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慧娟
五月的雨肃静了中洲老村的几缕颜色,延长的巷道折在了转弯的墙角,街心的老榕树主干和垂落的根茎长成的枝干合在了一起,像遒劲有力的手上凸起的青筋。雨水顺着浅绿的叶子滴进了衣领里,就激起了三分清凉。
转进一处老屋,就转进了一个安谧的世界,不期就遇着了一段老故事,没有讲岁月的人,只有听雨的花草和老了却依然倔强地看护着生命的屋檐。老屋是一所四合院,走进向西而开的正门,转过北向的巷弄,迈进南墙上的小门,才看见四合院。院子的北面是对立的两间正屋,西面是厨房,东面的墙下有些杂物,南面的照壁下错落有致地开着紫的红的花,花前有一口老井,井旁放着一张方桌,桌上还有新鲜的橘子皮。一入老屋,扑面而来的质朴气息就舒适地和灵魂里的懒散附拥在了一起,故人一样窃窃私语,不知所起的浮躁和在内心徜徉终日的一些彷徨和犹豫也安静了。
安静那些不敢释放悄然隐藏的情绪的,我知道,是北面正屋整面实木墙上的一扇老窗。老窗是木质雕花的,青灰色,像雨天外面被淋湿的街道,因为时间长了,赭红色的油漆淡了,只有中间繁复的雕花格子上还留着些匀称的红,依稀可以看出雕窗人的小心翼翼和欣喜。一根半米多长的木杆撑着窗子,透过半开的窗子的光,可以看见昏暗的屋内白色的老式棉蚊帐。时间突然就模糊了,雨还下着。
忘了带伞的同行的朋友,就这样在雨中,几人俯身研究着南面土墙下青砖上不知名的瑞兽浮雕,几人仰头指着青瓦下龙凤呈祥的雕梁,还有几人就静静地站在雨中,用手机拍着那扇老窗。轻缓的雨打不湿半开的老窗,也打不进有些黑暗的屋内。我看着实心却雕着对称又相互交嵌的木格窗子,看着窗内灰黑色的屋子,表面上安静如墙下的花,脑海里驰骋着一眼万年的想象。
想象着长安古道上酒楼里的矮床旁也开着这样雕花的老窗,透开的窗和窗外嫩绿的柳树,柳树上拴着的马尾甩着响声,甚至那声音喷起的灰尘都和阳光一起浮进窗内。窗内的桌上或许还有半碗酒,没有跳完的长袖已经冷了,马蹄上看过繁花的得意和失意,豁达的潇洒和不拘的礼义,像流沙过隙江河行地一样。终究经不住风雨侵蚀经不住繁花错落的木杆,也许掉落,就惊起了楼下说书人的故事曲折,还有窗外蓄意而经不起推敲的理想和执念。然后,拂衣而去,生前身后,在马蹄溅起的烟尘中一去不返,也了无痕迹。
雨水还是打湿了炙热的想象,恍恍惚惚的,不知所踪的似曾相识的生命气息,一枕黄粱一样消散。突然,一个穿着青色老式中山装的老人从屋内走了出来,清瘦的脸颊有些凹陷,佝偻着背。年纪有些大了,颤抖着唇,眼睛有几分灰白,目光却清冷地看着众人,没有悲喜,没有探究,却聚焦着一种平静的神色,缓慢且简单,似乎还有很多没有来得及说的话,就老了。
我没有期许走出一个人来,走出来了,我却瞬间奢求那是在窗下对镜贴花黄的浅妆碧玉,有着雨打海棠的不骄不躁和清浅的温暖笑容。不显于色的奢求和妄想其实也不是毫无颜色毫无情绪的,至少,在颤抖得厉害的嘴唇中,那不可忽视的年华老去的无奈揪着自以为淡漠了的心,已经有生命承载着岁月的催矢坚韧地丰盈了我的想象,给无可寄托的新识的老故事一个具象的生命,就这样鲜活地出现在窗前。以为看得多想得多的通透在纯粹的目光中自惭形秽,突然就明白,也许,简单的满足才是唯一的安静的灵魂的求索。
卸下心内审视的包袱,逼仄蒸腾的想象停息。看向窗内,依然有些昏暗,看不清屋内的摆设。走出来的老人哆嗦着唇站了一会,又走进了屋内,窗子依然开着,却不见老人的身影。我想,窗户和木墙之间的隔离中,可能放着一张桌子,桌旁有一把椅子,老人就应该坐在椅子上,颤抖着手颤抖着唇想着过去。一瞬间,我觉得生命就该是这样的,不管窗外的环境多么喧闹,总要给自己留一处藏身的屋舍,关上窗,就是纯粹的黑暗,可以容纳自己的随心所欲,可以衍生无限的期许渴望。生命,本就该是这样的,这样慢慢地呈现,这样慢慢地流逝,不疾不徐,不张不扬,用尽一生,也许就只够雕一扇花窗,可是,也就够了。因为,这一扇窗,就是生命的状态的具体显现,有姿态、有颜色、有寄托,一心一意地平静祥和。
窥探窗内的故事和窥视内心的慌乱还是相形见绌了,一扇老窗守护的,从来都只有阳光或风雨和安享孤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