的情节则可少一些。比如,《亡羊补牢》这一课,主要是叙事,对话内容并不多,且对话是文言,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之进行改编。例如,旁白:“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晨……”甲生:“啊,我养的羊少了一只,这是怎么回事?”乙生:“你看,羊圈破了个大洞,估计是夜里有狼从这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赶紧修一修,把这个洞补上吧!”甲生:“这还有什么用呢?羊已经丢了啊!”旁白:“第二天早上……”教师把一些情节描述变为对话,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其分派角色,让他们进行课本剧表演,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此类有童话味的情景剧表演,不仅是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让学生通过对比,掌握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异。
2.生活情境。生活情境,就是在课堂上模拟一个生活中的交际场景,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与生活中的真实交际不同,以训练口语表达为目标的生活情境具有几个特点:第一,语言是经过设计和编辑的,比较规范,与日常交际中经常出现语病有较大区别;第二,学生可以在情境对话练习中得到教师的评价和指导,比生活实际交流更具有教学意义。创设生活情境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情境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避免成人化——比如,设计一个工厂中工人交流工作的场景、科学家探讨研究课题的场景等,都不适用于小学生。一方面,成人化的情境影响学生参与的情感,会使其处于消极状态;另一方面,这与小学生实际联系不紧密,对小学生的口语运用与实践没有太大帮助,情境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应用机会。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需求创设情境,例如,创设一个购物的场景,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超市的场景图片,将讲台布置成售货台的样子,在桌上摆列一些“商品”。然后让学生轮流上台来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完成购物对话。甲生:“你好。我想买一把尺子,你这里有吗?”乙生:“有,在那个货架上,有好几种。你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甲生:“谢谢……这把尺子多少钱?”……为了避免学生轮流套用同样的语句,而产生参与的厌倦感和无趣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对话的独立设计,比一比哪个小组所编的对话流畅、正确、文明、合理——这又牵出了另一个策略,即读、说、写结合。
1.与阅读结合。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作用已不言而喻,所有教师都会将组织学生阅读作为教学的工作重心。但这其中存在一个漏洞,即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阅读,通常教育重心放在词句积累、写作技法学习、思想情感等方面,而很少有教师会针对口语表达对学生进行指导。因为阅读的对象是书面语。其实,阅读对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要价值。阅读对象中有些是可以用来对口语进行专项学习的。比如,演讲类的文章,还有故事、散文、小说类文体中经常会出现对话情节,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来指导学生学习口语表达。比如,在带领学生阅读《扁鹊治病》时,读到“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教师问学生,这一段如果把人物的对话换掉,改成陈述句,应该怎么写呢?通过这样的指导或训练,使学生把握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区别,对提升写作与口语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2.与写作结合。在分析前面的问题时提到,诵读对口语表达的培养价值一般,甚至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使其形成口语书面化的问题。所以,许多教师认为口语和写作在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无法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实际上,口语训练与写作结合能强化口语表达培养效果的作用。教师可组织学生撰写书信、演讲稿,或编写情境剧本。这些文体虽然以文字形式呈现,但语言风格却是偏向口语。让学生练习这些口语风格文体的写作,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学生由于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弱,缺少精心设计和组织语言的时间,因而经常会出现错误的表达。但写作则给了学生充足组织设计语言、反复推敲文字的时间,他们可以静下心来仔细研究、推敲口语的规范、正确表达。经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质量和能力会得较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口语表达是语文的基础能力之一,也是实践运用语言的主要方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当前小学语文的口语表达教学主要问题是重写轻说和策略不当。对此,建议教师不仅是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而且要抓住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规律和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特征,注意营造环境、创设情境、结合读写等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