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一
摘要:中国文化渊源流长,文言文的沉淀也历久弥新。如何让现代化教学下的中小学生打好文字基础、读懂文言文,并从中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这是当下正在思考的问题。从小学开始培养文言文的探究精神,树立专业化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为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奠基。现浅谈关于小学阶段以及小升初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使用形成性评价机制,达到真正有效的衔接策略。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引言:形成性评价机制应用在中小学教学中,就是采用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评价意识,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小升初衔接以后的更多发展空间,做到教学相长,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一种思想层面的价值追求。因此,研究小学的文言文教学形式和策略是形成性评价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为以后的小升初衔接方面进行的一种有效且高效的普遍应用。
1、意义和目的
文言文是我国深厚的文学素养之一,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统编教材也不断更新,为中小学生奠定了相对良好的基础。
古文的理解和应用颇为讲究,中小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会出现畏惧和退缩的现象,这对学生素养提升有着不利的影响,同时造成分析能力、自主意识的部分不完善。因此,学好文言文不仅仅有益于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提升自我的学习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2、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1.引导和激发。小孩子的思维比较跳跃,不局限于死板的知识,善于创新和任凭感觉学习,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先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对一些寓言故事的讲解用文言文诠释出来,对“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一系列传说或者寓言故事进行详细的描述,使他们能够逐字逐句感受到文言文的运用。
2.理解与想象。文言文的理解本就晦涩,小学的课本里选取的文章相对而言较为清晰,但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来说有一些复杂,這时候要注意到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尽量避免教师的思想附加到学生的教学中,采用柔和委婉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去文章中探索。例如《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文章所提到的哲理性并不是一定需要去理解,注重他们之间的对话方式,让学生更有相似感,更加符合学生们的思想。正是因为学生们能体会到故事中的乐趣,才会开始想象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以此类推对能够对应到每个文字上。
3.朗读。在理解一篇古文时,最好的办法是先开展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人在这方面的领悟中可算透彻。基于引导和激发的策略,开始对文章进行朗读,慢慢领悟到其中的含义,这是一个有效的自主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全文的停顿做标注,抑扬顿挫地读出来,而后让学生自我朗读。文言文中的“言”有着简练的特点,让学生朗读中兼顾主旨背景,慢慢品出文中语言的韵味从而记住文章的大概内容。
4.讨论和分享。教学的策略和研究,不单单靠教师的苦口婆心去施行,学生一个人的思维也无法做到高质量的学习。学生在衔接阶段可以将不明白或者不合理之处提出来,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以达到更舒适的文言文学习氛围。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做到形成性评价机制下的进一步创新。
5.积累与提升。教材的准备只是一方面单薄的知识,教师在学生理解和背诵之后,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整合到一起,换一篇或者几篇类似难度的文章让学生自行理解文言大意。诸如此类的方法,可以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不必过分要求词句的准确性,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理解、自己学习、自己感悟,从而对文言文的把握更进一步。
3、小升初的有效衔接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就是指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之间的文言文教学的过渡连接,如果能衔接得好,就能极好地疏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减轻文言文的课业负担,可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文言文[ ]。新课改的提出无疑增加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难度,学生从小学转变到初中的学习也会进一步加大难度,不少学生会因此感到吃力,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会减少,甚至对文言文的抵触会加深。面对这样的情况,形成性机制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要,在听取学生的意见之下,教师们制定出适宜的方案促进小升初文言教学的新模式。
【1】 分析。在小学课改的模式之下,让学生依旧先自我学习,对文章中能读懂的部分自己进行大概的猜测,再由老师讲解几个生僻词的释义,做到对整篇文章的大体把握。
【2】 循序渐进。课程的标准化、教材的选择使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思想能力的拓展等等方面都涉及到诸多问题。只有制定学生能够接受的模式教学,才能够发挥到最大的用处。
【3】 注重表达。古往今来的作品都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了解作者的想法和背景,才能快速的掌握文言文的概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翻译出来,面向同学表述自己的想法,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和思想觉悟性,同时也能更好的使学生奠定语言基础。
【4】 读思结合。小学阶段理解和背诵的文言文,在面对初中篇幅加长的古文,也该归其根本,万变不离其中。以朗读理解为主,进行早期的一个预习,在过程中开始自主学习——翻译和想象,再最后进行巩固和思维开散,多读多看多背,做到读书与思考相互结合。
4、结束语
关于小学以及小升初的文言文研究策略,老师的单方面努力也无法将学生的能力提升起来,在填鸭式教学的反衬之下,我国小学及初中衔接最根本的是,需要语文老师通过文言文教学手段的提高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鉴赏能力。同时,增进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养[ ]。最直接的策略便是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老师进行辅助性引导,培养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思考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苏海军.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初探[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2(12):1.
[2]祝朵红.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J]. 明日, 2021(17):1.
[3]何显强.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26):1.
[4]王开琳. 形成性评价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的实验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5]徐冬玲. 形成性评价机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17(2):1.
316850058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