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研究
——基于陕甘宁12县农村的调查分析

2022-03-22 02:38惠忠涛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乡镇精准农民

赵 亮 惠忠涛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建设作为实现农村体育现代化的过程,突出新农村体育现代化与时代相适应,特别是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的增强,是农民从生存性需求向发展性多元化需求的刚性转变。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机会和权力,对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农村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发展性需求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可推广模式是当前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重点。因此,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公共体育服务”这一科学概念的界定在学界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公共体育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属于同一抽象层面的概念,定义为为满足公民体育需求而生产的公共服务。[1]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必然是优质高效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标准+非标准模式,板块化模式和服务三角升迁模式。[2]从世界范围来看,完善高效的体育公共服务是各国发展的目标,政府法规保障,转变服务职能,注重多层次、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志愿者服务已成为有效而成熟的发展路径。[3]

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新模式,如以政府主导的体育服务体系模式,以村为主导,依托乡镇企业的服务模式,以开发休闲娱乐体育为特色的体验服务模式。[4]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实践和发展与我国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事业整体协调发展,制定详细的农村体育发展规划和政策,实现标准化、均等化、精细化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整体化发展模式。[5]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要改到生产要素、产品与服务领域,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是农村体育现代化必须面对的困难。在现有供给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其供需矛盾必定愈演愈烈,成为制约未来农村体育发展的核心瓶颈。针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制度性、结构性和质量性矛盾,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治理。[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从发展体系构建到发展模式的探索已经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但对不同地域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与路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陕甘宁农村体育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攻坚阶段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开展状况、发展经验和精准化指导与发展路径进行比较,结合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提出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优化发展路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陕甘宁老区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陕西延安市延川县、延长县、子长县、志丹县、富县,渭南市富平县,铜川市宜君县,甘肃庆阳市庆城县、合水县、环县,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西吉县共12县部分乡镇。对农村体育开展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小康社会建设、精准扶贫战略下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开展的有效举措和发展路径进行全面了解。

1.2 研究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1)专访调查法,针对乡镇文化环境、体育基础设施、全民健身工程、农村社区体育、体育健身、公共体育服务等情况设计了20条目的访谈提纲,对镇、乡、村干部和文体卫工作者共75人进行了访谈调查;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封闭式问卷,问卷信度采用重测信度法进行检验,问卷效度采用专家咨询评价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对75名文体工作者和188名农民文体活动骨干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1份;3)集体访谈法,在乡镇干部的帮助下组织了6场专题座谈会,每场人数(5~17人),采用乡镇体育工作介绍、专题讨论和拟定提纲访谈。同时,还进行了会议调研,参与旁听了3场由乡镇组织的文体卫工作专项会议,7场乡镇组织的精准扶贫工作会议,4场乡镇体育工作现场办公会,对具体与农村体育有关的工作落实和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作为补充资料;调查时间为2019年10月至12月间。

1.3 资料收集与整理

本次调研为分次开展,时间跨度较长,每次调查结束获得详细资料后第一时间进行资料整理,并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部分调研提纲进行细微调整以便更好地收集资料。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

随经济快速发展,公共财政和公共文化投入呈现加速增长趋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文化部要求全国“三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面开放,基本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十七大提出包括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内的农村“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目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包括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广场公园、健身设施、祠堂寺庙5类,已经实现全部覆盖到所有的乡镇,由于各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规模也不尽相同。调查发现,94%的被调查者知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场所,72%的人经常参与和使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村级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已基本建设到了全部乡镇的行政村,其中农家书屋已经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各乡镇行政村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还配备包括电脑、电视、棋牌室、桌球、乒乓球桌、室内健身等设施器材,配备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但能够基本满组农民的文化需求。其中,公共文化设施人均面积从3.6~8.3平米,其中健身工程包括全民健身路径和健身器材覆盖率,农村乡镇健身器材基本实现全覆盖(见表1),2018年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米,[7]农村各县镇、乡、村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公共文化设施是文体活动的总称,包括体育活动场地和各类文化活动场地设施。

表1 农村乡镇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情况

2.2 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服务

农民公共文化服务旨在弘扬优秀文化,促进农民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乡镇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调查发现,农村各乡镇文化工作随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各类文化活动不断增加和丰富,各乡镇组织农民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包括:1)市县相关部门开展的专项活动由各乡镇负责组织实施,主要有电影、文艺演出、剧团下乡等;2)各乡镇根据自身特点策划实施的活动,包括节日活动、文化讲座等;3)企业和社会组织、团体开展的活动,主要有文化产品宣传和讲座;4)志愿者开展的活动。农民的文化活动和培训途径有乡镇和行政村组织开展两种类型,总体上,乡镇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占一半以上,一些行政村组织的活动数量逐年提高,随着村级文化团体数量的增加,村级组织的各类活动灵活方便,参与人数更多。截止2019年末人口最少的延长县15.5万人,最多的富平县82万人,按照全民健身站点全国3个/万人,农村1.5个/万人的平均值,[8]农村现有体育团体与文化团体往往交融在一起开展活动,依次推算目前体育及文化团体数量远未达到全国平均值(表2)。

表2 农村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情况

表3显示,农民对各乡镇开展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调查采用五级评分“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 “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分值从1~5分。被调查农村乡镇群众总体满意度较高,得分均值在3.76~4.21之间。

2.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与发展

2.3.1 乡镇公共体育设施基础

农村的公共体育设施主要包括运动场地和设施、全民健身工程和健身通道、公共广场和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的深入实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其中一些新建场地设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和特色景观。被调查乡镇健身路径平均覆盖率达到了78.3%,略高于全国农村70%的健身路径平均覆盖率,[9]健身器材平均配置率达到99.2%,但健身器材维护保养情况较差,有些乡镇健身器材损坏率较高,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棋牌室是公共体育设施中配备率较高的设施,也是使用率较高的体育公共设施,篮球场是排在第三位的公共体育设施,调查发现许多行政村的篮球场建设已经纳入乡镇体育工作发展规划之中,覆盖率会进一步提升(表4)。

表4 乡镇公共体育设施配备情况(%)

2.3.2 乡镇公共体育服务与组织

各乡镇公共体育服务与组织调查主要包含5项内容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与组织工作中所占的比例,其中乡镇体育文化服务站是最主要的组织和参与者,其次是行政村体育文化服务站(点)。农村乡镇文化和体育服务中心都是挂两块牌子,人员配备却没有严格的区分,体育工作与文化等活动结合在一起,缺少专门针对农村体育服务的专项制度和人员配备的相关文件,总称为公共文体服务站(点)。数据显示,总体上乡镇体育文化服务站和村级体育服务站(点)是占比最高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与组织形式,乡镇农民体育社团和村集体与协会成为有益的补充,在农村体育共服务组织中的占比逐渐提高(表5)。

表5 乡镇公共体育服务与组织情况(%)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人员配备是全面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重要内容,公共体育服务人员配备是发挥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调查发现,农村体育文体人员已经配备到了所有的乡镇体育文化站(中心),平均1.6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27人,以人口最少的延长县15.5万人计算城乡居民体育指导员人数,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共需要配备至少32名,由此可见,陕甘宁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还远未达到全国平均城镇2.2人/千人,农村为0.2/千人的水平。[10]经过正规培训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或者健身指导员证书者较少,但基本都经过了乡镇组织的培训并登记在册。行政村体育骨干平均14.5人,这些体育骨干都是各行政村选拔出来拥有体育专长热心服务村民的积极分子。体育社会志愿者服务人次平均13.4(见表6),目前各乡镇社会志愿者服务发展并不均衡,而且体育志愿服务主要以乡镇文化站(中心)为基础开展,行政村尚无法全覆盖。

表6 乡镇公共体育服务专业人员配备情况

2.3.3 乡镇公共体育服务形式与路径

各乡镇开展的公共体育活动与服务项目形式多样且各具地方特色,其中农民体育运动会和农民体育节已经成为农村体育中开展最普遍的形式。乡镇组织的体育活动规模较大,覆盖面广,行政村组织的体育活动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社会机构组织的农民体育服务活动成为有益的补充,而且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一些农民体育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如红色体育节、红色越野赛、秦直道体育嘉年华、农民篮球争霸赛等都是特色农民体育品牌活动。社会机构的参与极大地丰富了农民体育公共服务的途径,这些社会机构包括企业、学校和一些民间体育社团。如 “延长杯”篮球赛,农村学校足球赛,政府和企业共同支持的传统体育展演,农民企业家支持的农民丰收钓鱼赛,大学生参与的全民健身与农民体质健康宣传周活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农民体育公共服务,使农民公共体育服务更加多元化,活动更加多样化(表7)。

表7 乡镇体育公共服务与活动开展情况

2.3.4 乡镇公共体育服务与需求

通过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认知与关注的调查反映了对目前公共体育服务的认可与了解情况,以及对未来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期望。其中,农村乡镇体育社团和协会成为选择人次最多的指标,达到95.4%,排在第二、三位的是体育氛围和组织培训,分别占86.8%和84.4%,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支持和场地设施的关注度较低,分别排到了第十二和十三位,也反映了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农民健身工程”中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增大,建设成果显著(表8)。

表8 乡镇公共体育服务认知与关注情况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区域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与发展情况,对75名乡镇干部和文体卫工作者的深度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筛选部分访谈记录。访谈提纲分别是影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四个目录,分别是客观因素包含7个二级提纲,主观因素包含5个二级提纲,人员因素包含4个二级提纲,供需因素包含3个二级提纲。每项二级提纲摘录2条典型访谈记录,根据访谈记录和调查数据结合进行主观判断和逻辑分析,当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供需主要矛盾中客观因素主要集中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体育人文环境和体育社会支持等方面;主观因素集中在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认知理解和未来的发展规划;人员因素主要是体育指导;供需因素主要是现实需求(表9)。

表9 乡镇公共体育服务访谈记录(部分资料整理)

续表9

3 结论

3.1 公共体育服务水平高提升

近年来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硬件设施覆盖率和达标率都有了显著提升。农民在闲暇时间可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便利,农民群众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满意度较高。在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建设中,尚未见有针对农村体育服务的专项制度和规范,[11]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共同存在并融合在一起。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形式和路径既有共同点也有特色内容,其中,农民运动会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普遍形式,乡镇举办的农民运动会和村级农民运动会在规模和内容上略有区别,各地根据自身的区位特点开展的农民趣味运动会、丰收运动会、农民体育节运动会、农民工运动会和红色运动会等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从硬件支持到内涵提升的重要发展路径。

3.2 农民健身工程改善

农民健身工程实施使农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和乡村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陕甘宁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经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人均文化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不断增加,篮球场、综合文体室、健身器械、乒乓球台、桌球和棋牌室已成为公共体育服务硬件设施的标配,其建设标准和规模还将持续得到改善,健身路径平均覆盖率78.3%,但建设器械管理维护不够,损坏率较高。

3.3 农村体育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乡镇和行政村体育文化服务站点在农民体育公共服务中肩负主要职能,但各级农民体育社团和体育协会也承担了部分农民公共体育服务,尽管社会公益组织还没有全面进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领域,但以社会公益组织为主的社会支持体系正在积极介入并且在不断加强,从而使农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已经逐渐开始从硬件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向人才队伍、发展环境和智力支持的方向发展。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目前相对薄弱的环节,乡镇文体人员配备不足,而且部分是文体卫兼职,乡镇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较少,平均每个行政村1.8人,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还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且持有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或健身指导员证书者较少,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乡镇体育骨干在农民体育公共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骨干力量的壮大还需要各方支持。社会志愿者在农民共体育服务中作用不断显现,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持续性志愿者服务体系有待加强。

3.4 特色化体育文化产业初步形成

农村体育的精准扶持探索与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互动发展道路。出现了一些特色农民体育服务形式如“丝绸之路农民建设节”,“体育+赛事”“体育+设施”“体育+健康”“体育+环境”“体育+推介”的秦直道民体育系列活动,民俗体育+红色体育的农村生态村和体育旅游开发,党员小分队和志愿者活动精准扶持农民体育模式, 4+X体育组织体系模式,农村体育十二个有目标的标准化服务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体育发展模式,全域旅游农村休闲体育模式,健身器材配备、篮球架配置、乒乓球台配置、农民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五个全覆盖”的精准发展路径。拓展思路、因地制宜的特色化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已形成了一些品牌。

4 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发展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品牌、带动就业。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和民俗体育表演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12]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指导和统筹规划,也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与农民健身工程的有机结合和互动发展,在政策执行、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与开发、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以精准化理念为指导形成特色发展路径。

4.1 硬件设施管理精准化

建立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精准化管理服务机制,开展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对已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公共体育资源实施专项经费、专人管理和维护,并逐步实施公共体育设施专门管理、服务与体育健身指导的一体化运行,使公共体育服务向满足农民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方向发展。

4.2 组织管理与治理体系精准化

构建精准化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组织和协同治理框架,形成政府精准化顶层设计为主导,乡镇政府和农村体育社团、体育组织为主体,社会机构、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服务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务组织和协同治理体系。在体育公共服务中各级政府不仅是精准的指导者,也是协同治理体系的协调者和参与者,要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履行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托底”职责。[13]

4.3 服务指导精准化

构建各级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站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农村体育骨干组成的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帮扶机制,对农民进行健身指导、体育活动组织和参与、特色体育产业开发等方面的精准帮扶。积极推进和宣传农村特色公共体育服务形式和发展模式,使特色化公共体育服务成为精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样板和典型,形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品牌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4.4 人才队伍建设和帮扶精准化

建立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参与的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事业人才队伍合作培养机制,实现城乡体育服务人员交流培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人员结对帮扶,通过短期交流培训,提供人员、技术和智力支持,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软硬件资源的和谐发展。

4.5 资源开发精准化

精准开发与利用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区域特色体育、红色体育等体育资源,把体育资源融入农村文化和产业开发,打造精品项目。运用信息技术建设针对不同乡村特色的农村公共体育宣传和服务网站,开发农村公共体育服务APP,实现信息互动和共享。引导农民及时掌握实时体育资讯,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和各类体育活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展。

4.6 农村不同人口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

目前,我国有约6100万农村留守儿童,约占农村儿童的37.7%,农村留守老人5000万,留守妇女4700万,[14]而陕甘宁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也存在较大比例,在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也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特点和体育需求,精准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共体育服务举措,体现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到人的理念,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乡镇精准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