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广场舞锻炼与老年人死亡焦虑的关系: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2022-03-22 05:37刘雯静李芃松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量表效能体育锻炼

刘雯静,张 钰,潘 妮,李芃松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中期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87 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3 左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键数据表明,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6 4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我国老龄人口比例正快速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面临着自身的身体机能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和慢性病等问题,伴随亲人、配偶的离世等死亡提示,使其逐渐失去社会支持和对事物的掌控感,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死亡焦虑[1-2]。老龄化所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已经开始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医疗系统带来严峻的挑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

自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全国老龄办和全国残联等12 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在推进健康中国、体医融合的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基于体育视角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为重要议题。广场舞锻炼因其参与成本低且简单易学的“低门槛”特点,已成为老年人群体中接受程度最高、普及性最广的一项中国特色体育锻炼项目。广场舞以老年群体为主,在宽敞的场地上通过舞蹈和行进操等有氧动作进行的集体性锻炼项目。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锻炼强度,有氧供能方式更适合这一群体的身体条件,且广场舞锻炼集体性的组织形式也能够促使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社交机会。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而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不断加重,更凸显了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性。体育作为健康风险的预防关口以及健康促进的必要手段,是预防老龄化及促进健康中国建设道路上重要的一环。本研究从锻炼心理学视角探寻广场舞锻炼与老年人死亡焦虑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为我国老年人死亡焦虑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1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1.1 广场舞锻炼与死亡焦虑的关系

广场舞锻炼是一种在宽敞的场地上通过健身操和舞蹈等有氧动作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具有健身功效的集体锻炼。随着广场舞锻炼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对广场舞锻炼的生理、心理研究不断增多,参加广场舞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免疫系统[3]、增强心肺功能[4]、提高动态平衡能力[5]、促进身体健康[6],对老年人焦虑等心理问题有积极影响[7-8]。死亡焦虑是一种由死亡相关事件引发的恐惧,由一种防御机制产生,当个体受到死亡的威胁时,这种防御机制就会被触发[9]。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水平的下降和长期慢性疾病的困扰,以及亲戚朋友的离世致使老年人收到更多的死亡提示。目前国内就广场舞锻炼与死亡焦虑间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较为鲜见,本文借鉴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主要以老年群体为主的体育锻炼实证研究成果,考察广场舞锻炼与老年人死亡焦虑的关系。

根据体育锻炼的情绪效应理论,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焦虑的积极影响在现有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多项研究表明,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10]。肖留根等[11]采用广受中老年群体喜爱的健身气功对241名老年人的焦虑水平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参加健身气功锻炼的老年人焦虑状态得到显著改善;与个人锻炼相比,参加集体锻炼的老年人效果更好。同样,在不同健身气功对老年人焦虑情况的影响中发现,更具有社会活动特点的太极拳对降低老年人焦虑的积极影响是最大的,太极拳可以显著改善老年人的焦虑情况[12]。老年人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集体太极拳锻炼可以得到充分的社交,锻炼时的背景音乐可以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情绪,从而有效缓解老年人的焦虑情况[13]。另有研究发现,参加健走锻炼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进而缓解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导致的负面情绪,达到有效降低老年人焦虑水平的效果[14]。学者Missler 等[15]在一项对老年人死亡焦虑的研究中发现,身体健康状况与死亡焦虑呈显著相关。同样,对西班牙老年人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死亡焦虑水平更低[16]。综合现有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研究假设1:广场舞锻炼能够负向预测老年人的死亡焦虑。但是广场舞锻炼对死亡焦虑产生影响的机制尚不明确,所以有必要对重要的中介变量进行探讨。

1.2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根据感知社会隔离理论(perceived social isolation),人类对社会联系的需求具有根深蒂固的特征,个体通过与他人的接触获得信息及安慰[17]。体育锻炼是社会活动的一种,在锻炼心理学中体育锻炼是提高个体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18]。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扩大参与者的社会网络,进而在锻炼的过程中获得社会支持[19]。在老年人社会支持和死亡焦虑的研究中,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死亡焦虑有积极影响[20-21]。学者汪星梅等[22]在检验广场舞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中,指出广场舞的锻炼时间、场所比较固定,其集体户外锻炼形式便于老年人形成人际关系网络,促进身心健康。并且在不同年龄层中,社会支持都能够有效预测死亡焦虑水平[23]。

根据社会支持的压力缓冲模型(the stress buffering model)[24],社会支持可以在老年人面对压力或者压力事件将要发生时,对负面心理情绪起到缓冲作用。保持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且社会支持水平高的老年人在面对死亡相关事件时的态度也更加积极[25]。上述文献结果对社会支持与体育锻炼和死亡焦虑之间的相关性给予了一定的支持。由此,研究假设老年人参加广场舞锻炼后提高了社会支持水平,高水平的社会支持进一步作用于降低死亡焦虑水平。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2:社会支持在广场舞锻炼和老年人死亡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1.3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在应对和控制生活中的威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6]。在体育锻炼的情绪效益研究中,个体可以通过锻炼后对身材可塑性、运动能力的提升等积极反馈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27]。但也有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与身体锻炼没有相关性[28]。例如,学者Katula 等[29]在对锻炼强度和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发现,只有在高强度下,自我效能感水平才会增加。现有关于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以体育锻炼对自我效能感的促进作用为主[30],体育锻炼量和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对象也集中在大学生中。考虑到不同群体之间体质水平的差异,体育锻炼和老年人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由此,提出研究假设3:自我效能感在广场舞锻炼和老年人死亡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在对老年人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结果中发现,来自家人和朋友经济和物质上的客观支持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水平[31]。自我效能感能够在焦虑唤醒的过程中更好地控制个体对焦虑的认知过程,从而预防或缓解焦虑[32]。死亡提示将死亡焦虑带到了个体意识的前沿,死亡提示引起的死亡焦虑造成个体认知资源缺失,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的应对资源被触发,此时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包含的是一种能够应对死亡的信心,以及面对死亡提示时相信自己有应对死亡的一种能力[33]。因此,个体在面对危及生命的事件时,增强个体在受到死亡提示时的应对信心,使个体能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去应对死亡相关事件,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死亡焦虑水平也相对较高[34]。

通过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研究认为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可能是广场舞锻炼与死亡焦虑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但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自我效能感是否能在广场舞锻炼和老年人死亡焦虑间起中介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假设4: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在广场舞锻炼与死亡焦虑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图1)。

图1 研究假设模型Figure 1 Research hypothesis model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由于南北方文化差异,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中国北方地区广场舞锻炼群体中主要以老年人为参与人群的城市,在东北地区辽宁省大连市、西北地区陕西省西安市和华北地区河北省邢台市分别抽取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被试进行调查。采用心理测量的纸笔测验,同时完成《一般人口学问卷》《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死亡焦虑量表》。在发出的400 份问卷中,剔除不认真作答、漏答等15 份不符合测量要求的问卷,最终获取有效问卷385 份,有效率为96.25%。有效样本中辽宁省大连市140 人(36.4%)、陕西省西安市121 人(31.4%)、河北省邢台市124 人(32.2%);男性103人(26.8%)、女性282 人(73.2%);与子女一起居住240 人(62.3%),不与子女一起居住145 人(37.7%);小学学历60 人(15.6%)、初中学历101人(26.2%)、高中学历170 人(44.2%)、大学学历54 人(14.0%)。

2.2 研究工具

(1)《死亡焦虑量表》

研究采用Templer 教授在1967年研制的《死亡焦虑量表》,该量表经过本土化后在对老年人的研究中广泛应用[35]。该量表是一个单维度的量表,包含15 个条目,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进行5 点计分。其中9 个条目为正向计分,其余6 个条目为反向计分。该量表在中国文化情境下具有良好的测量学属性[36]。《死亡焦虑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死亡焦虑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775。

(2)《社会支持量表》

研究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SSRS),用于评定个体的社会支持情况,此量表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37]。《社会支持量表》共有10 个条目,分为主观支持(1、3、4、5 题)、客观支持(2、6、7 题)和对支持的利用度(8、9、10 题)3个维度。量表总得分为3 个维度得分之和,分数越高表明社会支持度越高。本研究中Cronbach’s α 系数为0.742。

(3)《自我效能感量表》

研究采用由Schwarzer 等编制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广泛用于评估老年人对自己面对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行为的知觉或信念[38]。共10 个条目,4 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好,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Cronbach’s α 系数为0.734。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3.0 和Process 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采用Bootstrap 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由于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自我报告法,因此依照相关研究建议[39],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使用纸质版问卷,以个别单独测试的方式采集数据,填写完毕当场回收。采用匿名测评方式,共40 题,从量表题目数量上控制共同方法偏差来源[40]。采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方法,对所有的测量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考察共同方法偏差情况,对数据进行Harman 单因子检验。未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8 个因子特征根值>1,且第1 因子解释变异率为29.57%,低于40%的临界标准,表明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为初步探究广场舞锻炼、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死亡焦虑的关系,对这些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广场舞锻炼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死亡焦虑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死亡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死亡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为后续中介效应检验提供基础,表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在广场舞锻炼与死亡焦虑间可能存在中介作用(表1)。

表1 变量间的相关分析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variables

3.3 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使用Hayes[41]编制的Process 插件,以广场舞锻炼为自变量,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死亡焦虑为因变量,对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进行Bootstrap 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其中Bootstap Samples设为5 000,Bootstrap CI method 选择“Bias Corected”,置信区间的显著性水平设为95%,当置信区间不包含0 时即为显著。

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如图2所示。依次检验的结果表明,广场舞锻炼负向预测死亡焦虑(β=-3.339,P<0.01),正向预测社会支持(β=3.682,P<0.001);在广场舞锻炼和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中,只有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显著(β=0.418,P<0.001);当广场舞锻炼、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同时代入回归方程时,社会支持(β=-0.352,P<0.001)和自我效能感(β=-0.326,P<0.001)对死亡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广场舞锻炼对死亡焦虑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说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在广场舞锻炼和死亡焦虑之间起完全链式中介作用(表2)。

表2 广场舞锻炼、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死亡焦虑的回归分析Table 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quare dance exercise,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on death anxiety

?

图2 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广场舞锻炼与死亡焦虑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Figure 2 Chain mediating effect model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between square dance exercise and death anxiety

对中介效应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产生的总间接效应中,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不包括0 值,表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在广场舞锻炼和死亡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从表3 可以看出,间接效应为57.65%,其中两条显著中介效应路径为:广场舞锻炼→社会支持→死亡焦虑,占38.84%;广场舞锻炼→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死亡焦虑,占15.03%。

表3 中介效应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mediating effects

续表2

4 分析与讨论

共同方法偏差是由于变量之间同样的数据来源或答题者、测量环境以及条目特征和语境造成的人为共变,属于一种系统误差。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国内学者对共同方法偏差逐渐开始重视。本研究根据Podsakoff 等[42]的建议,应用Harman 单因子检验,发现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验证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4.1 广场舞锻炼对老年人死亡焦虑的直接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广场舞锻炼与死亡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广场舞锻炼能够直接预测死亡焦虑,是一项老年人死亡焦虑水平的有效预测指标。广场舞锻炼作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中国特色体育锻炼项目,在老龄化背景下成为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广场舞锻炼对老年人死亡焦虑的直接作用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维度进行探讨。

一方面,广场舞锻炼作为一项有氧运动,老年人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使神经递质发生变化。例如,从神经机制来说,已经证明锻炼与情绪和认知相关的边缘大脑区域的结构变化相关。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产生的神经系统变化被认为是治疗焦虑的药物基础,且有氧体育锻炼会使神经系统产生类似反应[43]。学者Ströhle 等[44]则发现心钠素可能是心脏和焦虑相关行为之间的一种生理机制,并在研究中证明了心钠素的抗焦虑作用。

另一方面,基于注意力转移(time out)假说[45],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让个体从焦虑状态中“抽身出来”,有助于消除老年人的负面思维定式,并形成良性循环,达到降低老年人焦虑的效果。尤其是广场舞锻炼配合着不同的音乐节奏,使老年人进入到音乐带来的情绪中,从而更好地忽略焦虑等负面情绪。

4.2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研究表明,广场舞锻炼对老年人的死亡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在加入社会支持这一变量后,广场舞锻炼对死亡焦虑的直接效应不再显著,而是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死亡焦虑。

近几年来,中国家庭的规模不断缩小,代际关系也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紧密,社会支持更多地从亲人转向社会上的朋友。广场舞锻炼时间固定,且锻炼人群主要由广场附近的社区居民组成,其集体性和开放性使老年人可以更快地融入到广场舞锻炼的社交网络中,增加老年人的社交机会,满足老年人对社交的日常需要,进而在新的社交网络中获得社会支持。高水平的社会支持能够有效预测老年人的死亡焦虑,验证了社会支持在广场舞锻炼和死亡焦虑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的研究假设。因此,广场舞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既能增强身体健康,又能提高老年人的社交机会,起到预防老年人死亡焦虑的作用。

4.3 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广场舞锻炼可以直接或通过社会支持间接预测死亡焦虑。虽然广场舞锻炼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相关,但自我效能感在广场舞锻炼与死亡焦虑之间的单独作用不显著。在同时纳入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因素后,“广场舞锻炼→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死亡焦虑”路径显著,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在广场舞锻炼和死亡焦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相关,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广场舞锻炼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社交机会并成功获得社会支持后,当老年人再面对死亡提示等负面事件时,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给老年人带来积极的情感支持和人际互动,促进老年人在认知上的积极改变[46]。老年人对事物的掌控感和自信心增加,进而增强自己对体育锻炼行为控制的直觉或信念,促进老年人完成广场舞锻炼这一过程体验,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形成良性循环。社会支持给予老年人不同方面的帮助,增强了老年人对于衰老等一系列死亡提示时的自我效能感,减少了老年人对死亡提示的恐惧。参加广场舞的老年人,不仅能够在广场舞锻炼中满足自身的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水平的提升,还会在锻炼的过程中给予其他参加广场舞锻炼的老年人关怀和帮助[47],并将这种关系延伸至广场舞锻炼之外,形成友谊网络[48]。

虽然广场舞锻炼和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但广场舞锻炼对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与以往研究不同,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60 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和智力不断退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掌控能力逐渐下降。在学习广场舞动作时可能相较于年轻群体较慢,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并跟上广场舞锻炼的整体节奏,故失去了锻炼后对身体的掌控感以及完成体育锻炼的成就感,因此未能对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老年人在参加广场舞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社会支持水平的提升,并注意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的积极作用,使广场舞锻炼真正成为预防并降低死亡焦虑的有效手段。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广场舞锻炼、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死亡焦虑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在广场舞锻炼和老年人死亡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在广场舞锻炼和老年人死亡焦虑之间起完全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广场舞锻炼的老年人死亡焦虑水平更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水平更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体医融合”重点强调以体育锻炼治疗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体卫融合”更强调主动健康,尤其是在我国面临人口倒金字塔、老龄化严重的社会背景下,探索发展体育锻炼促进健康模式,推动体卫融合向基层的覆盖与延伸,增加广场舞锻炼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率就承载了更大的战略意义。

5.2 建议

1)在老年人群体主动参加广场舞锻炼的基础上,对广场舞锻炼的组织进行督导和管理,促进广场舞锻炼组织的良性发展和规范化。迎合老年人的锻炼需要,引导老年人增进对广场舞锻炼的认识,增强老年人的锻炼意识。普及广场舞锻炼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相关知识,举办广场舞锻炼系列活动,提高广场舞锻炼组织的公众知晓度。

2)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是广场舞锻炼和死亡焦虑关系中的两个重要中介变量。建议老年人在参加广场舞的过程中,重视广场舞锻炼对社会支持水平的提升作用,在锻炼的过程中积极地认识新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加强与其他广场舞锻炼参与者的联系,提高自己的社交网络质量。在延续广场舞锻炼动作简单易模仿特点的基础上,社区和组织者应加强对老年人广场舞锻炼强度和锻炼总量的合理指导,使老年人更容易加入并完成广场舞锻炼,进而提高老年人掌控身体的信心,达到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

3)目前广场舞锻炼的内容还相对较少,大多以优美的舞蹈形式为主。社区和广场舞锻炼的组织者应继续尝试更多的广场舞种类,创作出如“行进操”或男女合作的交际舞等更加吸引老年男性群体的锻炼内容,为老年男性群体在参加广场舞锻炼时提供更多的选择。

6 研究不足

本研究丰富了广场舞锻炼和死亡焦虑的研究内容,但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采用横断研究无法证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今后需进行纵向干预实验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作进一步研究。其次,研究只考虑了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老年人广场舞锻炼与死亡焦虑的中介效应,但现实中不排除还存在其他的中介变量,如老年人参加广场舞的锻炼动机和人格特点等,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中国北方地区的老年群体,但中国土地面积辽阔,地区间文化差异明显,未来还需要增加对中国南方地区广场舞锻炼的研究,并探讨广场舞锻炼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机制。

猜你喜欢
量表效能体育锻炼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地方机构改革“+”与“-”——减的是机构,加的是效能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