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思政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中的应用

2022-03-22 21:16杜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思政财务

杜静

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则应该体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书育人的职责重心偏移到育人上,内化育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以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为标准深度挖掘教育主导的内涵。课程思政是在课程中体现思政,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是新时代对教师品德育人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教师发挥教育主导作用提出的指导方针。

本文涉及的《会计信息化》“固定资产增加的业务和财务处理”是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总账管理密切关联,与供应链、薪资管理相对独立,课程思政具体体现在帮助学生建立会计知识体系、结合实践扩充课堂内容、依据行业规范和企业岗位职责安排并评估活动三方面。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依据思政思路重塑教育教学目标。

教师要结合课程业务财务一体化属性和固定资产增加任务的特点,把思政元素从知识和技能中提炼出来,组合或分解成思政教育目标后再融入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以固定资产增加的知识点作为基础知识,以固定资产减少和变动的知识点作为拓展知识,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对比固定资产的日常工作,建立固定资产的知识架构;能力目标,固定资产增加的业务及财务处理通过教师言传身教,让学生从观摩到操作、从发现问题到处理问题都能体现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或提升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固定资产增加的认识和感受要尽可能对接企业工作实情和要求,目的在于让学生从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的高度上感知固定资产增加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结合工作任务理解固定资产增加的业务和财务处理岗位的职责设置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体现思政教育,可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目标的整体水准。

第二步,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育教学目标。

全面深入的学情分析需要搜集有代表性的信息、细致归纳问题、精准分析诱发原因。分析学生要从基本情况、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六个角度分别进行。《会计信息化》是对高年级开设的会计专业核心课,学生在学习中掌控情绪主要取决于性格,性格沉稳的学生容易做到遵守规矩,但缺乏创新和变通,活泼好动的学生思维活跃,却忽视工作标准的意义;学生因为不想工作或家长督促形成了被动学习的状态,致使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不足;学生学习方法形式单一,学习缺乏计划和坚持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不明显;学生积累专业知识的过程缺乏思考,导致专业知识架构不完整或不坚固,技能训练强度不够,没有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结合学情分析的结果,应该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调整成找出固定资产增加任务产生的凭证的名称、类型、顺序、属于业务还是财务、任务处理的流程及要求;过程和方法目标调整成可以说出教师示范的业务财务处理的重点和容易出错的点,在实操中检验对观摩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模仿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调整成工作要求参照企业要求,反思按步骤推进任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认识不按要求工作可能引发的麻烦。整体的调整原则是把握思政教育的具体性、可操作性、与专业教学的同步性。

第三步,设计教育教学内容。

固定资产增加的任务涉及采购业务员、库管员、会计、出纳、财务经理五个岗位的采购业务、入库业务、财务生成或填制凭证、财务付款等步骤,企业固定资产增加的形式通常有“购买后直接增加”、“购买及安装后增加”、“批量购买后直接增加”,其对应的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流程大体一致,在细节上略有不同,直接增加的处理是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另外两种工作要根据操作任务的学生的情况,设定为难点或拓展。重点和难点均包括固定资产增加涉及的凭证和账簿的类型、内容及填制要求,凭证和账簿处理的工作流程,错误处理的影响及修正。教师应立足企业实际经济活动的发生背景、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要求开展教学教育指引,尽可能让学生真切体会“身负业务或财务岗位职责、履职完成本职工作”。

第四步,实施教育教学过程。

《会计信息化》主要选用任务驱动法,有会计特色的思政教育也是按照明確任务、分析任务、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分步推进的。本文仅分析任务实施环节的教师活动:

明确任务——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任务的明确程度(固定资产增加的类型、任务特点、软件功能分布位置),引导学生补充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引领学生认同“准确初判企业经济业务类型及特点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教师可以标出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变动的概念的关键字,让学生找出固定资产增加的特点,初步区别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变动的区别,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知识架构,教师还应简单提及固定资产增加工作的行业评估标准涉及哪些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工作要求与工作难度的对应关系。

分析任务——教师通过示范任务展现企业在固定资产增加工作中需要关注什么、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非实操环节对企业增加固定资产的工作有直观认识,教师转换工作岗位按步骤演示任务时,结合企业岗位职责向学生解读固定资产增加的业务处理流程和财务处理流程,明确提醒学生岗位转换结点的操作要点。

任务实施——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自主操作,检验学生在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实效,发现学生在理解经济活动和实际处理方面的问题,结合企业的工作要求和标准,指导学生纠正理解的偏差,修改错误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细微的工作差错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任务评估——教师充分对照企业财务工作的岗位要求和学生实训任务的情况,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操作与企业实际工作的差距,可以结合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模式及内容评价学生固定资产增加工作的完成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中的工作任务贴近企业实际工作,体会课堂上的专业学习对未来实际工作的意义。

第五步,评价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评价教育教学目标设置及调整的合理性,一方面是要与学情相符,另一方面是要与思政教育主导的要求相符;教师评价教育教学内容划分边界的清晰性,重点和难点应该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分别体现难度上的差别;教师评价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效果的渐进性,思政教育的效果应该随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逐渐显现,到课堂任务结束时能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认识体系。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化思政财务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