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杰,李聪敏,谷冠鹏,
(1.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保定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河北 保定 071002)
目前,部分民办院校、职业院校对学生实施准军校式管理,以适应社会和产业需要,培养具备军人般的意志品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1-2]。然而,准军校式管理的效果究竟如何,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经验研究。本文拟以H 学院——一所民办本科院校为例,考察准军校式管理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准军校式管理是参照军校、军队的管理理念、管理条例以及管理模式而实行的一种校内规范化管理制度[3],具有一日生活制度标准化、日常工作制度化、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以及具有阶段性特征[4]。
准军校式管理主要针对“二本”以下低年级学生[5]。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入学时的基本素质有所下降,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制力较差,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意志力较薄弱。准军校式管理可视为针对中学生家庭教育失败、品格塑造和生活习惯养成欠缺,而在后续教育中为社会提供合格人力资源所采取的一种矫正机制,一种针对问题学生开展的磨难教育、服从教育[3,5-7]。
准军校式管理大部分内容事关学生生活习惯和自律品格的养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5]。许多研究者认为,准军校式管理能够有效解决民办院校、职业院校学生差异性大、管理难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实现由中学向大学的顺利过渡,是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8-10]。
一些院校的实践表明,在准军校式管理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明显增强,生活习惯明显好转,行为举止得到规范,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并得到社会的认可[9,11-12]。刘洪忆、吴文静[13]的研究表明,接受准军校式管理的高职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表现出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也有研究者对准军校式管理提出质疑,认为准军校式管理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负担;学生精神压力大,存在抵触情绪;过度强调服从,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其封闭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与社会的隔离[3,14]。许永勤、兰瑞侠[15]研究发现,准军校式管理对高职生的自我评价、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接受准军校式管理的新生表现出更多心理健康问题,其在强迫、抑郁、敌对以及偏执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管理模式下的学生。
本文研究对象为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选择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H 学院进行问卷调查。H 学院已有20 余年办学历史,2011 年由大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同时举办专科教育),目前在校生1.5 万人。H学院于2009 年开始实施准军校式管理,经长期实践探索,已构建起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
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测量。准军校式管理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量表包含34 个题项,由笔者对H 学院学生进行访谈而形成,量表信度(Cronbach's α)为0.912。另设学生对准军校式管理的必要性评价题项1 个。测量均采用5 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或“完全没有必要”到“非常有必要”分别赋1~5 分,得分越高,表示准军校式管理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程度越高,或学生对准军校式管理必要性的肯定程度越高。
2019 年12 月份,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H 学院学生宿舍、教室现场发放问卷,收集信息。总计发放问卷350 份,回收问卷345 份,均为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41 人,女生204 人,占比分别为40.9%,59.1%。专科生186 人,本科生159 人,占比分别为53.9%,46.1%。一年级学生122 人,二年级110 人,三年级96 人,四年级17 人,占比依次为35.4%,31.9%,27.8%,4.9%。经济管理类学生152 人,理工类133 人,艺术类60 人,占比依次为44.1%,38.6%,17.4%。学生干部67 人,非学生干部278 人,占比分别为19.4%,80.6%。农村籍学生197 人,乡镇籍28 人,县城(或县级市)籍87 人,县级以上城市籍33 人,占比依次为57.1%,8.1%,25.2%,9.6%。独生子女93 人,非独生子女246 人,占比分别为27.4%,72.6% (6 人未填)。
准军校式管理对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见第14 页表1 (依均值按降序排列)。从题项排序看,排在前8 位的均属于消极影响。78.6%的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减少了自主支配的时间,其中表示“完全符合”的高达50.4%。近70.0%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导致休息睡眠不足,上课状态不佳,其中表示“完全符合”的高达48.0%。50.0%以上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使自己处于紧张状态,感到身心疲惫,生活单调乏味,进而与社会隔离,同时压抑了自己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中约30.0%的学生表示“完全符合”。此外,38.2%的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使自己产生了惰性,更依赖于他人督促。
表1 准军校式管理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从积极影响看,58.1%的学生认同准军校式管理增强了自己的时间观念。40.0%或以上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增强了自己的自律与服从意识,纠正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养成了文明守纪、按时作息的习惯,生活中能够注重细节,行为严谨,吃苦耐劳,提升了自己的执行力、自我管理与独立生活能力。同时,也使同学之间更加平等友爱,增强了集体观念与团队意识,并促使自己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近40.0%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上述题项,表示“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占比均不到30%。
36.3%的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使自己性格更加坚毅,具有韧性,做事持之以恒。30.7%的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使自己能更好地调适情绪。25.0%左右的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使自己与同龄人相比性格更加成熟,提升了自信心与抗压能力,使自己能抵御各种压力。近30.0%的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使自己更能适应未来就业。此外,38.2%的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加勤俭节约。
在对学习状态的影响方面,26.2%的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意识,28.1%的学生认为使自己端正了学习态度,20.4%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效率。
大学生对准军校式管理必要性评价见第14 页表2。数据表明,51.3%的学生认为准军校式管理“没有必要”,其中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的高达35.5%;认为“必要”或者“非常有必要”的不足50.0%。
表2 大学生对准军校式管理必要性的评价
不同生活环境造就不同性格和生活习惯[8]。准军校式管理针对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学生群体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对作息、学习时间进行严格的安排,对个人卫生、宿舍内务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其最突出的效果是普遍增强了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少学生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增强了自律与服从意识,纠正了不良生活习惯,养成了文明守纪、按时作息的习惯,生活中能够注重细节,行为严谨,吃苦耐劳,提升了执行力、自我管理与独立生活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在生活中能够勤俭节约。准军校式管理严格紧张的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性格更加坚毅,具有韧性,做事持之以恒,与同龄人相比性格更加成熟,提升了其自信心与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
准军校式管理按专业、班级编队,其强调的是学生活动的集体性、统一性、组织纪律性[16],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性、统一性,使同学之间平等友爱,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团队意识。
在对学习状态的影响方面,准军校式管理使一部分学生增强了学习意识,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效率。虽然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为20.0%~25.0%,但推及总体,从绝对数量看,其效果仍是可观的。
准军校式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以“外在强化”为主的管理模式[16],过度强调学生活动的集体性,强调行为的划一性,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与行为养成的同时,也普遍减少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导致大多数学生休息睡眠不足,上课状态不佳,生活不便,常常处于紧张状态,感到身心疲惫,生活单调乏味。准军校式管理的强制性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了惰性,更依赖于他人督促,其封闭式管理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与社会的隔离,同时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准军校式管理下校园生活的紧张、单调、被动、压抑感使得学生对这一管理模式较普遍地产生抵触情绪,因而对其认可程度较低。研究表明,关于准军校式管理必要性的评价,超50.0%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的高达约33.3%。
虽然如此,准军校式管理作为特定类型高校针对在校学生特征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在促进大学生行为养成、塑造健全人格以及校风学风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对学生心理与行为的积极影响仍是值得肯定的。
准军校式管理作为“二本”以下民办院校、职业院校针对学生特征而进行的制度选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笔者仍对这一管理模式持谨慎态度。准军校式管理属于一种“外在强化”,如果缺乏有效的“内在强化”,则可能流于表面化,甚至于极端化。因此,实施准军校式管理必须抓住其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合理内核,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有效缓解封闭式的严格管理给学生带来的紧张、单调以及压抑感。尤其要针对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特点,根据专业特点广泛组织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与良好学风校风的培育。
“内在强化”的另一路径是转变权威式、命令式的管教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尊重,多奖励表扬,少惩罚训诫,并通过学生干部、小组长轮换、民主评议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主体感、民主感,降低被动感、无助感以及抗拒意识,使学生发自内心认可和接受准军校式管理。
学生心理不适是准军校式管理中常见现象[17]。实施准军校式管理还需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入学新生的动态监控,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对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