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渝江 重庆市聚奎中学教师。正高级教师,重庆文理学院客座教授,重庆市级骨干教师,重庆市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创新基地主持人,重庆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津区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国内翻转课堂发起人,曾任国家开放大学国培计划和北京开放大学特聘授课专家。
计算机为乡村教师链接世界
现在一台电脑的价钱在三千元左右,成为每位教师的办公标配。而在张渝江刚参加工作的1994年,一台计算机大概需要一万多元,对于工资只有几百块的乡村教师来说,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奢望。
1998年左右,计算机的价格开始“亲民”,从一万多降到七八千元。张渝江拿出了夫妻两人好几年的存款,买了人生第一台电脑,开始自学电脑。从此,他的故事便开始与世界相连。
彼时,张渝江所在的塘河中学的校长邓正益也对计算机很感兴趣,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也正是在两人的讨论中,邓正益判断,电脑的用处应不仅限于打字打印,未来应该要和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成为新的教学趋势。“技术咖”张渝江也开始琢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2000年左右,张渝江开始摸索是否还有多媒体课件之外的方式,把信息技术整合进教育教学中。这个乡村学校的老师不仅电脑技术好,英文水平也不错,于是他开始阅读外文文献,寻找国外的相关案例。与此同时,也开始尝试翻译一些研究教育教学的外国文章。
当时全球流行的基于网络资源的项目式学习有两种,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教学)和MiniQuest(迷你式网络主题探究教学)。二者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者完成时间的长短。国内当时大家熟知的是由上海的一位教研员柳栋老师译介的WebQuest模式,张渝江发现这种模式不大适合国内紧凑的课时安排,于是翻译了另一种1-2节课可完成的MiniQuest学习模式。在柳栋老师的推荐下,稿件发表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文章发表后,MiniQuest模式迅速在华东和华南发达地区学校推广,张渝江开始在翻译外国教育教学技术上崭露头角,后续逐渐成为多家杂志的专栏作者。
2004年,张渝江被调入聚奎中学担任信息技术教师。他便申报了一系列与网络学习模式相关的市级课题,柳栋老师甚至从上海亲临学校为他做指导。以课题为抓手,张渝江也开始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和实践教育信息技术,也从以前的单打独斗,转向带领团队开展研究。
2011年初,一位被誉为在线教学“教父”的萨尔曼·可汗创办的“可汗学院”的网站月访问人次达到数百万,引起媒体的广泛热议。“可汗学院”网站通过发布各类短视频供网友免费观看学习,掀起了美国教育的一场革命。张渝江敏锐地从中挖掘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便开始收集翻译相关的媒体深度报道,并率先向学校提议搞“翻转课堂”的改革。
2011年10月,聚奎中学购置了兩个班的学生平板电脑,开始试点“翻转课堂”的改革。张渝江介绍,“翻转课堂”的典型特点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视频讲解下进行课前预习,这大大提高了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012年,张渝江把“翻转课堂”的系列翻译文章以及聚奎中学老师们一些本地化实践经验性文章,整合成一个专题,发表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这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改革实践也就一炮打响。
研修共同体,让人人走上个性化之路
从一名乡村中学的普通教师,凭借持之以恒的自我学习力和勇于创新的实践力,张渝江实现了一名教师的蜕变与成长。2016年,张渝江成立了自己的区级名师工作室,2019年,他又成立了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名师乡村工作室,学员既有信息技术学科的,也有其他学科的中小学乡村老师。拥有信息技术学科和普通学科教学经验的张渝江说:“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它也需要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加以掌握,无论他来自城市还是乡村,都可以用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赋能。”
如何为工作室的年轻教师铺开成长路径,张渝江制订了“三步走”策略。首先是全面发展策略,通过常规研修,每个教师在师德师风、学科素养、教学技能、科研能力、指导学生等方面全面夯实了基础。其次是个性化发展策略,让教师在完成常规研修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个性的偏好,在某些方面开展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最后是特色化发展策略,学员通过参加课堂建设和改革、组建工作坊、辅导学生社团等教研活动,突破某个教育主题的瓶颈,形成特色,成为这个领域的示范引领者。
“学员在工作室这个研修共同体里的成长速度与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可比拟的。”张渝江说。学员的变化就是鲜活的例子,比如聚奎中学的范老师在编程、人工智能方面有一些特长,便成立了人工智能工作坊辅导学生社团;来自荣昌区的学员雷老师在双师课堂方面有一些研究,于是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坊带领学校的一些青年教师开展双师课堂的教学实践;来自彭水的两位学员在学校成立了科技创新工作坊,带领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索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可以说,工作室的学员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成长,也在影响和带动更多人。
“对于年轻教师来讲,不一定每个人一开始就有好的机遇,但只要是潜心下来做事,修炼能力,当事情积累到了一个程度,就一定会有收获的时候。”张渝江笑着说,如果要向年轻教师分享经验的话,那一定是当年柳栋老师这番让他受益终生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