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治理特点对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2-11-22 16:04李祥虎丁晓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发展

李祥虎,袁 雷,丁晓梅

(1.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3.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人类命运受到严重威胁,作为一个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这次疫情使得全球呈战时状态,人类的生活被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新冠肺炎病毒的破坏性给世界各个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创,体育界也深受影响。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推迟举办,在奥运历史上开创了先河,奥运赛场几乎没有观众观看的情况使本届奥运会陷入窘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靠党和政府的迅速反应,疫情得到控制。同时,中国还协助其他国家进行疫情防控,国际社会惊叹中国气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和中国治理优势。独特的政治治理特点使得中国能够做到将新冠疫情带来的伤害降至最小,这一点是国际社会上其他国家基本不能办到的。在独特的国家治理理念的影响下,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疫情的突发,东京奥运会延期,加之奥运会面临“无城来办”[1],使奥运的发展与传承陷入两难境地,让奥运赛事衔接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中国治理优势显著。本文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治理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治理特点、大国担当治理特点、弘扬民族文化治理特点、改革创新治理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治理特点6 个方面解释中国政治治理特点对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这对奥运会未来发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万物的可持续性、生命的延续、事务的延续,可持续发展是时代潮流,是不可逆的必然趋势,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目前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界、政界、文化界等,当然也包括体育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制定了《奥林匹克2020 议程》(Olympic Agenda 2020)最新改革方案,将可持续办奥运的理念贯穿整个奥运赛事周期。奥运赛事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全球的一个共同目标,而目前学术界对奥运赛事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性问题缺乏足够的研究,这不利于指导各国政府对奥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度辨析。因此,系统地研究如何将可持续理念彻底贯彻到奥运赛事中非常必要。回想中国政治治理影响下为奥林匹克事业奉献有助于一场又一场体育盛会,中国对奥运会的申办、筹办、举办有着突出的贡献,加之中国抗击疫情的重大举措,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国治理特点下奥运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蓝图,从中获取从外在到内在的变革新思路。

1 中国政治治理特点优势及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1.1 中国政治治理特点优势

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2]。疫情突发,党中央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果,充分展现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反观以美国为首奉行“资本至上”准则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其政治体制弊端暴露无遗,应对措施漏洞百出[3]。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打着如意算盘,破天荒的做法让人匪夷所思。他们或指挥办事不力,或者不作为,完全背离民主、自由之真谛,弃人民生命安全于不顾。而中国在自己的治理理念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靠着“全国一盘棋”的作战计划,打赢了疫情保卫战。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马丁·雅克敏锐观察到中国制度卓越的管理协调能力,他曾指出:“中国制度所具有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对全国资源的调动能力,是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4]此外“一带一路”“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等,都彰显着中国的国际担当,以及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大无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及国家治理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6]。中国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表现出了优越的、先进的治理理念,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1.2 奥运会可持续发展概况

可持续发展是得到人类普遍认同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联合国曾多次召开可持续发展大会,致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奥运会作为奥林匹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生态、环境、经济方面能够产生重要的价值,理所应当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如奥运会在举办前对环境等要素的考量,以及奥运会举办后的奥运遗产传承保护,都将是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路线。对此,国际奥委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作出决策时,应确保可行性,力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影响[7]。《奥林匹克2020 议程》的颁布使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改革阶段,该议程提出了新时代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模式。纲领性文件的相继颁布为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目标与任务,文件本身也积极融入可持续发展系统中,进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8]。作为奥林匹克运动领导者,国际奥委会借助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力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领导组织成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贡献“体育模式”[9],以此来呼应联合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奥林匹克运动势在必行。事实上,国际奥委会对申办城市已经明确要求,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完全嵌入奥运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届奥运出现的重大议题、重点问题,奥林匹克官方第一时间发声,用一次次行而有效的方式记录着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历程。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下,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但关乎国际奥委会的改革进程,更影响举办城市的地位以及健康奥运的可持续发展[10]。

2 中国国家治理特点对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1 中国共产党领导治理特点对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彻彻底底地重新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才告别了“一盘散沙”的局面,告别了被压迫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能够勇敢地站起来,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与汶川大地震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无法阻挡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正是得益于国家制度的优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统一部署,依法管控社会秩序,基层治理实施网格化入户联防联控机制[11]。WHO 总干事谭德塞先生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12]而国际社会上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印度等,存在多个政党,统一基础薄弱,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奥运会的举办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小事,尤其对于那些没有经验的国家而言。奥运会是一个复杂的项目系统,涉及到多个子项目模块,从资源的角度来看,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等资源来支持。例如从夏奥会的资金投入来看,2016年里约奥运会投入45.8 亿美元,2012年伦敦奥运会投入149.6 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入68.1 亿美元[13];从冬奥会的花费来看,2014年索契冬奥会花费510 亿美元,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花费64 亿美元,2006年都灵冬奥会花费27 亿美元[14]。当然,资金的投入只是其中一部分,还需要主办国领导的正确认识。例如,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一支由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组成的武装团伙前后杀死11 名运动员,出现短暂停赛情况;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发生自制炸弹爆炸事件,造成两人死亡、100 多人受伤。奥运会期间出现的恐怖事件层出不穷,主要是政府对奥运赛事的不重视,造成奥运会史上的骚乱和失败[15]。因此,要想成功举办奥运会,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主办国家领导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能够组织调动国内的“人财物”,使全国上下一条心。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的举办离不开国家电网、中国人保财险、中国移动通信等一众企业的资金支持,离不开数十万志愿者的行动支持,离不开举办地每个人的配合支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迅速拧成一股绳,力往一处使,为北京奥运会成为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奥运盛会作出贡献。这种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需要的是全国人民对国家的配合,需要的是国家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核心,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

2.2 人民当家作主治理特点对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始终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这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16-17]。

可持续发展作为奥运赛事组织的指导理念,其对经济、环境、社会3 个维度的影响已经全面体现出来[18],奥运赛事具有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具有人文关怀理念的奥运会。奥运会的这种社会属性与中国政治制度背景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制度特点不谋而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大力倡导“人文奥运”的理念,顺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发展潮流,从人自身、人的生活世界、意义世界出发对人与体育的关系作出了最有力的诠释。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发扬北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推动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维护残疾人权益,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19]此外,北京携手张家口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2022年申办冬奥会的报告里又明确提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20],这是我国始终坚持的“人文奥运”理念。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冬奥会在这3 个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给予高度肯定,直言“北京张家口有能力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21]。

奥运会相关组织虽然一直都在正向引导奥林匹克精神,但还是不能避免奥运会作为有形载体所反映出的负面影响,这使得不少人的人权受到严重伤害,而这些伤害的形成主体则是奥运会举办前期的准备工作。纵观奥运会历史中有关人权的负面影响案例,存在与人道主义相违背的现象。第一,种族歧视与政治暴乱。1936年柏林奥运会,希特勒利用奥运会进行纳粹宣传,为纳粹党的种族言论找到有力的证据证明雅利安人种的先天优越性;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由于花费巨额资金筹办奥运会,导致财政危机,引起社会的极度不满,最终引发反政府运动,政府暴力镇压造成百余名抗议者死亡[22]。第二,强迫迁移、土地征用与住房权被剥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举办前期,有30 000 人被强行要求搬迁,1 200 个公共住房单元被拆除,15 000 名低收入居民只能在城外定居[23]。第三,侵害劳工权益。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媒体披露了在奥运会代表团和裁判员等有关人员下榻的酒店工作的临时工和移民工人在工资和工作时长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24];2010年为伦敦奥运会提供品牌套件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83 家工厂中出现了对工人拒绝使用书面合同、工作人员受到恐吓以及性骚扰的事件[25]。第四,主办城市的小商小贩、流浪者等受到不公平对待。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出现“街道清理”事件,使得9 000 人流离失所,其中绝大多数是非洲裔美国人[26]。以上只是奥运会对于人权的不利影响的一部分,已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的污点,将无法抹去。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历史潮流下的必然趋势,只有将人民权益摆在重要地位的政治制度才能践行好人文奥运理念。

2.3 大国担当的治理特点对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当今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目前,人类社会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国际间的博弈、秩序、格局等进入动荡变革期,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有增无减,世界发展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27]。随着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与时俱进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28]。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到国际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包含安全、环境、卫生、教育等。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达成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作出历史性贡献,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29]。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本着依法、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中国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30]。

近年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举办一届奥运会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奥运会的举办往往意味着亏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奥运会面临无城举办的现象。2016年里约奥运会,曾造成了巨大的财物亏空,在奥运会之后场馆也被废弃了,利用率极低,投入和付出严重不成正比。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承办奥运会不能单单从“收入与成本”的视角思考,更多的应该是从国家担当与国际社会责任的角度去看待奥运会的承办。近几年,奥运会的举办已经和亏损基本挂钩,尤其是冬奥会的举办亏损严重。如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主办方加拿大政府最终的亏损总额达到了50 亿美元左右;根据韩国有关媒体的报道,2018年平昌冬奥会,从奥运会结束到后期场馆的运营与维护费用,亏损达7 700 亿韩元左右。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能够勇于站出并申办冬奥会,这并不是意味着中国就是“冤大头”“没头脑”,而是在经济效益与大国担当之间,中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同促进世界公平与发展”的治理理念,为国际社会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贡献中国智慧。

2.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理特点对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文化传承古老民族,其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本真的文化基因,古代的“民为邦本”再到今天的“以人为本”,社会核心价值引领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表达着人们对整个社会文化的认知和价值追求[31]。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深厚的文化根基,总书记曾多次提到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要坚定文化自信,其语境所传递出的是文化理念与指导思想。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支撑中国申办、筹办、举办奥运会的重要保证。在中国共产党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中国人民文化认同感越来越强,文化自信程度越来越高,这是影响中国成功申办、筹办、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因素。从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气质与精神。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昂扬姿态的背后,不仅是经济实力的支撑,也是文化软实力的支撑[32]。

中华民族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中华民族文化是好客开放的文化,中国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直就有待客之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文化,是万众一心的文化。总之,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中华儿女乐于向世界展示一个冉冉升起的东方强国。举办奥运赛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与渴望,是中华儿女的心愿。奥运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一场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文化魅力等诸多因素的竞争,是一场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竞争[33]。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根深蒂固,使得中华儿女具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国家富有文化魅力。因此,在多样性的中华文化影响下,人民群众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齐心协力举办奥运会,共同打造绚丽夺目的奥运盛况,让世界看到中国的风采。反观一些国家,对于举办奥运会则是全国各界、民众上下意见不一,导致奥运会的举办踯躅不前,原因是国家缺乏凝聚力,民心不齐,更为主要的是缺少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2.5 改革创新的治理特点对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始终在改革创新中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4]中国共产党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寻求发展活力,改革就意味着创新,只有在创新中才能保持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赢得永续发展[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改革创新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有关改革本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性、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需求的适应性,还体现在改革领域的全面性、改革路径的科学性以及改革持续深入的自觉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引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体制改革,使之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的新篇章,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号角,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2020年阶段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写入新时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写进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公众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更高水平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完善[36],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机制、国家监察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新时期奥运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与选择,开创奥运经济新境界的可持续发展,是申奥国家和城市的荣誉,更影响着主办地居民与全球各行各业的发展。北京奥运理念中的“科技奥运”应运而生,是奥运会在巨大经济效益背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驱动,完全对应了《奥林匹克2020 议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Sustainability Strategy Framework)的执行蓝图。北京奥运会中“科技奥运”一词涵盖广泛,可以用广义与狭义区分,用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排列,用横向和纵向划分。广义上讲,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者之间是相互交叉的,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科技奥运帮助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实现;狭义上讲则是现代化的体现,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奥运会之中,将广泛先进的科技成就、科学精神以及科技思维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构筑科技奥运框架的体育盛会[37]。基础活动主要是围绕体育比赛而展开的各项活动,是指北京奥运会的必选项,是此次赛事的重要部分,简单来说,像开幕式与闭幕式、各项比赛组织与观众组织等一系列活动。辅助活动则包括赛事有关的各类活动,为赛事提供保障,如奥运会组委会的组织(内部后勤、外部后勤)活动和主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横向是新兴科技群及其前沿进展,如将信息、生物医药、建筑科技等现代科技技术嵌入奥运会之中;纵向是奥运会的各项服务活动,如衣、食、住、行、购物、娱乐、安全保障等基本的必备内容[37]。正是中国改革创新的这种治理特点,助推了奥运赛事的创新突破,促进了奥运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2.6 可持续发展治理特点对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之一,体育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将继承和弘扬可持续发展理念。体育赛事需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奥林匹克2020 议程》当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持续性的消费与生产。因此应发展本土采购为主体的采购模式进而促进长期的经济繁荣,在资源利用方面则强调摒弃传统的废物管理方法转向循环经济为核心的方法[38]。

奥运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会的社会效益将对其可持续性过程起到模范引领作用。然而,现如今奥运会出现“无城来办”的低潮窘迫,一些发达国家更出现“NO-Olympism”等反对奥林匹克的声音,正是奥运会社会效益可持续产生的差异性问题。一方面,承办奥运会国家侵犯了主办地居民的利益。居民反对承办奥运会,主要原因是举办城市环境影响当地居民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排斥奥运会的承办、举办等。另一方面,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与奥运会之间发生了不协调困局,这里的不协调困局包括“小与大”“公与私”“实与虚”“弛与张”[1]。而出现此困局的根本原因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环境问题将直接影响主办地居民生活与举办城市发展,最终反作用奥运会社会效益的可持续性。然而,《奥林匹克2020 议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明确提出“责任领域”“重点领域”以及框架的意义,国际奥委会开始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不仅对自身有作用,更是向奥林匹克成员国传递绿色发展理念[39]。《奥林匹克宪章》增加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文书,用环境(environment)、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绿色(green)等术语描述奥运会的环境相关问题[40]。1995年国际奥委会正式要求未来所有奥运会候选城市的竞标书中必须涉及举办奥运会的环境相关工作[41]。随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不仅要呈现在规划中,更要在奥运会的实践中得到切实发展[42]。奥运会与举办城市的融合践行了奥林匹克的运动宗旨,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目标下相互沟通与理解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和谐发展。

随着奥运会社会效益中环境文化的推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共处,最终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43]。追溯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奥运基础设施建设与设计等严格遵照环境可持续标准,本届奥运会为奥林匹克运动以及全球的“环境革命”的绿色发展开辟了新篇章。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的冰丝带,实现从“水立方”到“冰立方”的转换,使奥运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为奥运会提供“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对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44]。中国办奥的理念和措施提升了国家的形象,提升了中国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与幸福感,推动了绿色奥运理念在奥运赛事上的延伸,赢得了我国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结语

中国奥运会的申办、筹办、举办有着其特殊的价值与内涵,蕴含着极高的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会的申办、筹办、举办在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丰富的可持续性特征。中国办奥开启了奥林匹克的新篇章,其设计理念聚焦全人类的奥运智慧,为我国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遗产。而中国办奥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绩,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内在原因是受我国独特的国家治理特点影响,中国对奥运会的贡献反映了我国国家治理特点的优越性。本文从中国的国家治理特点出发研究如何举办具有可持续性的奥运会具有重大意义,为探索奥运会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发展
张丽敏:传承路上求新求变求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印刷术的发展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