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市公园居民行为与空间偏好调查分析

2022-03-22 04:26王明丽林俊兰薛秋华
安徽林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样地温泉

王明丽,林俊兰,薛秋华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增加了居民的健康风险,包括慢性疾病[1]、精神疾病[2]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旨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在此背景下,可达性高、免费或低收费、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城市公园,是居民户外休闲活动的主要空间,被纳入公共健康基础设施[3]。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类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总体平衡状态[4]。城市环境通过影响居民的心理感知来促进不同行为,继而不同程度地促进居民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5]。围绕城市公园环境与居民健康的关系,美国首先提出了健康的景观设计理念:通过促进人类健康的景观空间营造,不仅满足环境的健康需求,还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健康需求[6]。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公园使用者的行为特征是剖析公园环境与公共健康相互作用机制的核心内容。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证明,城市公园通过影响居民的行为对其健康产生影响。

目前,国内对于公园使用者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儿童的行为特征、使用后评价等方面,对不同年龄段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环境偏好研究较少。刘滨谊等[7]借鉴美国“设计推动的积极生活”计划,寻找适用于解决中国公共健康问题的出路。本文选择福州城市公园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居民的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其对公园的使用需求,了解居民的时间和空间偏好、具体行为,探究城市公园环境与居民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环境影响居民行为的作用机制,从而得出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场地特征,继而为优化公园设计、建设吸引力和使用率高、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水平的城市公园提供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公园的健康功效,促进城市发展。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公园概况

为保证调查结果更具全民性和公共性,研究选取位于福州市中心城区两座不同风格、游人较多的开放性综合公园:西湖公园和温泉公园。其中西湖公园为古典园林风格,温泉公园为欧式风格,两座公园相距2.5 km,骑行约15 min(见图1)。

图1 公园分布图

1.2 研究数据采集

前期调查选择布设居民聚集度高的景观样地各10 块(图2、图3)。按照固定路线观测记录,每块样地停留10 min,采用SOPARC 观察量表[8]记录与快速拍照记录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居民行为和活动方式。依据中国传统年龄划分标准,将居民分为四个年龄组,其中学龄前儿童不区分性别。调查季节选择日温差较小、适宜外出的春季,集中在2021年4月完成调查。调查时间区分工作日和休息日,在一天中选取5 个固定时间段(6:00~8:00、9:00~11:00、12:00~14:00、15:00~17:00、19:00~21:00)开展调查。

图2 西湖公园调查样地分布

图3 温泉公园调查样地分布

1.3 数据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选择可以体现场地特征的12 个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对每个因子进行量化,对样地进行分类。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分析场地特征因子与居民不同行为人数的相关系数,以利于初步探索变量间的相关性。已有学者运用该方法研究居民行为与环境的相关性[9]。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公园使用者基本情况与时间分布

通过Excel 统计分析,对西湖公园(4月16日、17日)、温泉公园(4月12日、18日)不同时段的活动人数(图4)、性别结构、年龄分段、在公园内的活动形式进行统计,见表1 和表2。

表1 西湖公园使用者基本情况

图4 公园工作日、休息日各时段活动人数变化趋势

表2 温泉公园使用者基本情况

2.2 公园使用者行为活动类型

对西湖公园和温泉公园使用者的居民行为,从一般行为学角度分类记录,见表3;依据行为性质对驻足样地的动静态参与人数进行分类统计,见表4。

表3 公园内一般行为类型

表4 公园使用者静态/动态行为构成

2.3 公园环境特征的量化

根据现场调查和文献参考,选取12 个影响因子进行研究,见表5。计数的元素做标准化处理,其余以1 或0 代表元素的有或无。将数据导入SPSS,对西湖公园(简称xh)和温泉公园(简称wq)共20块样地进行聚类分析。

表5 环境特征因子的量化

对标度小于10 的样地进行归类,共分为7 类,见图5。其中S1(xh07、xh08、wq10),以自然景观为主、近水、有构筑物;S2(wq06、wq09、xh02、xh04、xh03、wq01),可达性好、无活动设施、休憩设施充足、面积大;S3(wq04、wq05、xh06、wq08、xh10、wq02),可达性好、开敞、有标志景观;S4(xh01),邻近出入口、半开敞、休憩设施充足;S5(xh05、xh09),可达性好、近水、开敞、有遮阴、休憩设施充足;S6(wq03),儿童活动区域、有活动设施;S7(wq07),中心景观、景观元素丰富、可达性好。

图5 样地聚类分析结果

2.4 公园环境与居民行为的关系

2.4.1 不同公园样地行为空间分布

统计两座公园工作日与休息日不同样地内居民动静行为的差异,见图6 和图7。西湖公园静态行为主要发生在S4(xh01)、S5(xh05/09)及xh08/10 样地,S4、S5共同点为树阵结合石桌椅的设计方式。xh01/09 除早晚时段外总是聚集很多打牌的中老年人;xh05 包含营业建筑,使用者多为带小孩的中老年人;休息日xh08/10 样地,儿童和青少年写生、玩耍,并吸引围观人群。温泉公园静态行为主要发生在S2(wq01/09)及wq03/07 样地;S2场地内主要使用者是老年人,活动内容是围观他人活动;wq03/07 样地使用者主要是儿童及其看护人。

图6 西湖公园工作日、休息日居民静态/动态行为构成

图7 温泉公园工作日、休息日居民静态/动态行为构成

西湖公园动态行为主要发生在xh01、xh08、xh09、xh10 样地,位置均靠近出入口,活动内容为广场舞、健身操、太极团体活动,锻炼群体多为10~20人。温泉公园动态行为主要发生在S2(wq01/06/09),活动内容为交谊舞、广场舞、健体操,锻炼群体一般为10~90 人不等;wq01 样地邻近出入口、遮阴度高,通常全天都有中老年人活动,各团队活动区域相对固定,场地内道路也有居民活动;wq06/09 样地位于中心区域,为开敞广场,阳光直射的时段几乎没有人群活动,早晚时段人群活动一般分布在广场两边,通常持续2~3 h。

2.4.2 居民活动特征与场地特征的相关性

SPSS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得到各因子与居民不同行为的相关系数,见表6。休憩设施和路灯数量与居民聚集显著正相关,与居民动静态行为正相关;可达性与居民聚集、静态行为正相关,地形与居民动态行为正相关,构筑物与居民动态行为负相关。

表6 城市公园环境场地特征与不同活动人群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提供个性化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

依据公园使用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休息日居民活动人数多于工作日,上午及傍晚时段为居民活动高峰时段;来园人群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最多,青少年最少;居民喜欢与朋友、家人一起以团体形式前往公园活动。老年人和儿童是公园主要活动群体,中年人来园人数多于儿童和青少年,但很少参与活动,通常是围观或看护老人和儿童。西湖公园周六汉服游园活动增加了青少年游园的人数。

目前,来园人数中青少年较少。为了实现全民健康生活目标,公园设计应打造特色,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提供更多的活动可能性;增设全龄段、家庭性活动设施(如Collective Works 公司设计的亲子设施、KOMPAN 公司设计的框架全龄户外健身器材),通过该群体活动,带动全龄的互动,拉近亲子互动距离。

3.2 居民不同行为空间偏好

依据公园使用者动静态行为空间分布,温泉公园动态行为占比为55.0%,西湖公园静态行为占比为80.7%。两座公园居民聊天、静坐、拉伸、拍手等活动人数比较接近,行为差异主要表现在广场舞等团体活动人数上。说明个人活动受场地限制不明显,团体动态行为受场地面积、公园风格以及公园活动氛围影响较大。

一方面,公园风格会营造不同氛围,影响公园使用者动静行为的选择;另一方面,在工作日,退休老人是公园主要使用者。研究表明,老年群体选择动态行为空间具有较高的收敛性,倾向林地比例少、无遮挡、开放的空间[10];动态行为如广场舞等居民自发组织的团体活动是增进人群健康的重要途径。西湖公园这类观赏性较强的公园可在出入口次路附近设计遮阴半开敞广场空间,为附近居民提供动态行为场所,营造活动氛围的同时不影响居民的游园赏景;温泉公园适宜居民动态活动,场地中心区域未设置景观构筑物,少有乐器演奏、唱歌等团体静态类的文娱活动。

3.3 完善满足居民活动需求的公园环境

依据聚类分析结果,自然元素和休憩设施有利于居民静态行为开展,遮阴和可达性有利于居民动态行为开展。公园前期设计中,应关注日照、节点可达性分析。西湖公园动态行为分布与场地特征无明显关系,主要发生在可达性高、邻近出入口的广场空间;温泉公园因老年人占活动人数60%以上,动态行为与静态行为选择场地趋于一致,满足老人“看与被看”的心理。

依据相关分析结果,休憩设施和路灯数量对居民聚集有显著影响,提供多种休憩设施可以增加居民的活动可能。公园设计不仅要提供充足的休憩设施,更要注重多样化配置,保障路灯照明、尤其是居民高聚集的中心区域,满足居民夜晚活动需求。

4 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和讨论,公园设计应合理分配适宜居民动静行为的空间,为居民提供多种活动场所,吸引居民走向户外、走进公园。适老化公园设计应满足视线通透、环境开敞、低遮挡等要求。

加强公园特色打造及后续管理,不断进行创新升级,为全龄段居民提供更多的活动可能,带动公园活动氛围,更好地响应国家全民健身政策。

依据公园风格定位,完善现有活动、休憩和照明设施,为居民提供遮阴避雨活动空间,满足居民全天候使用需求,增强公园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样地温泉
KAI BEPPU温泉酒店
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载畜量调查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额尔古纳市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储量研究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辽东地区不同间伐强度对水曲柳林分生态效益的影响
立体绿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铭湖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