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导向下金融学课程思政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2-03-23 07:14孟德锋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文科金融科技金融学

孟德锋

摘 要:新文科导向顺应了金融科技行业的人才需求,在这一导向下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价值引领上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不强、思维培养上思政资源支撑不够、技能提升上思政教学方式不当等问题。因此,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通过改进考核制度、提升教师的价值引领能力、规范资源开发、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以及完善思政教学等措施,促进学生金融技能提升。

关键词:新文科;课程思政;金融科技;金融学

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以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万物互联”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推动了金融人才需求的转变,从而导致高等教育掀起本科教育的“质量革命”。2019年,教育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发展新文科。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表《新文科建设宣言》,进一步明确新文科的建设方向。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对全面育人育才的引领作用。作为应用经济学学科,金融学如何在新文科建设的导向下改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式方法,适应新发展阶段金融人才需求变化,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和思考。

一、新文科建设导向顺应金融科技的人才新需求

金融科技对人才有新需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新需求。一是新金融风险凸显价值理念需求。金融科技的技术属性使金融风险类型和特征更加复杂,而且金融科技的试错式创新中金钱至上、利益優先等思想会误导个体的价值观和信仰。因此,金融学课程需要明确金融风险变化特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新金融领域突出思维能力需求。金融服务的人群应该由高价值人群转向所有群体,强调对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普惠性。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等改变了货币的运行机制,金融学课程需要添加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金融科技知识和能力。三是新金融生态提升复合技能需求。第四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个性化消费时代,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和竞争形成了新的金融生态。金融科技发展需要大量了解互联网技术、熟悉大数据特点、掌握数据挖掘和算法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新文科导向顺应金融人才新需求。新文科导向突出提高质量、推进公平,顺应金融科技对人才的需求。一是新文科建设强化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立德树人是党领导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金融学课程思政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站稳中国立场,扩大国际视野,自觉用中国化的立场、观念去理解、思考经济金融现象和问题,做到健全学生价值观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统一。二是新文科建设突出问题导向的思维培养。吉林大学孙正聿认为,新文科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培养学生捕捉和把握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分析和提炼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概括力、阐述和论证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辨力、回答和解决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想力。三是新文科建设坚持守正创新的技能提升。新文科建设鼓励学科或专业交叉,教育部设置了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学科交叉的新专业,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新文科建设还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字技能基础上提高金融能力,熟悉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的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等。

二、新文科导向下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

新文科导向重在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课程思政更重视培养金融人才的三观、理念、情操等。对比新文科建设要求,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价值引领上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不强。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教师,在传统学科分类体系下金融学教师普遍存在重术轻道、倾向西化等现象。重术轻道表现为金融学专业教师只注重从学科专业视角看待、分析经济金融现象,思政育人任务仅仅由思政课教师负责。倾向西化表现为金融课堂教学多讲西方金融理论,少讲甚至不讲中国的金融历史和伦理。发达的西方金融界高薪高福利的宣传引起了学生对西方金融理论的兴趣,中国传统的金融伦理观念、职业道德意识受关注较少。

二是思维培养上思政资源支撑不够。金融学教师对挖掘和使用合适的思政资源存在困难,如教学大纲设计,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可能由一个教师包干完成,不同章节的课程思政融入点的选择缺乏广泛的讨论和论证。又如当前使用的金融类专业教材,缺乏课程思政内容,依赖教师的补充,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课程思政内容交流平台不足,缺乏完善的课程思政激励机制。

三是技能提升上思政教学方式不当。在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方面,大量的课堂时间被用在介绍西方应用广泛的金融模型上,缺少时间融入中国优秀传统金融文化、宪法法治、人文修养等思政内容,教师对金融理论的引导和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经验不足。同时,大数据挖掘等课程更强调技能培养,缺少价值理念、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融入。另外,专业教学主要集中在上课时间授课以及课间的师生讨论,利用微信群等网络社交平台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金融现象的课程思政教学开展较少。

三、新文科导向下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

改进考核机制,提升教师价值引领能力。金融学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教师,其课程思政能力受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激励机制影响,因此,将课程思政纳入金融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中,辅以物质奖励,将短期奖励与长期激励结合,能有效提高金融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金融学课程思政要求金融学教师有良好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认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强烈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思政育人能力,才能通过行为表率、思想引领、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提高思政育人效果。因此,金融学教师不仅要加深对党的政策的领悟能力、阐释能力,而且要站在中国立场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经济金融热点,如数字人民币和比特币的对比、中美金融市场表现比较等,并就金融科技的监管等现实问题与学生讨论金融法治与职业道德,注重理性沟通与感性沟通,切实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规范资源开发,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培养,需要系统化、规范化的课程思政资源支撑。一是修订和完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论证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提出初稿,并经过课程组讨论和专家论证,对每门课主要的课程思政主题、主要章节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课题讲授的时间安排等给出明确的设计,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规范。二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版本教材的选用影响着金融教材中课程思政知识的含金量。选用课程思政知识点清晰的教材和最新的教学案例有利于教师加深对相关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从而完成相关思政主题的金融理论讲授。三是加强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与交流。高校内部要定期规范化地组织与课程思政有关的教学竞赛、评比等教研活动,各高校金融专业之间也要定期召开金融课程思政交流活动,搭建共同的线上交流平台,加强教师之间课程思政经验交流、资源共享。

完善思政教学,将传统金融教学和就业导向相联系,促进学生金融技能的提升。在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提升学生价值理念,增强其学习动机,培养其健全人格,培养其积极心态,提升其抗压能力。金融学教师和学生应建立师生共同体。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明确各章节重点内容和课程思政融入点,弱化模型化倾向。而金融模型的公式推导、复杂的应用案例,则放到微信群进行课下学习和讨论。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每节课课程思政内容的讲授时间,加强理论逻辑方面的教学和训练,加深师生之间的理性沟通。课下,教师采用微信群等网络社交方式加深情感沟通,讲人生感悟、随感随想,对当前重大经济金融事件进行解读,引导学生“说中国话、想中国事”,帮助学生理性分析专家评论等,用最新鲜的案例进行最鲜活的课程思政。

参考文献:

[1]易宪容.金融科技的内涵、实质及未来发展:基于金融理论的一般性分析[J].江海学刊,2017(3).

[2]张胜,王斯敏,胡海男,等.新文科“新”在哪儿?并非“科技+人文”那么简单[N].光明日报,2019-07-23.

责编:沐 阳

猜你喜欢
新文科金融科技金融学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