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笔记在汉日交替传译中对译语产出质量的影响研究1

2022-03-23 12:27曹新宇
惠州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译语译员口译

曹新宇

(安徽外国语学院 东方语言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0)

口译主要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形式。相对于同声传译而言,交替传译对记忆力的要求更高。在交替传译现场,如果讲话者讲话时间较长,或者话语逻辑性不够、说话重复且啰嗦时,口译员仅凭脑力记忆,很难准确记忆说话内容并完成质量较高的翻译,较容易造成错译、漏译。因此,在交替传译现场,口译笔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Gile的认知负荷理论模型①,优质口译笔记可以帮助译员平衡脑力记忆与笔记、延伸短期记忆,有效提高译文的产出质量。

一、口译笔记的研究概况

口译笔记是口译从业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翻译技巧,目前很多高校的口译方向都专门开设了口译笔记这门课程。笔记法包括三个同时进行的认知过程:即听取、理解、记录。口译笔记有其特殊性,与课堂上学生听课记录的笔记和速记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而是译员在口译的过程中,对听到的内容进行理解辨识后,记录下来的可以帮助回忆讲话者内容的笔记。目前,关于“何为口译笔记”“口译笔记的研究现状”等已经有许多学者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如赵丽华[1]在《论口译笔记》指出,口译笔记是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所听到内容进行辨识后,运用一系列符号所做的记录。杨承淑[2]在《口译的信息处理过程研究》中提到,交替传译中的笔记指的是“通过纸张的有效空间利用,以非特定的语言符号记下,在视觉上提供立即做充分传达之可能性的一种笔记形式”。

近些年,随着口译笔记训练的不断发展,国内有学者通过实证对口译初学者的笔记特点进行了研究。如王文宇、周丹丹[3]在《口译笔记内容与口译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中选取了修过一段时间初级口译课程的12名(3名男生、9名女生)某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英译汉、汉译英两次口译任务并分析了笔记内容与产出质量的关系。王建华、郭薇[4]在《口译笔记认知与非英语专业学生交传质量的相关性》中,探讨了口译笔记认知训练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译语质量有何影响。鉴于此,在国内有关日译汉以及汉译日口译笔记尚未形成成熟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口译笔记与译出质量的关联问题。

二、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

在《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和模型》(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5]中,丹尼尔·吉尔(Gile,Daniel)提出交替传译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Interpretation=L+N+M+C。其中L表示倾听讲话者的发言内容并进行分析,N表示记录的笔记内容,M指的是译员在翻译时的短期记忆,C指的是协调。

第二阶段:Interpretation=Rem+Read+P。Rem指译员在听完讲话者发言后对讲话内容的回忆或译员的长期记忆,Read指译员在完成听、记笔记之后进行译出时的阅读笔记环节,P指最后的产出译语环节。

从认知负荷模型的两个阶段内容来看,笔记法属于第一阶段的N,即交替传译时译者边听边记笔记的环节。译语产出属于第二阶段的P。由此可见,记笔记、回忆讲话者的发言内容、读笔记、译语产出之间紧密相连。

三、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对口译初学者而言,日译汉以及汉译日交替传译中口译笔记存在哪些困难,以及困难的形成原因。

2.探究在日译汉以及汉译日交替传译中,日语口译笔记对译语产出质量的影响。

3.探究在日译汉以及汉译日交替传译中,口译笔记的作用、特点以及有效的记录原则。

(二)实验对象

实验选取了12名安徽某高校本科日语专业的四年级学生(口译初学者)进行有笔记交传,并对实验者的翻译进行录音,让译员分别对自己每部分内容的译出率做出自我评估,之后根据笔记和录音资料,比较每篇文章的译出率与笔记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译员的笔记特点和有无可借鉴之处。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防止个人水平差异对口译产出造成影响,本次选择的学生日语能力相当。

(三)实验文本选择以及开展

实验包括汉译日、日译汉的两部分文本。汉译日内容选自塚本庆一的『中国語通訳への道』中的《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田中角荣首相的宴会上的讲话》。日译汉内容选自塚本庆一的『中国語通訳への道』中的『WTO加盟後の中日経済貿易関係発展の前途』。两篇文章均是比较常见的文体格式,内容清晰,逻辑关系明确。

实验时,播放录音,先后进行日译汉、汉译日两段口译任务,要求参与实验的学生边听边做笔记,并对翻译的内容进行录音,之后回收笔记和录音,分别比较每个实验者译出率与笔记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笔记的特点与可借鉴之处。

(四)口译质量评分标准

在口译量化与质化指标中,杨承淑[2]指出:忠实占比50%,表达占比30%,语言占比20%,时间比(在综合得分基础上增加或者扣除2分)。本文参照杨承淑[2]制定的评分标准并结合日语口译现状,制定如下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口译质量评分标准

四、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从《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田中角荣首相的宴会上的讲话》『WTO加盟後の中日経済貿易関係発展の前途』分别选取了五句内容进行交替传译。

从《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田中角荣首相的宴会上的讲话》[6]278中选取的内容为: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阁下应邀来我国访问,谈判并解决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我们感到高兴。我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对田中首相以及其他日本贵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两国人民结成了深厚友谊,值得我们珍惜。但是自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从『WTO加盟後の中日経済貿易関係発展の前途』[6]226选取的内容为:

中日経済貿易関係は、両国が1972年に国交正常化を実現して以来急速に発展し、日本は既に中国最大の貿易パートナー及び最大の投資国の一つとなっています。貿易の面では、1993年以来、日本は連続8年我が国最大の貿易パートナーとなっています。中国税関の統計によると、2000年の中日貿易総額は史上最大規模の837.1億米ドルに達し、中国の対日輸出は416.5億米ドル、日本からの輸入は415.1億米ドルと、双方の貿易は基本的にバランスが取れております。投資面では、中国の対外経済貿易部の統計によると、2000年における日本企業の対中国直接投資は、それまでの連続数年の下降の勢いが改まり、回復が見られました。日本の対中直接投資は、二国間貿易の急速な成長を力強く推進し、日本は長期的に中国にとって最重要の貿易パートナーの一つに数えられ、貿易パートナーとしての地位も次第に上昇しております。

结合表1的评分标准与两个文本,对每位学生的口译进行评分,用A、B、C、D、E、F、G、H、I、J、K、L代替参加实验的12位同学,并将分数进行统计(见表2)。

表2 译语产出分值

由表2可以看出,A、C、E三位同学的得分几乎相当,B、D、L表现略好,F综合得分最高,而G、I、J表现稍差,H、K两位同学的得分最低。结合12名同学的口译笔记,从关键词记录、逻辑层次、符号使用几方面展开具体分析(见表3)。

表3 口译笔记分析

综上,对12位同学的口译笔记以及汉译日、日译汉文本的分析如下:

首先是关键词记录。实验中口译产出分数偏低的同学,笔记中出现了很多没有必要的信息。汉译日环节,A、B、G、H、K、L六位同学把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名称完整地记录下来,花费很多的时间,导致其他的关键信息点没有把握住。另外,A同学的笔记中出现了一些没有必要的信息,例如“我国”“贵宾”“揭开”等字眼,这些词语即使不记录也不影响回忆讲话内容、译语质量。H、I两位同学混淆了笔记与速记的概念,将内容几乎全部速记下来,这样做浪费了大量的精力,而且由于在听的环节没有对所听内容进行整合理解,所以在翻译的时候相当于重新视译了一遍,加大了译语产出的难度。而B、D、F、J四位同学记录的都是关键词,很少出现不必要的信息。例如,汉译日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有“田中角荣”“毛泽东主席”“2000年友好往来的历史”等。B、D、J三位同学在笔记中用“田”“毛”“2000”等字眼来记录;F同学用“田中”“MZD”等来记录关键信息。根据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这样可以节约记笔记的精力,分配更多精力用于听取信息。日译汉环节,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数字:“2000年の中日貿易総額は史上最大規模の837.1億米ドルに達し、中国の対日輸出は416.5億米ドル、日本からの輸入は415.1億米ドルと、双方の貿易は基本的にバランスが取れております”。关键词的记录显得至关重要。B、C、D、E四位同学的数字记录均出现了错误,造成译文不准确:B同学将中国对日出口的416.5亿美元记录为415;C同学将416.5错记为465;D同学将416.5错记为46.5;E同学错误较多,将416.5与415.1分别错记为76.5、465.1。F同学的数字记录均是正确的,因此译文质量较高。综上可知,译出语质量高的同学在笔记中记录的主要都是关键词,较少记录不必要的信息。这样做能够很好地节约时间,不至于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做笔记上。很多学生正是因为一直忙于做笔记,反而导致不能专心听原文,导致最后在翻译的时候信息点缺失。

其次是笔记的逻辑层次区分。逻辑层次包括全文的逻辑层次与句子内部的逻辑层次。译出质量高的学生的笔记条理非常清晰,在翻译的时候一目了然,能够很好地把握全文的方向和大意。此外,每个句子的内部层次分明,有助于很好地把握句子的结构和信息,能够帮助更快地回忆原文。而分数低的同学的笔记则层次不分,全文都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在翻译的时候不仅不能给予很好的帮助,反而带来一定的阻碍。从A、C、E、J四位同学的笔记可以看出,全文内容冗杂在一起,未能体现清晰的逻辑关系,而B、D、F、L四位同学的笔记在逻辑层次的处理上明显更加清晰。尤其是B、F两位同学的笔记,灵活运用了直箭头、上箭头以及下箭头、半括号等来表现句子中的逻辑关系。而H、I两位同学虽然几乎记录了所有内容,但是并没有体现逻辑关系。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提到,第二阶段的读笔记会占用译者较多的精力,所以在记笔记的时候,层次分明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帮助译者把握整体,避免出现逻辑上的混乱[5]。

最后是符号使用。译员在听的过程中做笔记,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译员对原语的注意力。为了避免译员耗费过多精力在笔记上,充分发挥笔记的辅助作用,可以使用一些符号来提高笔记效率。实验结果也表明,几乎参与实验的所有同学均在笔记中使用了符号记录。F同学用英语字母ZJ来表示“中日”,并使用了大量的符号来记录;E同学用英语字母CJ来表示“中日”,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笔记时间,还能方便在交传时迅速回忆原语。另外,B、D、F、J四位同学在记录“我们感到高兴”这一句时,均使用了笑脸符号表示,B、D、E、F、G、J、K、L八位同学的笔记中均使用了大量的箭头等符号来体现文本的逻辑关系。反观A、C、H、I四位同学的笔记,几乎没有出现符号的使用。结合符号使用情况和12位同学的口译综合得分,可以得知:符号的使用大大降低了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中记笔记的负荷,使大脑有更多精力去思考。因此,笔记中灵活使用符号势必会对译员的口译有所帮助。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通过A、B、C、D、E、F、G、H、I、J、K、L等12位同学的笔记与译语质量,探讨了关键词记录、逻辑层次、符号与口译产出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关键词记录与译语产出质量成正比;清晰的逻辑层次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全文的方向和大意;而个性化符号的使用可以减少记笔记的负荷,帮助提高译语产出质量。

根据实验,口译初学者容易忽视口译笔记不是速记,过分依赖笔记,笔记中记录了一些不太相关的信息,逻辑性也较弱,基本不出现符号笔记。这背离了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因此对译出率有一定影响。笔记记录较好的实验者的笔记,逻辑层次较分明,使用了各种自创的笔记符号帮助记忆,记录的一般是关键词,对交替传译时的译出是有帮助的。

此外,参与实验的12名日语专业的学生所做的笔记也不是同一模式的。每个人的笔记都有各自的特点,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大脑听取信息时的侧重点不同所造成的。通过先行研究可以得知,笔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符号系统、逻辑关系系统、译入系统。而符号系统需要符合个人的使用习惯。交传口译笔记是唤醒记忆的重要方式,通过合理有效且适合自己的笔记能够帮助译者提高翻译质量。通过实验发现,使用符号的同学在最初可能并不习惯,但在熟练掌握后就能快速唤醒记忆,节省记录时间,使译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脑记。

综上,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优质的口译笔记的确可以帮助译员提高译文的产出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次实验实证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实验的规模不大,获取的实验数据有限;参与实验的学生均为口译初学者,接受的笔记技巧有限等等。希望今后能进行更为精确、规模更为广泛的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认知负荷模型理论:口译界享誉盛名的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教授Daniel Gile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型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对于口译专业的发展和口译译员的培养影响深远。Daniel Gile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为:SI=L+P+M+C,即听力分析、译文产出、短时记忆及协调任务需要的认知负荷总和。在口译过程中,听力分析、译文产出及短时记忆互相牵制,所需的认知负荷此消彼长,所以译员要进行有效协调。

猜你喜欢
译语译员口译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