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
摘 要:学困生在学生群体中代表着一个相对特殊的部分,也是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学困生的心理和性格缺陷或问题绝大数是由于环境等原因造成的,导致不好的习惯,最显著的表现是成绩不佳。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班主任的长期工作中,我已经认识到关于学困生的教学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发现学生的长处,一人一种教学方法,避免否定一切。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的德育工作方法恰当,学困生是可以翱翔于蓝天的。
关键词:中学;学困生;德育
引言
中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思想成熟度方面与其他学期不同,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存在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某些事物干扰,并引起各种心理变化的,而德育教育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着意想不到的功效。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学将学生的德育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肩负着引导和教育学生的重任。同时,班主任还必须采取多种德育方式帮助学困生。众所周知,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尤其在学困生的转化之路更是任重而道远。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措施,这对于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学困生自我因素
学习困难的学生之所以是学困生,与他们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个别学生由于先天智力,学习能力差,空间抽象思维不足,这也是他们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比如李XX同学的先天智力就低于正常人,时间一长,他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变成了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另外,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易受无关因素干扰,易分心,听课不认真,导致对课堂知识理解不全、基础知识薄弱。这导致了随着后续学习过程中课程内容难度的提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授课知识。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习什么,也没有培养遇到问题向老师或家长主动征求意见的学习习惯,自然学习成绩不尽人意。
(二)所处家庭环境的因素
家庭是孩子接触最多的教育载体,这最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状态。有的家长没有掌握正确的育儿技巧,一味地逼孩子取高分,不认真听取孩子的心声,导致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比如,陈XX同学俗称“妈宝男”,只要上课就想回家。另外,有些学生是来自特殊家庭,他们在家不能被父母关爱,反而常常成为父母的出气筒,因此不敢独自面对外面世界。最后,有些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关于学习方面的想法就是错误的,总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给孩子灌输成人的社会观念,这样不利于他們的长远发展。
(三)教师因素
一些教师往往只关注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忽视更需要帮助的学困生,导致学困生与老师的距离渐行渐远。此外,部分教师在课程内容、考试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无差别的标准化设置,没有考虑到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学情差异性,导致学困生跟不上授课的节奏,拉开与他人的距离。教师虽然认识到改变学困生的重要性,但未能对学困生在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上进行重点帮扶,导致学困生处于被动学习局面,无法把握学习重点,缺乏学习动力。
二、班主任对于学困生实施德育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对学困生的引导教育
首先,学困生是班级的弱势群体,这个群体往往不被班主任所重视,因而难以树立正确的“三观”。此外,一些学困生为了展示其价值,会厌恶学习,破坏公共财产,危害其他学生安全。学困生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和帮助。因此,学校应取消同等对待学困生和精英学生的评分制度,鼓励学困生,激发其学习动力,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可以促进学困生健康和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学困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二是学困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学校应为学困生配备一位师德高尚的班主任,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良好的道德环境促使他的人格逐渐完善。
(二)加强教师自身德育教育素质
班主任这个岗位功能不仅仅管理学生日常生活,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还起到典范效应。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学习的标杆。班主任不仅需要较高的教学技能,还需要起到思想道德素质的示范效应。因此,学校在选择班主任时,不仅要考虑专业技能,还要将道德素质纳入考察范围。
(三)学校要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
学校应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在形式上创新,开展激发团队精神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困生发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活动必须具有团队竞赛的特点,增强班级凝聚力,引导学困生树立从属于集体利益的个人利益观念,在为集体利益做出贡献同时,也收获了个人的名誉。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学困生的错误道德行为和习惯,并积极帮助改之,培养学困生健康的人格,塑造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营造良好的班风
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同时,道德风气也伴随优与劣。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对学困生的品德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不良的班风则对学困生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因此,班主任要着力营造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树立正确道德品质的重要意义,同时帮助学困生形成扎实的人格和品德。
结语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放在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位置。教师要继续推动学困生的转化的同时,保持耐心和爱心,改变对学困生的认识,树立学习自信,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和辅导过程中选择针对性策略,利用德育教育手段,建立彼此的信任,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道路上困难。
参考文献:
[1]何翠兰.善待学困生[J].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1(10).
[2]蔡艳欣.做学困生的朋友[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
[3]刘奇国.学困生转化理论研究[J].甘肃教育,2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