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丁园 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建筑规模、技术质量的提升为人们带来了更舒适的办公与居住环境,但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对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负面影响。建筑施工涉及大量大型施工器械、材料以及不同专业人员的施工项目,在建筑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欠缺的情况下,大量安全隐患、风险点存在于现场未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导致事故概率大幅度提升。针对安全管理缺陷,建筑单位需要从管理机构、管理机制、管理措施等多角度入手,对现有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进行优化改进,推动事故率的持续降低。
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在于从根源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概率,避免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一方面可以通过工程物理法实现,具体可以采取避免形成危险因素、消除现有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通过障碍物隔离、强化目标防护能力、将危险因素的性质改善等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的方式实现事故防范目标,具体可以采取技术培训、思想教育、禁止停留在危险因素临近区域等措施[1]。
1.2.1 露天作业占比较高
通常,整体解析建筑工程施工特征可知,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建筑工程地上与地下施工作业的品质,特别是会给其施工运作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开展建筑施工运作的前期,施工方需要综合具体的施工环境来科学设计管理流程,需要对多样化的地质条件与环境展开解析,并在展开全面解析的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举措。
1.2.2 具有条理性特征
针对不同的施工工序,在整体建筑工程施工运作的实际开展中,需要切实在不同节点运用有针对性的管控举措规划,施工的所有阶段都需要规划出相应的安全管控举措。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设计需要明晰地说明所有节点中的具体操作标准,以保证执行过程的流畅性,并且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开展安全处理工作,探究多样化的安全影响因素,掌控作业的所有节点,最为关键的在于让参与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熟知环境并迅速得以适应,以保证在出现突发状况时,节点可在第一时间做到自救。
1.2.3 具有灵活性特征
针对工程运作而言,诸多操作需融合具体状况运作,在各工序转换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所有节点都规范化开展。但客观情况往往是施工工序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诸如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施工效率的降低。为了规避此种情况的发生,施工方需严密地制定应急预案,创建有针对性的预防举措,以保证施工工作始终都在有序的开展进程中。
2.1.1 安全管理机构
建筑单位通常需要将项目部作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主责机构,第一责任人即为项目经理。施工单位需要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建立以第一责任人为主体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将安全员、技术负责人、各专业班组长以及施工员等涵盖在内,安全员数量需与工程规模相匹配。通过24 h 轮流值班制度组织领导小组人员管理现场施工的安全生产工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现场临时检查或定期检查。为充分掌握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项目经理需要定期召开相关会议,频率通常为每周一次。此外,安全管理机构末端的作业班组也需要设立安全员,与班组长共同管理现场安全作业情况,严格执行岗位检查制度并留存相关记录。
2.1.2 安全检查机制
建筑单位需要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现场隐患情况进行排查,并对施工人员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避免因违章作业等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对技术工艺执行情况进行确认,避免因脚手架安全不稳定等引发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安全检查工作需要结合季节与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全范围、全方面的检查,主要包括劳保使用、防护落实、安全教育、机械设备、制度思想以及安全设施等相关内容,应符合相关检查标准的要求,并在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新方法和新工艺。此外,安全检查人员需要确保工作闭环,针对检查结果下达限期整改相关要求,并进行后期复核确认工作,避免存在检查问题长期未销项的情况。
2.1.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建立系统化、标准化的制度体系,明确管理内容、责任人、管理措施、时间以及地点等相关要求,明确设备操作、材料使用等各项标准,要求现场各专业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具有明确的作业或管理指引。为了确保相关标准的有效落实,建筑单位需要建立相关责任制度,将各项管理责任落实到各管理层级,并根据奖惩考核制度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开展工作,根据安全资金保障制度确保安全教育、劳保采购、安全技术措施落实等相关资金符合需求。
建筑施工单位需要针对安全教育工作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从计划、培训内容、培训考试标准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此外,建筑单位还需要针对安全检测、隐患整改以及事故处理等建立相应的制度标准,推动安全管理效能的进一步提升[2]。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项目通常涉及砌筑、土方、地基、脚手架等多项工程内容,施工单位需要组织专人做好相关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确保方案中具有明确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措施,能够结合施工季节特性制定专项的管理措施,具有制定技术交底的相关标准要求,将施工危险源相关内容涵盖在内。
建筑施工单位需要面向现场施工相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教育手段帮助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增强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其掌握自身作业相关的风险以及违规操作的严重性。一方面,施工单位需要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让施工人员掌握安全记录、制度和法规,并根据行业内和企业内相关案例视频进行解析,确保施工人员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施工安全;另一方面,施工单位需要通过安全技术教育帮助施工人员掌握作业相关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避免因技术能力不足引发安全事故。
卫生保健工作是保障现场施工人员状态良好的重要措施,建筑单位需要分隔现场办公与生活区域,为员工宿舍配备所需的生活设施,如夏季防蚊、消暑措施以及冬季保暖防寒措施等。生活区内需要设置干净整洁的洗浴间和厕所,满足施工人员日常生活需求。在饮食方面,施工单位一方面需要确保食堂卫生的干净整洁且具备三证,能够严格按相关规定做好消毒、灭虫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做好饮水管理工作,避免出现水源不洁等容易引发中毒事故的问题。此外,施工单位还需要在卫生保健方面做好医疗急救相关器材的准备工作。
现场施工人员需要借助劳动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在施工环境中不受伤害。防护用品的主要功能为防辐射、防毒、防尘、防坠落、防高温、防寒、防机械外伤、防电以及防噪音等,施工单位需要建立防护用品专项资金与专职管理人员,确保为施工人员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3]。同时,施工单位也需要针对现场危险源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将安全网等防护设施布置于易发生事故的区域。现场安全防护涉及内容如图1所示,在应用防护措施的同时,施工单位也需要组织技术交底工作的落实,确保施工人员掌握现场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相关内容,落实防护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规避安全风险。
图1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网络
相对而言,四口五临边是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的关键区域,主要为坑井、预留孔洞、电梯井、楼梯口等四口以及作业平台侧边、通道斜道侧边、楼层(框架工程)周边、屋面(无外架防护)周边、阳台(无栏杆)周边等五临边。施工单位需要组织专人做好四口五临边区域防护措施的布置与管理工作,做好安全提醒和防护设施管控工作。例如,高处作业区间涉及较多四口五临边区域,施工单位需要确保施工人员均按要求穿戴安全带、安全帽以及劳保鞋相关防护用品,为脚手架临空、施工平台边缘相关区域设置防护网或护栏,具有1.2 m 以上的防护高度,并做好固定措施。同时,还需要在显著区域安置如图2 所示的安全施工标识牌。
图2 安全施工标识牌
针对四口区域,施工单位需要将安全网、围栏以及盖板等设施牢固地布置于其周边,将显眼醒目的警示标志布置在洞口附近,并通过固定处理的方式避免出现标志和设施被随意挪动的情况。
例如,针对80 cm 宽度以内的小洞口,施工单位可以利用模板将洞口封闭覆盖,从而避免物体的坠落而伤人,同时借助角铁等固定模板,避免模板受外力移动或被人为挪动。针对80 cm 宽度以上的大洞口,施工单位可以布置警示护栏,并且在其外表面刷涂红白警戒线,在此基础上也需要布置脚踏板,并且在其表面刷涂黑黄色警戒线[4]。
针对临边区域,施工单位可以布设安全网或者加设双层围栏,横杆场地达到2 m以上时需要设置栏杆桩进行固定处理,确保其能够在1 000 N 外力的作用下保持牢固可靠性。例如,在临边区域布设栏杆时,施工单位需要在600 mm 与1 200 mm 高度处增设水平横杆,同时也需要将踢脚板加装于180 mm 高度部位,并且利用红白油漆刷涂的警示线对施工人员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在栏杆内侧做好安全网挂设工作。
建筑单位需要通过围墙隔离外部区域与施工现场,在封闭管理的同时借助门卫对施工现场的出入进行检查管理,避免无关人员误入现场引发安全事故。对于现场地面,施工单位需要做好硬化处理工作,为了避免污水、泥浆以及废水等流向外界污染环境,还需要做好排水设施布置和定期疏通管理工作,并通过场地绿化等方式提升施工环境质量[5]。
在材料管理方面,施工单位需要提前制定平面布局图,做好材料的分类存储工作,并设立材料管理人员做好材料系统录入、现场标识牌悬挂以及危化品单独管理等工作。在消防管理方面,施工单位需要结合现场布局合理配置消防器材,合理规划消防通道,并严格管控动火相关作业,重点管控有限空间动火、电气防火、焊接作业、仓库防火等相关工作,通过料库禁止吸烟、易燃物定时清理、合理设定消防安全距离等方式规避消防风险,同时定期在施工现场开展消防演练,如图3 所示。
图3 工程现场的消防实战演练
在用电管理方面,施工单位需要组织具备资格证的人员参与相关作业,为变压器设施配置具有4 Ω 以内接地电阻的保护接地装置,设置专用警示牌,并做好设备房门锁闭管理工作。电力电缆材质、敷设标准等需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做好过洞口等相关防护措施。此外,施工单位还需要重视现场治安管理工作,重点管控打架斗殴、酗酒赌博以及盗窃等案件问题,并成立治安管理队和相关责任人,通过事前预防的方式将相关问题扼杀于萌芽阶段。
建筑工程通常会采取工程分包的方式完成工程施工任务,项目总承包商需要重视分包管理工作,降低安全事故概率。首先,总承包商需要重点审查分布式的资质情况,做好相关记录核查工作,确认符合标准后方准许入场并签订合同。其次,分包管理过程中,总承包单位需要加强用工管理工作,确保特殊施工人员具备相关证件,并督促分包单位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人员明确掌握现场施工风险。最后,为了强化管理质量,总承包单位也需要强化分包人员现场管理工作,通过沟通解决施工问题的同时也需要监督分包单位的标准落实情况,避免出现违章作业、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保证人员安全和建筑安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从事前预防和事后抑制两方面入手,为了有效降低事故概率、保障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单位需要强化事前预防力度,落实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在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标准体系,做好安全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按要求做好个人劳保防护和与现场安全防护工作,有序推进现场安全管理及分包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建筑安全施工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