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2-03-22 02:01李粉
高考·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理论性实践性思政课

摘 要: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三观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授上,将提高考试成绩当作主要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将学生放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并不感兴趣。鉴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本文从内涵、辩证关系、问题、策略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性;实践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因为思政教学体系是否完善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思政教学体系的完善,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八个统一策略,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大课堂进行结合,要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鸿鹄之志,让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学习,不断奋斗。

一、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怎样的内涵

(一)理论性内涵

在思政课中,理论性属于一种内在属性,说的是思想政治课程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当作根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最新的理论成果,要将思想政治课程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体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经济与社会》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原理,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阐释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政治与法治》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哲学与文化》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解析不同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法律与生活》聚焦公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行为;《逻辑与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要求,把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方法。由此可见,思政课并不是单一的政治知识教学,而是要帮助学生将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来,而这一知识体系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性。

(二)实践性内涵

在思政课中,实践性属于一种外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思政课可以解决这样的根本问题: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要通过怎样的方法培养人才,要为谁培养人才等。思政课的实践性不仅指的是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还要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体现在思政课中。要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学生将科学理论内化,并体现在日常的交往中。

二、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有怎样的辩证关系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强调的是这样的过程: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第一,因为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对事物有所认知,而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理论到实践这一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批判。如果没有进行实践,那么这些理论知识就只能被称作谬误了。第二,理论是可以反作用于实践的。通过实践,可以获得新的理论知识,如果再次运用理论知识可以进行新的实践的指导。由此可见,实践——理论——实践——理论这一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2]。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可以让学生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后成为一个“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可以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达成。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本质并非始终不变的,在国际中,能够让所有人、时代与社会适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统治阶级对特定价值观进行传播、对政治地位予以巩固、对社会成员做出规范、是社会维持稳定的一种时代产物。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实践性的本质特点。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要是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思想心理教育,并在持续的改革与实践中不断反复实践、检验,加以明确,以坚定理想信念。

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期间,社会实践课的增设极为关键,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对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人数相对较多的特征做出考量,在实践阶段,可在不同的专业中选择优秀的几名学生参与到户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在结束实践活动以后,增设学生之间的汇报交流课堂活动,确保所有学生均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收获切实的体验及感受,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提高。在实现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例如: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博物馆或者是纪念馆等具备爱国主义气息的教育场所展开参观、交流学习,也可以针对某一社會现象或者是社会问题做出实地调查,并且采取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与同学、教师之间展开沟通与交流。

三、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有怎样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理论性

思政课的教材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涉及的知识点过于生涩。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会进行详细的讲解,会将理论知识进行灌输。然而,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学生没办法将知识理解、掌握,甚至还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就算有学生理解了理论知识、掌握了理论知识,也只能勉强应付考试,并不会运用知识[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是老旧的,并没有将现代化的技术运用起来,没有让学生进行实践,没有让学生进行影视欣赏,所以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进行思政课学习。

(二)去理论化倾向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不少教师走上了改革创新的道路,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统一。但是,在当前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去理论化倾向。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上思政课的时候会将事情的讲解当作重点,并不会讲理论。说白了就是教师会将各种各样的案例利用起来,简单地描述现象但是并不会详细地进行理论分析。比如:教师经常为了让学生能够发现思政课的乐趣所在会将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的案例利用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但是分析完后,教师认为这就可以了,并没有考虑到理论知识的再次讲解。又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没有将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好,导致播放完视频后就没时间了,理论讲解就这么被忽视了。

(三)教育目标不明确

就思政课而言,教育的初级目标是这样的: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掌握;高级目标是这样的: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化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可以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自主、自发、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但是很多教师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将育人、育才分成了两个模块,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如意,也没有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有怎样的策略

(一)基于党的领导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走上了新的道路,带领中國人过上了好生活,所以党是领导一切的。在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坚持党的领导当作根本。学校领导需要将思政课建设提上日程,需要对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如:给予支持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要将教材中知识的背景、内在联系挖掘出来,要将理论性、实践性相统一,要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完善的、科学的知识结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形成相应的素养。此外,通过思政课,学生可以对国情、党情有一定的了解[4]。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思政课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想要提高思政课的效率,教师队伍就需要加强。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需要得到提高。另外,教师要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皆为思政课的基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规律进行思考,要想办法将思政课理论性提高。那怎样的理论性才算是得到了提高呢?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的挖掘,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在一起。

其次,教师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政课了,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没办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是没办法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的,是没办法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高的。所以,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要想办法将思政课的魅力增强。比如:教师要采用有新意的方法进行思政课教学,要将枯燥乏味的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在一起,要通过真实的案例进行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此外,教师还需要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利用起来,要通过微课、多媒体技术等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做好准备,使学生对思政课产生热爱之情。

(三)联系社会进行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应该与社会课堂相结合。教师需要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要将思政课与社会进行结合。

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将思政课的内在说服力体现出来,要将思政课的外在感染力体现出来,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联系进行分析,要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总结、探索。必要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可以将马克思主义观点利用起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解决,学生的素养可以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培养。此外,因为课上和课下统一了,所以学生会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可以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可以让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得到培养,可以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提高。例如:在“价值观导向作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上,思政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对其所处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并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其中所表现出的哲学道理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程教学设计的育人目标。也可以设计“不同的价值观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有什么作用?”通过开展专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从而把生活现象和哲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全面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四)优化思政教学体系

想要实现思政课的理论性、实践性相统一,教师就需要将完善的思政教学体系构建起来。教师要知道,教学目标是这样的:将立德树人这一目标落实,要将理论知识进行教授,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想要使思政教学体系变得完善,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想办法使理论性与实践性做到动态平衡。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理想、信念,要将爱国、爱党、爱人民、爱集体等当作主线,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要将科学的理论体系利用起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等。通过不断地进行思政课改革,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将新的理论提出来,可以让学生将一定的经验总结出来,可以让学生对思政课的科学性有一定的了解。

高中思政课教学并不只是对知识进行教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成为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基于党的领导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联系社会进行教学、构建思政教学体系,教师可以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才能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才能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培养,才能让学生树立起鸿鹄之志,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奋斗。不过,高中思政课的理论性、实践性相统一的方法不止上述提到的几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思政课的特征、内涵,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究,推进思政课改革。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做好准备。

(五)制订实施高中思想政治微项目

微项目学习法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能够在调查研究的最后实现对最初问题的解答,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微主题的内容以及主流答案进行构建,进而使得每位学生能够在主题探究完毕之后做好相应的职责分配工作,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微项目进行量化。

参考文献

[1]凌小萍.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实践教学实施困境与选择[J].教书育人,2009(6).

[2]王晓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张雪梅.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王盛.关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145.

作者简介:李粉(1987—),女,汉族,山东新泰人,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法学学士。研究方向:思政课程建设、思政课堂改革创新。

2781501705384

猜你喜欢
理论性实践性思政课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关于加强高中化学教育生活性的分析与探究
育儿必读的宝典
提升新闻理论性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