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图书馆工作的重复性、枯燥性使得馆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馆员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就有可能会消极对待工作,这样势必会影响图书馆发展。文章选取 285篇CSSCI 期刊的相关文献为样本,通过高频关键词词频分析、共词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以及中心度分析,梳理出国内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研究的主题与趋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倦怠、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是目前国内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主题研究的热点,青年馆员、心理干预、快乐工作是其未来研究的重点。文章还就如何减少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现象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职业倦怠;知识图谱;共词聚类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2-0167-04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或“职业衰竭”,通常被视作一种极端的压力症状,一般是指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因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身心不适、情感封闭的亚健康状态。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已经影响到图书馆馆员(简称“馆员”)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图书馆服务质量,给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危机[1]。图书馆工作的重复性、枯燥性使得馆员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如何提高馆员的职业成就感与职业认同感从而推动图书馆业务发展已是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分析法,通过对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主题研究的重点文章进行分析,对国内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预判其今后发展的趋势,以期为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期刊子库,检索条件以高级检索中的“主题”为检索点,期刊来源类别为“CSSCI”,以“职业倦怠”并含“图书馆员”为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时间选定在2010年至2020年4月10日,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95篇,排除学术会议通知、启事等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后得到285篇文献。将题录信息保存为NoteFirst格式的数据(包括作者、关键词等主要信息),然后将这些题录数据导入到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中进行处理,经过删除、合并等处理过程,最终选取出现频次不低于18次的36个高频关键词。
(二)研究工具
本文主要采用Bicomb2.0、SPSS13.0软件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进行分析。
(三)共现矩阵与相异矩阵的构建
本文先利用Bicomb2.0软件对36个高频关键词两两配对构建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如表1所示),再用Ochiia系数法把共现矩阵转换成相关矩阵,然后用1与相关矩阵中的每个数值相减,得到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如表2所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国内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研究主题的聚类结构
通过聚类分析关键词之间的类团关系,可以反映国内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与趋势。将表1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UCINET6.0软件中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图,如图1所示。将表2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导入SPSS13.0软件中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图谱,如图2所示。
根据系统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法,国内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研究领域表现为以下四个聚类结构。
1.职业倦怠与激励机制
此部分包含的高频词有高校、高校图书馆、职业倦怠、激励机制、心理障碍、青年馆员、女性馆员、流通馆员等。国内主要集中对高校图书馆中的青年馆员、女性馆员、流通馆员的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其出现职业倦怠的心理障碍,以及如何利用相应的激励机制帮助其克服工作中所产生的职业倦怠情绪,从而使其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图书馆的工作中。
有关调查结果显示[2],我国女性馆员占图书馆工作人员总人数的75%以上,这不难看出女性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研究关注到女性馆员的职业倦怠,从女性馆员生理、心理状况的特殊性分析了职业倦怠的内涵及表现,提出了克服女性馆员职业倦怠应该着力于采取增强人文情感与提升业务素养相结合的策略。
随着图书馆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高学历的青年馆员得以不断充实到图书馆馆员队伍中。这一部分馆员很有可能被分配当学科馆员来开展专业性强的学科服务,但是由于社会对图书馆馆员的认知只停留在借书还书的层面,从而使得高学历馆员仍然不被学科服务的专家所认可,出现了难以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的现象,这样也会导致高学历的青年馆员出现职业倦怠。
2.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此部分包含的高频词有原因、应对策略、措施、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职院校等。相关研究对各个层面的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国内学者将中国文化特点与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相结合,开展更具中国特色的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与论述。社会职业认可度不高、图书馆管理制度落后、馆员职业成就感缺乏、馆员业务素养较低、工作的枯燥与低创造性以及劳动价值与职业报酬相背离都是导致图书馆馆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
国内学者将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3]:(1)社会因素。社会对图书馆行业的认知带有偏见,认为图书馆工作仅仅只是简单的借书还书,是极为简单且容易胜任的工作,不需要高学历,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4]。这种认知的偏差使得馆员认为自己的工作与简单的体力劳动无差别,工作毫无成就感,心里充满着自卑的消極情绪,从而对工作产生反感与倦怠。(2)职业特点。图书馆工作的单调与枯燥,馆员个人的发展空间较小以及固化的管理制度与模式等都使得馆员在自身职业中难以获得追求事业进步的动力,从而对工作失去热情并产生职业倦怠感。(3)个人因素。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具有层次性,馆员在服务高层次专家时会因自身的业务素质不够而产生紧张与焦虑感。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图书馆工作对计算机技术使用的要求越来越高,馆员会因缺乏这些知识技能而感到焦虑不安。他们在工作中难以找到快乐同样会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3.职业倦怠心理的管理与干预
此部分包含的高频词有心理干预、图书馆管理、职业生涯、心理健康、柔性管理等。借鉴国外通过问卷调查、量表测试对馆员职业倦怠、个人价值、个人成就动机以及焦虑的分析总结出如何建立一套对馆员职业倦怠进行干预的长期有效的措施。比如:合理分配馆员的工作量,有效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开展馆员间的业务竞争等;同时可以对馆员开展行为认知训练与调节或通过专业机构对馆员实施诊断评估,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制订一套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更有效地帮助有职业倦怠的馆员形成积极健康的工作心理,提高工作效率。
4.馆员职业认同感
此部分的高频词有快乐工作、职业道德、职业幸福、探析、人力资源管理等。由于图书馆工作具有单调性、重复性、服务性等特点,因此馆员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职业倦怠。同时由于图书馆创收较少,馆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馆员在工作中难以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因此馆员的职业认同感比较缺乏[5]。
(二)国内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的研究趋势
特征根向量是刻画行动者中心性以及网络中心势的一种标准化测度,特征根向量值越大,表明其在该网络中的位置越靠近核心位置。中心性的3个指标(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可以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某个研究领域中,点度中心度较高的节点通常代表着当前的研究热点;如果点度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较低,那么中间中心度较高的节点则代表着新的发展趋势。
将表1所示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到UCINET6.0软件中,使用MultipleMeasures功能即可得出中心度指数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职业倦怠、图书馆馆员、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的特征根向量较大,说明现阶段它们处于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研究领域的核心位置。同时,心理干预、快乐工作等高频词的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相对较低,而中间中心度相对较高,表明这些高频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国内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的研究重点
通过共词网络分析可以直观了解某一研究主题的成熟度、知识结构、研究规模与整体特点等状况。本文将表1所表征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到UCINET6.0软件中,利用NetDraw绘制出高频关键词社群图,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职业倦怠、图书馆馆员、应对策略、高校图书馆馆员处于网络图的中心,说明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主题在馆员职业倦怠研究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2)原因分析、激励机制、职业幸福感、柔性管理、女性图书馆员等研究主题处于网络的中间位置,表明目前正在努力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帮助馆员有效克服职业倦怠。其中大多数研究都对女性馆员的职业倦怠做了较为深入的探析。(3)心理干预、职业道德、工作满意度、快乐工作、流通馆员、青年馆员等处于网络的边缘,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较少,相关研究较少。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共词分析法对近年来国内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其馆员都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馆员所表现出的职业倦怠,研究者探讨了相关的应对策略及激励机制。基于对中心度的统计分析,今后国内的相关研究趋势是对青年馆员职业倦怠的探析、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干预以及增强馆员工作快乐感与幸福感的措施。
加强对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的干预,帮助馆员减轻实际工作中的焦虑情绪与压力,克服自卑感,提高其职业成就感与认可度,从而有效地控制职业倦怠所带来的负效应。其应对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开展分层督导。馆员的职业倦怠存在年龄差异。刚到馆的青年馆员往往期待发挥专业优势,为图书馆的建设做积极努力,他们充满了自信与朝气。但部分中老年馆员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工作不积极,缺乏事业心与进取心。这会严重影响到青年馆员的工作态度与职业认可度。此时,应根据馆员馆龄进行分层管理:馆龄3年以内的馆员为青年组,4~6年的为中青年组,7~10年的为中年组,10年以上的为老年组,针对每个组所表现出来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与干预措施。比如对青年组馆员的积极性进行保护,鼓励他们通过多钻研业务来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帮助他们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开展图书馆职业认知素养培训,让他们在从业之初就认识到图书馆的工作受人尊重,可以实现馆员的自身价值,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有效地降低青年馆员的职业倦怠程度。对于中青年组可采取相关的业务竞赛或业务轮岗制度,让他们不断从新的工作中获得动力与源泉,从而有效地减轻其职业倦怠感。对于中年组则鼓励其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在馆内开展业务交流讲座,把自己长期积累的业务经验进行分享,从而增强其自信心,有效减轻其职业倦怠感。改善老年组馆员职业倦怠状况的方式主要是引入心理咨询专家对其进行专业疏导。
二是实行业务与科研并进。图书馆是服务性、学术性和教育性三位一体的社会文化机构,其职责主要是传承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文献、科学技术以及对文献情报资料进行开发利用,包括引进、消化吸收、整理、传播等。但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图书馆的服务性而忽视其学术性,认为图书馆就是一个服务单位 [6]。因此图书馆馆员要在开展服务性工作的同时开展学术性研究。高校图书馆更应该大量开展学科服务,让学科馆员嵌入科研团队中,全程跟踪课题进展并为其提供精准的知识性服务,提高服务的档次,从而逐步改变图书馆馆员在大众心里的形象。
图书馆自身也应开展科研建设,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鼓励有能力的馆员进行科研课题申报,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撰写科研论文,以此來促进图书馆馆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此外,图书馆可联合院校对图书馆优秀科研工作者进行奖励,鼓励年轻馆员积极投身于图书馆的科研建设中,推动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成立特色心理督导组。职业倦怠来源于心理问题,馆员的职业倦怠已严重影响到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危害性不容再忽视。图书馆应成立具有图书馆特色的心理督导组,其组员不但要有心理学专业的专家,从心理学方面找到其出现职业倦怠的根源,还要有来自图书馆界的业务精英、积极分子,从业务方面找到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从而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这样也能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和谐的人文工作环境,让馆员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
总之,职业倦怠在图书馆馆员工作中普遍存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避免,有效地提高馆员的地位,努力协助馆员提升职业成就感和认可度,同时加强对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使之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乐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吴漂生,冷选英.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7):22-23.
[2] 殷占兵.职业怠倦:高校图书馆员的隐形杀手[J].图书与情报,2004(4):74-77.
[3] 王芳芳.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职业倦怠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3(13):194-195.
[4] 吴红英.人本管理在图书馆流通馆员心态调整中的运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53-154.
[5] 牟萍.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心理枯竭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5(5):75-77.
[6] 张馨.高校图书馆员工职业倦怠问题解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6(3):55-57.
[收稿时间]2020-08-05
[基金项目]四川学术成果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四川老年医学学科影响力动态分析”(SCAA18-035)。
[作者简介]张容(1979—),女,四川人,硕士,副研究馆员,信息服务部主任,研究方向:信息素养教育。
sdjzdx2022032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