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兰钦(广西民族大学)
螺蛳粉,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主要食材为米粉、螺蛳、酸笋、青菜,配料有花生、木耳、腐竹、辣椒油,口味酸、鲜、辣。其中添加的酸笋作为螺蛳粉的主要原料之一,为其增添了独特的臭味,也被人们称为“闻着臭吃着香”的食物。
2015年,柳州市首次提出要将柳州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理念,确定了柳州螺蛳粉产业走袋装机械化生产道路。
2018年8月20日,“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商标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2021年5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申报的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发生变化,“宅经济”迅速发展。2020年以来,速食品成为消费热门产品。而在线上速食品中,螺蛳粉成为仅次于方便面的第二大速食品。但是,近期有多名网友表示其购买的好欢螺螺蛳粉内发现有疑似虫卵的异物。事实上,随着螺蛳粉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
在此之前,已经有多个知名螺蛳粉企业被曝食品检验不合格:根据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信息显示,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螺蛳粉产品水分不合格,2020年8月广西螺状元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螺蛳粉产品霉菌超标。
借此,笔者设计了“螺蛳粉消费意向的调查表”,通过问卷网开展线上调研,进而希望探究如今消费者对螺蛳粉的消费意向以及此次螺蛳粉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对于螺蛳粉的消费意向的影响。
为更好掌握消费者心态,从而对消费者对于螺蛳粉的消费意向更有针对性的调研,因此本文通过问卷网开展线上调查以及线下调研的结合的方式,考虑到当前疫情,以线上发布问卷为主,针对消费者对螺蛳粉的喜好程度、螺蛳粉食用形式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后续统计分析的基础。
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由于疫情的严重性,因此只采取线上的形式发放问卷,将问卷发布在问卷网上,同时结合多种社交软件进行发放,如微信、QQ、微博等,保证样本的充足与多样。问卷从2021月12月20日开始在线上发放,截止到2021年12月25日,在线上共收集到问卷464份,共回收464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本研究根据464份问卷数据进行spss21.0进行分析。
根据所获的被调查者基本信息,能够发现本次被调查者男女比例均衡,比例分别为女性54.53%,男性为45.47%。
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 所 占 比 例 为38.36%,其次“18~24岁以下”被调查者占据37.71%,“31~40岁”被调查者占据17.89%,“41~50岁”被调查者占据4.53%,“51~60岁”被调查者占据0.86%,最后“61岁以上”被调查者占据0.65%。
被调查者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所占比例为11.47%,其次“重庆市”被调查者所占比例为7.73%(如图1所示)。
图1 被调查者所在地区分布情况
根据本次调查中Q4“您是否吃过螺蛳粉?”的调查结果,能够发现多数被调查者曾吃过螺蛳粉,占比89.01%。未曾吃过螺蛳粉的被调查者占比10.99%。从数据显示来看,大多数消费者吃过螺蛳粉。
对不同年龄的被调查者对于是否吃过螺蛳粉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后发现,显著性P=0.000***,水平上呈现显著性,拒绝原假设,数据存在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因此可以认为被调查者的年龄会影响其是否吃过螺蛳粉。其中,“25~30岁”被调查者中吃过螺蛳粉比重最高,占91.57%。其次,为“18~24岁”被调查者,吃过螺蛳粉占比91.42%,“31~40岁”被调查者中85.55%吃过螺蛳粉,“41~50岁”被调查者中80.96%吃过螺蛳粉。最后是“61岁”和“51~60岁”的被调查者,分别占33.33%和25%。从数据显示来看,大多数中年人和青年人曾吃过螺蛳粉,可知进行螺蛳粉消费的以中青年人为主。
对不同地区的被调查者是否吃过螺蛳粉情况卡方检验分析的结果显示,P=0.280>0.05,水平上不呈现显著性,接受原假设,数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根据数据显示,可以认为被调查者所在地区并不会影响其是否吃过螺蛳粉,即螺蛳粉消费遍及全国。
根据被调查者对螺蛳粉喜爱程度打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被调查者对螺蛳粉的平均喜爱程度为3.843分,偏度系数为-0.881,该分布左偏,即被调查者对螺蛳粉喜爱程度集中在3分以上:42.03%的调查者对螺蛳粉喜爱程度为4分,31.03%的被调查者对螺蛳粉的喜爱程度打5分。数据显示,大部分消费者对螺蛳粉较为喜爱。
对吃过螺蛳粉的被调查者进行进一步调查发现,其中81.93%的被调查者吃过现做的螺蛳粉,78.07%的被调查者吃过袋装螺蛳粉。并且,59.97%的被调查者既吃过现做螺蛳粉又吃过袋装螺蛳粉。
根据本次调查中对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尝试/继续食用袋装螺蛳粉的调查结果,能够发现多数被调查者有尝试/继续食用袋装螺蛳粉的意愿,占比77.59%;22.41%的被调查者不愿意尝试/继续食用袋装螺蛳粉。根据本数据显示,对于袋装螺蛳粉大多数消费者表示较乐意接受。
其中,吃过袋装螺蛳粉的被调查者中86.11%愿意继续吃袋装螺蛳粉,13.89%不愿意继续吃袋装螺蛳粉。数据显示,大部分消费者在尝试袋装螺蛳粉后复购意向较高。
根据本次调查中袋装螺蛳粉食品安全问题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的调查结果,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袋装螺蛳粉食品安全问题会影响其购买意向,占比73.33%;认为不会影响的占比26.67%。数据显示,食品安全问题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对于螺蛳粉的购买意向。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消费者整体对于螺蛳粉产品偏好程度较高,并且对于袋装螺蛳粉产品复购意愿强烈。这说明消费者乐于培养螺蛳粉的消费习惯。但是受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愿意选择购买袋装螺蛳粉,这将会对袋装螺蛳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柳州螺蛳粉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其意义不只是螺蛳粉产品本身,更在于柳州螺蛳粉的特定质量、信誉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柳州螺蛳粉所标示的柳州地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关系,还有柳州螺蛳粉产品在柳州地区的生产范围。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属于区域公共资源,其体现了螺蛳粉商品的质量、价格、服务、市场占有率、亲和度、美誉度等隐性因素,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无形资产,更是众多柳州螺蛳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拥有极强的市场价值。
柳州螺蛳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将严重影响柳州螺蛳粉的美誉度,损害柳州螺蛳粉的品牌价值,是柳州螺蛳粉的隐性价值因某些组织或个人过度或不合理开发而造成贬损的“公地悲剧”。
为防止某些组织或个人对“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商标过度或不合理开发而造成品牌资产受损,应当严格控制准用组织或个人的核准条件,提高申请使用“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申请门槛。
证明商标可以用以证明商品或服务的特定品质,包括其原产地、原料、生产方式、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而标准化生产是保持柳州螺蛳粉特有品质,实现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柳州市螺蛳粉协会发布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柳州螺蛳粉》(T/LZLSF 003——2021)等现行标准体系为支撑,加强柳州螺蛳粉标准、质量与品牌管理、宣传和培训,以提升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维护其产品质量稳定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首先,行业协会作为介于政府、生产企业之间的重要组织,其在联系原料供应商、生产企业、市场和政府的过程中更应发挥积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对柳州螺蛳粉的如生产、加工、制造等程序需保证必要的监管。严格要求准用企业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保证其生产的柳州螺蛳粉产品质量,持续开展柳州螺蛳粉质量品质的专项检测,保证螺蛳粉原料、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合乎标准。
其次,保证企业使用证明商标的合规性,严厉打击非准用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商标企业的侵权行为,严格防范不法分子使用地理标志商标,以次充好生产劣质柳州螺蛳粉产品,破坏柳州螺蛳粉品牌的市场形象。保证柳州螺蛳粉产品的质量特色和商品声誉,避免“公地悲剧”。
推动柳州螺蛳粉产品的溯源体系建设,从生产线人员、设备工具、原料辅料、包装物料、加工搬运、环境控制、检验检测全流程跟踪,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以采用区块链技术,代替传统中心化溯源,组织供应链参与方,补充和共同维护柳州螺蛳粉供应链数据,使螺蛳粉生产加工有效溯源。
相关链接
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螺蛳粉的味美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汤料由螺蛳、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种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制而成。2018年8月20日,“柳州螺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0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2015年,在《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的第三次修正稿中规定将螺蛳粉的官方英文名定为:“Liuzhou river snails rice noodle”。2019年 3月21日,螺蛳粉发源地广西柳州官方表示,感谢海外友人的关心,螺蛳粉是广西非遗,正逐步申请国家和世界级非遗。2021年5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申报的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