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云忠
(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安徽 安庆 246300)
古树是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的树木。古树作为生态景观、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不仅在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而且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之一[1-2]。
天柱山地处大别山南麓,山势受垂直节理控制,多悬崖峭壁,主峰天柱峰海拔1 488.4 m。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处于植物区系的北温带和北亚热带交界处。特殊的环境条件、优越的自然环境、复杂的生态系统单元及过渡性的地理区系,孕育了天柱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1992年,原林业部批准成立了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
为了摸清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树资源及保护现状,2018 至2019年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组织专业人员,参照《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 2737-2016)》[3]和《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T 2738-2016)》[4]的要求,对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古树资源进行了普查。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古树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供决策者参考。
共统计古树有23 种160 株(不包含古树群),隶属14 科,详见表1。其中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株数最多,有92 株,占总株数的57.5%;其次是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17 株,占总株数的10.6%;朴树(Celtis sinensis)8 株,占总株数的5.0%;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各5 株,各占总株数的3.1%;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4 株, 占 总 株 数 的2.5% ; 糙 叶 树(Aphananthe asper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冬青(Ilex chinensis)各3 株,各占总株数的1.9%;黄檀(Dalbergia hupeana)、蓝果树(Nyssa sinensis)、麻栎(Quercus acutissim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三 角 槭 (Acer buergerianum)、樟(Cinnamomum camphora)各2 株,分别占总株数的1.3%;柏木(Cupressus funebri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腺柳(Salix chaenomeloides)、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 青 钱 柳(Cyclocarya paliurus)、珊瑚朴(Celtis julianae)、紫柳(Salix wilsonii)、紫藤(Wisteria sinensis)各1 株,分别占总株数的0.6%。
表1 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树种类及数量统计
由表2 可知,160 株古树中,一级保护古树(树龄>500年)有4 种4 株,占总株数的2.5%,分别是壳斗科的细叶青冈和青冈,松科的黄山松和马尾松。二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有8 种15 株,占总株数的9.4%。其中枫香树株数最多(7 株),其次为马尾松(2 株),再次是圆柏、柏木、糙叶树、青冈、苦槠和三角槭各1 株。
表2 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级和二级保护古树
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分布有若干成片的古树群。一处位于迷宫仙人洞至近山顶附近,海拔1 300~1 450 m,面积约2 hm2。该古树群生于岩石峭壁中,整体盖度不高,约60%。优势种为黄山松,总株数约500 株。随机测量119 株,平均胸径为87 cm(48~153 cm)。其中超过100 cm(估龄>100年)的有33株,占总株数的28%;90~100 cm 的有25 株,占总株数的21%;各胸径级比例均衡,显示目前该古树群自我更新良好,见图1。古树群种乔本树种除黄山松外,还伴生了少量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合轴荚 蒾 (Viburnum sympodiale)、 鸡 爪 槭(Acer palmatum)、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秀丽槭(Acer elegantulum)、牛鼻栓(Fortunearia sinensis)和黄山栎(Quercus stewardii)等阔叶树。林下灌木层较稀疏, 有自然更替的黄山松小苗和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山橿(Lindera reflexa)、黄山杜鹃(Rhododendron anhweiense)和半边月(Weigela japonicavar. sinica)等。茂盛的黄山松林下,凋落的松针盖度达90%以上,所以草本层种类相对简单,主要有一把伞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灯台莲(Arisaema sikokianum)、山麦冬(Liriope spicata)、荩草(Arthraxon hispidus)、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和山牛蒡(Synurus deltoides)及一些蕨类植物等。
图1 迷宫黄山松古树群胸径径级分布
另一处位于炼丹湖画眉岭通往东关的路上,海拔1 090~1 150 m,面积约1.5 hm2,主要建群种为黄山松。随机测量112 株胸径分析显示,平均胸径为84.5 cm(45~149 cm)。其中胸径大于100 cm 的有25 株,占22.3%;胸径大于90 cm 的有23 株,占20.5%;各径级株数的比例比较均衡,自然更新良好,见图2。在此群落的上层乔木层中伴生有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葛萝槭(Acer grosseri)、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等。灌木层相对稀疏,常见种有盐肤木(Rhus chinensis)、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野桐(Mallotus japonicusvar.floccosus)、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宜昌荚迷(Viburnum erosum)、格药柃(Eurya muricata)、杜鹃、小果菝葜(Smilax davidiana)等。草本层主要有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ifolia)、薯蓣(Dioscorea opposita)、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三花悬钩子(Rubus trianthus)等。此外林下还保存有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银兰(Cephalanthera erecta)等珍稀兰科植物,林下植物种类也很丰富。
图2 炼丹湖附近黄山松古树群胸径径级分布
此外,在天柱山镇的野寨中学内保存有较多的古树,也是古树集中成群分布点之一。初步统计共有11 种32 株,隶属于9 科。其中朴树和枫香树各有8 株;黄连木有4 株,其中两株较大的黄连木在校园内,胸径分别为274 cm、234 cm,生长状态均较好,枝繁叶茂;圆柏、糙叶树、冬青和黄檀各2 株;紫藤、臭椿、三角槭和紫柳各1 株。
近年来,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及潜山县林业局加大了对古树的保护力度,对位于村落及公路边等的古树进行一一挂牌,写明各古树的详细特征;对少量立地条件困难的古树采取了修砌树池和加建护栏等措施进行保护;同时加大古树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保护古树的积极性。群众一旦发现古树遭到破坏时,会及时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反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古树绝大多数生长状况良好。生长势正常的占总数的90%以上;生长势衰弱的有10 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2 株,均为伤残株,树干基部腐烂导致树干空洞,分别是位于天柱山南大门检票口大门前的细叶青冈和位于水吼镇和平村的青冈栎。
一是资金不足。由于古树保护方面的可用资金比较缺乏,日常养护管理措施不能及时实施,出现了少量古树出现病虫害、树根腐烂、树体倾斜等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这些古树尤其是树龄高的古树,生理机能就会下降,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和再生能力会不断减弱,直至枯萎。本次调查时,在吴家宕、三棵树景点附近均见有近几年死亡的古树。
二是技术人员缺乏。由于专业从事古树保护的技术人员不足,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古树保护工作一直滞后。当前仅对古树采用石砌围栏、修枝培土、树体加固等常规保护措施,没有形成针对性、专业性、科学性的“一树一策”保护方案。
三是古树挂牌少、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目前仅有部分位于村落及公路边的古树受到挂牌保护,也未建立完整古树档案。
古树保护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应多方筹集资金,使古树保护资金有可靠保证。建议把日常古树的普查、建档、巡查等费用纳入森林公园年度财政预算中,保障日常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积极向省市级绿化办或财政局等部门申请专项经费,或从当地旅游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古树保护;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发动单位或个人以认养的方式筹集资金,也可设立古树保护基金,鼓励和接受社会各界对古树保护的资助和捐赠。
古树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日常养护和监测尤为重要。保护管理部门要按照古树属地管理原则和权属情况,落实古树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与其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相关权利和义务。根据日常养护方案,及时督促指导养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认真实施养护措施,做到定期巡查,有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治疗,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古树生长环境。
定期开展古树资源普查,按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要求,对古树现状进行调查登记、编号、拍照、挂牌;建立完整的古树档案,详细记录古树的树种、树龄、坐落地点、地理坐标、树高、冠幅、胸径、养护责任单位以及实体照片等信息。对每一株古树建立档案,将其生长位置、立地条件、外部环境、长势、专家诊治情况等详细记录在案。建立古树保护的专家库,对于保护级别较高或生长衰弱的古树,定期聘请专家、专业技术人员逐株实地“把脉问诊”,按照“一树一策”制订针对性保护措施进行保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