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静
摘要:目的:研究危重症新生儿行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治疗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8年4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危重症新生儿,“随机抽样法”分常规组(常规治疗,n=30)、泵注组(常规组基础+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n=30),2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入院时比较2组危重症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72h后与常规组比较,泵注组危重症评分更低;泵注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76.67%),泵注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26.67%),x2=5.1923,4.3200;p=0.0226,0.037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治疗危重症新生儿可减缓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崇。
关键词:小剂量多巴胺;危重症;新生儿;临床疗效;不良事件
研究表明[1],婴儿出生后,接生者对新生儿肤色、肌张力、脉搏及呼吸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健康新生儿判定标准为7-10分,若评分低于4分则为危重症新生儿,具体是指:新生儿被感染或发生窒息后,不同程度损害多个器官功能、且疾病持续进展,极易危害新生儿生命安全,故早期如何提供对症治疗、成为临床所关注热点。鉴于此,本文分析危重症新生儿行对症治疗的价值,汇总: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本院2018年4月-2020年6月收治60例危重症新生儿纳入研究,泵注组(30例):男女比例18:12,日龄5min-46h,均值(20.14±3.59)h;出生体重1.2-4.3kg,
平均(2.34±0.29)kg;胎龄30-41周,平均(34.21±1.56)周;常规组(30例):男女比例16:14,日龄5min-47h,均值(20.35±3.62)h;出生体重1.3-4.4kg,平均(2.62±0.34)kg;胎龄31-42周,平均(34.39±1.68)周。P>0.05、可比较。家属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与新生儿定义相符,转入科室时出生时间<48h;②入院时已完善新生儿评分;③日龄1-45h;④有完整资料。
【排除标准】①自身存有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疾病;②家属原因非计划出院;③伴有先天性疾病;④用药禁忌症;⑤中途转院。
1.2方法
常规组(常规治疗):给予抗感染、纠正酸碱紊乱、水电解质紊乱及保暖等常规疗法,配合吸氧、维持能量及呼吸支持等,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干净、保证呼吸道通畅,对各脏器功能起到保护等。
泵注组(常规组基础+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常规治疗同常规组,在患儿入院后联合持续泵入2ug/(kg.min)多巴胺(厂家: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2492),持续用药72h。
1.3观察指标
危重症评分:根据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对新生儿危重症评估标准[3],总分100分,非危重>90分,危重70-89分,极危重<70分,得分越低越好。
临床疗效:显效:症状消退,生命体征平稳;有效:症状减缓,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无效:病情加重[4],有效率= 。
不良事件:记录2组发生低钙血症、脏器功能衰竭及死亡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excel表整理,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 ),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危重症评分
入院时比较2组危重症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72h后与常规组比较,泵注组危重症评分更低,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
与常规组比较,泵注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2。
2.3不良事件
与常规组比较,泵注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2],危重症新生儿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疾病持续进展则引起低钙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基础条件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等,在疾病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危重症新生儿为保证气管正常供氧需求,多会在全身血流中重新分布、减少胃肠道血流,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发生。
本研究示[3]:①泵注组危重症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患儿因病情重、预后差等特点,不同程度影响治疗进展,故提供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可控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水平,利于促进疾病转归;②泵注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更高(P<0.05),分析:患病后患儿体征不稳定、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因素,增加感染风险,故提供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可减轻不适程度、稳定生命体征,对多脏器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③泵注组较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说明本文与简秋萍[7]文獻相似,因此提供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可对患儿胃肠道循环状态加以改善,减轻危重症程度,增加钙离子内流、降低低钠血症发生风险,促进机体脏器功能尽早恢复。
综上所述:危重症新生儿行早期持续泵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可减缓不适、稳定病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何劲松.分析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对小儿重症肺炎的辅助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情况[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022):314-315.
[2]王博雄,张子友,吉张艳.小剂量多巴胺治疗窒息后肾损害临床疗效及对新生儿呼气峰流速值、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 2019, 48(1):3.
[3]张毓娴,蔺婧,齐薛浩.小剂量盐酸多巴胺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 2018, 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