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丽 梁辉 罗立坚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以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异质性疾病,发病与家族遗传、变应原暴露、气道高反应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1]。本病以呼吸困难、发作性咳嗽、胸闷等为主要症状,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根治困难,病症常反复发作,重症患者可引起呼吸衰竭或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需予以有效治疗以快速减轻气流阻塞,改善呼吸困难[2]。无创通气可以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必要的氧气支持,是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3]。沙丁胺醇是临床常用平喘药,孟鲁司特属于非激素类抗炎药,信宜市人民医院近年以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和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效果理想,对此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标准:(1)重度支气管哮喘,诊断符合文献[4]《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中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静息即有气短症状,患者端坐呼吸,呼吸频率(RR)>30次/min,脉搏(P)>120次/min,血氧分压(PaO2)<60 mmHg,氧饱和度(SaO2)≤90%;(2)住院病例;(3)认知正常,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已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2)年龄85岁以上;(3)研究用药禁忌;(4)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5)一般状况差,治疗不耐受;(6)近1周内接受过支气管哮喘相关治疗;(7)临床资料不完整。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试验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7~82岁,平均(69.03±7.94)岁;病程8~22年,平均(13.74±5.36)年。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55~84岁,平均(68.92±8.11)岁;病程8~20年,平均(14.03±5.5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患者应卧床,予以补液、抗感染、镇咳、化痰、维持电解质平衡、保持气道通畅、保温、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及对症支持。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BiPAP无创通气,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 Vision无创呼吸机,采用自主呼吸/时间切换(S/T)通气模式。参数:吸气压力 8~15 cmH2O,呼气压力 2~8 cmH2O,呼吸频率 16~20 次 /min,氧气流量 3~5 L/min,通气时间≥4 h/d,具体个体化调整。期间,予以患者硫酸沙丁胺醇溶液(万托林,生产厂家:Glaxo Smith Kline Australia Pty Ltd,国药准字 H20110457,规格:2.5 ml∶5 mg),具体用法用量:取本品 0.5~1.0 ml,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2.5 ml雾化吸入,2次/d,直至支气管扩张。试验组常规治疗、BiPAP无创通气与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平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372,规格:10 mg),10 mg/次,1次/d,睡前服用,遵医嘱停药。两组均治疗 5 d。
(1)比较两组喘息、咳嗽与哮鸣音改善情况,以1周内症状发作次数或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减少70%为显著改善标准,记录两组改善时间。(2)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标准参照文献[5]拟定。临床控制:支气管哮喘相关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显效:哮喘分级提升至轻度(评价标准:步行、上楼时有气短症状,RR轻度增加,脉搏<100次/min,PaO2正常,SaO2>95%),同时症状发作或持续时间较前减少≥70%;有效:哮喘分级提升至轻度,但症状发作或持续时间未减少≥70%,或哮喘分级提升至中度(评价标准:稍事活动有气短症状,RR增加,脉搏100~120 次 /min,PaO2≥60 mmHg,SaO2≤90%),但症状发作或持续时间较前减少≥70%;无效:疗效未至上述标准。总有效=临床控制+显效+有效。(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4)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
试验组喘息、哮鸣音、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组别 喘息 哮鸣音 咳嗽试验组(n=34) 3.74±1.25 4.62±1.19 5.11±0.95对照组(n=34) 4.96±1.37 5.38±1.06 6.46±1.22 t值 3.836 2.781 5.091 P值 0.000 0.007 0.000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FEV1、FVC、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1、FVC、P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FEV1(L)FVC(L)PEF(L/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34) 1.49±0.27 3.25±0.59 2.34±0.13 3.86±0.48 4.25±0.73 7.26±0.76对照组(n=34) 1.50±0.24 2.37±0.58 2.31±0.17 2.91±0.37 4.27±0.81 7.81±0.70 t值 0.161 3.587 0.833 7.045 0.107 2.539 P值 0.872 0.002 0.347 0.000 0.915 0.014
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相关不良反应。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广泛痉挛,气道阻塞,会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症状,而有效通气降低,血氧供应不足,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会导致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最终出现酸中毒。因此,快速予以患者氧气支持,保证患者血氧供应是临床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关键和重点[6]。
由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气道高反应,气管插管会加重气道痉挛,并容易引起气管损伤,因此无创通气成为临床予以此类患者氧气支持的重要手段。BiPAP是无创通气的一种治疗模式,经研究证实可以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扩张支气管,减少通气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与肺功能,对改善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7]。主要作用机制为BiPAP无创通气可以克服呼吸道高阻力,减少呼吸消耗,抑制CO2产生,同时在呼气时可以发挥呼气末正压作用,抑制气道萎缩,增加肺组织氧合效率,加速CO2排除[8]。
沙丁胺醇是临床常用平喘药物,属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起效迅速,药效短,能够高度选择气道平滑肌β2受体,通过激活腺苷环化酶、促进环磷腺苷生成来松弛平滑肌,另能抑制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过度释放过敏介质,从而帮助改善支气管痉挛与黏膜出血,达到扩张支气管、改善喘息、解除呼吸困难的作用效果[9]。以雾化吸入的方式使用本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药效可以直达病灶,不仅使用剂量小,起效也更为迅速,利于疾病早期控制,且有助于预防全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改善气道炎症对缓解支气管哮喘症状、预防病症进展具有重要作用[10-11]。孟鲁司特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来改善气道炎症,缓解炎症所致平滑肌收缩,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解除气道阻力,达到缓解喘息、改善通气的效果。本品属于非激素类抗炎药,但经实践研究证实其改善气道高反应的作用效果与激素类抗炎药物相当,但却没有激素类药物的危害,因此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已被多国指南推荐为支气管哮喘长期预防和控制药物[12-13]。本次临床研究在沙丁胺醇和BiPAP无创通气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结果显示患者哮喘症状改善用时更短,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肺功能恢复更好,与文献[14]报道结论相符,另外患者未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提示用药安全性良好,肯定了联合治疗的临床有效性与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和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支气管哮效果确切,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肺功能,应用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