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在胃肠肿瘤随访中的应用效果

2022-03-22 12:24任爱娜王惠儿陆启文张海强孙凯丽
健康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胃肠出院居家

任爱娜,王惠儿,陆启文,张海强,孙凯丽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胃肠肛肠外科,浙江 宁波 315000)

目前,临床治疗胃肠肿瘤多以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为主,患者手术后需经历长时间的化疗,存在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和机体损伤,且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的相关认知,对化疗等术后治疗措施依从性低,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导致并发症发生率高;且长期治疗增加患者心理负担,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生活质量降低。因此,院外健康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将互联网应用于临床治疗、健康管理日益普遍。微信操作模式较为简单,互动性强,通过建立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间的互动交流,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预后。本研究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探讨其在胃肠肿瘤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年8月—2019年1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胃肠肿瘤患者328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胃肠肿瘤,且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②资料完整且依从性好;③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严重精神障碍、沟通障碍患者;③患者及其家属均无微信号码。采取随机单双数法将32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4例。对照组中女79例,男85例,年龄38~72岁,平均(54.32±7.68)岁;胃癌93例,肠癌71例。观察组中女80例,男84例,年龄36~73岁,平均(54.79±7.72)岁;胃癌91例,肠癌73例。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传统护理随访 对照组患者出院前1周接受健康宣教,课题组成员通过健康知识讲解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技能;出院前向患者确认复诊时间、地点及相关联系人电话等基本信息并发放胃肠肿瘤居家护理手册;患者出院后每半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居家疾病康复情况,通过电话答疑解惑,针对患者问题安排入院复诊等。

1.3 “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随访

1.3.1 建立“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主管医生、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士及网络工程人员,小组成员集中学习肠胃肿瘤相关疾病知识,包括病理生理、随访护理知识,跟随网络程序工作人员学习微信相关操作,与心理指导老师学习沟通交流技巧。

1.3.2 建立档案 在患者出院前由小组护士建立患者档案,收集基础信息、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医学诊断结果、临床治疗方案、临床用药记录、主治医生、出院时间、出院指标数值等项目。

1.3.3 微信平台构建 创建胃肠肿瘤康复公众号及微信群,确保患者、家属关注公众号及进群,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公众号的使用方法,讲解患者及家属需要配合的要点,针对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着重向其家属讲解,确保家属完全了解“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运行和配合要点,以帮助和督促患者进行正确的居家护理;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的基础信息上传至微信平台,医护人员及网络工程人员依据患者相关信息进行胃肠肿瘤术后护理资料的编写,资料编写应当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录制相关居家护理视频上传至微信平台供患者及家属学习。

1.3.4 微信平台运行 微信公众号运行后每周至少推送2篇胃肠肿瘤相关文章,包含疾病知识、居家护理、饮食指导等;微信群里每天以图片、语音等形式发布胃肠肿瘤治疗、护理等相关内容。小组成员实行轮班制度,每日13:00—17:00于微信群内语音或视频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纠正错误认知。必要时进行家庭指导,使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确的居家护理,提高患者依从性。针对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由其家属对其展开健康宣教和居家护理,帮助并督促患者正确护理,以保证不同年龄、文化层次患者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的受益程度无差别。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患者复诊时间,协助患者进行复诊相关工作,确保患者及时入院复查。

1.3.5 定期沙龙 定期召开座谈会,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宣讲手册,内容涵盖胃肠肿瘤疾病相关知识、护理的理念、出院后生活护理的基本技巧以及日常生活中需特别注意的事项。组织患者分享自己出院后的生活和护理经验,加强患者间的沟通交流;亲切热情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和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针对患者性格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释放压力、排解负性情绪。

1.4 观察指标

1.4.1 心理状况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调查,SAS评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症状,SDS评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症状,量表评分越高患者心理状况越差。

1.4.2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认知、情绪、躯体、社会及角色功能5个维度,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3 并发症及满意度 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肠梗阻、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顽固性腹泻。随访6个月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包括护理态度、护理知识和问题解答3个维度,总分均为100分,<60分为不满意,问卷由患者独立填写。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情况 出院时,2组患者SAS、SDS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访6个月后,2组患者SAS、SDS总均分低于出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出院时,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oints)

表2 干预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all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2.3 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 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有出现肠梗阻、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顽固性腹泻,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3.41%)低于对照组(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951,<0.001)。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对护理态度、护理知识、问题解答满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随访6个月时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follow-up ca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论

胃肠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和长期的化疗,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且在居家护理过程中,因对护理知识及方法的认知不足、缺少医护人员监督,导致很多患者不遵医嘱进行院外健康管理,进而致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以健康为中心、以提高患者健康管理依从性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院外健康管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健康管理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医患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离院后仍能及时掌握其病情进展情况。其中,微信因其操作便捷、互动性强被广泛使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的使用在医患之间架起一座交流的桥梁,患者能够通过微信平台随时询问疾病相关问题;而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语音或视频解决患者的问题,对其进行药物服用、饮食等指导;同时还能及时提醒患者定期回院复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定期沙龙可以促使患者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分享护理经验的同时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还可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后,相比予以传统护理随访措施的患者,接受“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随访措施患者的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说明该随访措施通过加强患者、医患之间的交流,能使患者更好地掌握护理知识及技巧,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促进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的明显改善,提高其依从性,进而促进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及微信群的实时咨询解答,强化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居家健康管理的认知,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明显提高,进而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随访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胃肠肿瘤患者的随访中采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肠出院居家
居家的日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微生高的往事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