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走出“又一村”

2022-03-23 03:14徐德明
天津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天津市机构培训

■本刊记者 徐德明

据了解,围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天津市已制定30 余项指导意见、实施方案、配套制度。截至2021年12月20日,天津市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为92.17%,线上机构压减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完成“营转非”工作。

以“破茧化蝶”之势高位推进——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

天津各级党委、政府深刻领会中央“双减”工作精神,加强组织领导,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考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双减”工作作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头号工程”。天津市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双减”工作会议,进行专题部署。

特别是,天津市迅速成立市级和各区“双减”工作专班。经过48 小时工作,7月1日,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在全国率先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第一时间配齐配足精干力量,明确监管机构负责人,确保监管工作及时落实、稳步开展。

随后,全市16 个区教育局也在第一时间分别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同时,立即组建市、区两级“双减”工作专班,同步建立工作机制,全力开展工作。工作专班代表党委和政府履行具体领导责任,教育部门履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责任,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区强化落实属地责任,严管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双减”以来,天津市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查处违规广告;二是紧盯培训时间;三是监管预收费资金;四是严格督查务求实效。通过一段时间的攻坚克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教育、金融等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组织20 家银行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资金托管服务,上线了资金监管信息平台。率先制定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建立高危风险校外培训机构包保制度,由相关区和单位包保一个或几个高危风险校外培训机构,其他区落实属地责任。市“双减”专班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制定防范化解风险措施。召开区级专题工作会、中小学书记校长会、教师会和家长会,夯实基层责任。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营转非”和“学转非”等工作中,采取合并审批要件、精简审批环节、建立绿色通道等举措,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在坚持常态化巡查基础上,区级“双减”专班每周组织联合执法检查,构建部门、街道、社区网格化动态排查机制。严格落实各级责任,召集周例会、专题会、调度会及时了解情况,研判风险,明确具体要求,压实各级责任。加大督查督办力度,采取“蓝军”暗访、点调抽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明察暗访,通过印发督办函、提示函、督查整改清单等方式,全面压实整改责任。

以“脱胎换骨”之变强化属地责任——服务有温度 落实有力度

天津滨海新区扛起“双减”试点责任,创新统筹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要求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以“最优质的教学质量,最全面的素质提升,最严格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最好的‘双减’工作实效”为目标,压实责任,高位推动,担当“试点”之责,走在全市的前列,贡献“滨城”经验。

滨海新区坚持服务有温度,优化流程,提速增效。“营改非”登记流程复杂、材料繁琐,为让办理的人员少跑路、免奔波,实现快速、便捷办理,滨海新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之所为,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各部门配套文件均未出台、各地均无具体实践案例的情况下,坚决扛起试点之责,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滨海新区实际,建立“一站式”“营改非”审批流程,开设“教育双减专窗”绿色通道。

新区政务服务办牵头组织区市场监管局、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多家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单位,深入研究了《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民非登记证》的办理流程和材料清单,确定合并审批材料、精简审批环节、部门协同办公的工作思路,将营业执照注销环节由前置变为后置,采取《清算报告》容缺后补的方式,在全国首创推出一套“营改非”审批流程,精减要件8个,办理时限由至少55天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办理次数由4 次减少到1 次。材料完备可一天内一站式办结,大大提高审批效率。

天津市滨海新区一起学培训学校、天津市滨海新区鑫晟培训学校成为首批受益单位,24 小时内就取得了非营利性办学许可证和民非登记证书,正式成为教育生态的有益补充。新区“营改非”审批模式在滨海新区本级和各开发区得到应用实践,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目前许多区参考这种做法提供便捷服务。

天津市和平区聚焦校外培训规范治理要求,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的思路,一方面,夯实工作基础,摸清底数台账。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行为定期通报机制,持续加强“双减”专班责任单位与属地部门的实时联动,开展信息数据共享,有效规避监管盲区。结合暑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采用上门走访、集中座谈等多种方式,对全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全覆盖式多轮调研走访,全面摸清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性质、办学情况、学生情况、沉淀资金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强化政策宣传,引导精准施策。牢牢把握宣传主动权,及时发声、正面引导,做好政策宣传阐释工作。通过媒体两次发布校外培训消费提醒,提示家长理性选择培训机构;发布校外培训机构“十六条禁令”“五条红线禁区”,引导全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行为;实时公示“营改非”校外培训机构,定期公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账户信息,于开学首日向全区中小学生家长发出“一封信”,并制作校外培训提示卡;在全区校外培训机构中张贴统一印制的《和平区校外培训温馨提示》及《和平区预收费银行托管账户信息公示》,持续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天津市北辰区“双减”专班协调区教育局、市场监管局、金融局、卫健委、消防及属地镇街等部门,2021年12月,利用第一周时间,集中对全区110 余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本次专项检查按照职能分工,教育部门负责检查校外机构规范办学方面。如:上课时间、培训内容、教师资质等;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检查校外培训机构是否使用制式合同、开具收费票据、刊登违规广告、公示收费价格等;金融部门负责资金监管方面。如:专用账户信息公示、二维码公示、小程序使用情况、协调监管银行对机构使用小程序进行技术支持等;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检查机构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消防部门负责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属地镇街协助其他监管职能部门做好排查监督工作。该区持续发力,在日常工作中对校内及校外“双减”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及监管,确保“双减”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天津市蓟州区汇聚磅礴力量,各乡镇街政府牵头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执法检查。目前,天津市蓟州区共出动3900 余名教师,对726 家校外托管机构展开第6 轮拉网式大排查,对参与违规培训的学生及家长进行正面引导,确保学生远离违规培训。

在专项行动中,蓟州区渔阳镇联合执法检查小组组织镇中心校、公共安全办公室、综合执法大队,会同区教育局、市场监管所、文安街派出所等部门对辖区内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展开联合执法检查。此次集中行动,重点检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托管服务中心是否存在隐形变相违规培训;是否使用2021年新版制式合同并签署规范;是否存在违规广告及违规收费;培训材料和从业人员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内容,并对疫情防控、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蓟州区教育局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引导学生远离变相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实施方案》,各学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教师清醒认识到自身在“双减”工作中肩负的重要使命。各学校在精准掌握本校学生参与校外托管原因的前提下,挂图作战,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建立工作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在周一至周五晚放学后和周六、日,佩戴督察工作证,每两日对所包保的托管机构进行全覆盖大排查、大兜底,实地了解学生参与校外托管原因,发现学生参与违规培训后,积极与家长沟通,切实引导学生及家长远离变相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此外,进一步了解家长需求,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吸引力,让学生享受质优价廉的课后服务。

以“只争朝夕”之功深化机制探索——规范化引导 多元化治理

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天津市主动作为、多元治理,形成了从加强办学风险防控、强化过程资金监管、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到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全流程管理机制。

为应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日益复杂化的问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了社会培训机构治理研究中心。聚焦社会培训机构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服务,为社会培训机构和消费者提供实践指导。

针对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别是近年出现的机构倒闭“跑路”现象,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关于校外培训机构办学风险防控的十点建议》,包括建立智能监督服务平台、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资金监管、规范收费制度、明确退费规则、探索保险制度、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培育行业组织等,为天津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供决策服务。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治理的主要导向就是要坚持教育回归公益性。在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面对我国种类繁多、规模各异的培训机构,未来的治理必须根据机构类型进行科学有效地分类管理。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将加强监管,对从事体育、音乐、美术、科技创新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机构侧重于鼓励和规范发展的导向,引导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培训机构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方芳研究员说。

“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退费办法是否在教学场所显著位置公示?”“聘任的教师是否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或者相关专业技能资格?”“聘用教师中是否有在职中小学教师?”……其实,从2021年初,结合各区在疫情期间已开展的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常态化治理工作,天津市较早启动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检查行动,教育部门会同卫健、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分别对疫情防控、收退费管理、合同签订、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安全管理6 个方面进行检查指导,并对专项检查行动中发现的有关问题情况进行全市通报,警示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引以为戒,严格自律。

在引导家长理性选择方面,天津市在开学初、放假前通过制定发放《天津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提醒函》的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客观地看待社会培训,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提醒学生和家长提高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优惠”诱导,避免学费大额投入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同时,天津市积极向校外培训机构和学生家长推广使用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双方的合同行为。天津市教委与市场监管委对天津市校外培训机构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聚焦培训机构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法定权利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引导培训机构规范发展,为校外培训市场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

针对如何引导家长理念方面,方芳研究员建议,“一方面,政府可以运用媒体宣传,学校及教师可以利用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及家长端正态度,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深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引导家长言传身教,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形成减负共识。另一方面,提示家长注意与校外培训机构使用规范合同文本。当家长和培训机构发生退费争议时,应尽量引导其走法律途径,避免家长采取不理性的方式解决纠纷。”

同时,针对“双减”政策实行后对部分培训机构产生的影响,方芳研究员也指出未来治理中心侧重研究的重点:“比如说,如何有效引导培训机构科学转型。针对原来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可以鼓励其开展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素质类培训业务,为学校教育提供有益补充。也可以鼓励机构探索开展家庭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科技创新等新领域。再如,研究探索如何应对培训机构员工转岗需求。校外培训机构在转型发展或退出市场的过程中都将会有相当一部分员工面临转岗失业问题。这些人员普遍年轻有活力、学历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对于这部分人员需要当地政府人力资源部门联合人才就业服务机构做好岗位储备,满足其转岗需求,避免因人员失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人才浪费现象。”

猜你喜欢
天津市机构培训
有趣的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如果画笔会说话?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