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蓉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伸,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余,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丰富的阅读积累。如何激发低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提起阅读兴趣,并且开展课外阅读,这是小学语文老师所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教师要想让学生享受在阅读的海洋之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善用资源,营造阅读氛围
小学生因其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难以安心静气的心理特征,所以对阅读这种需要平心静气活动很难提起兴趣,因此对于阅读活动,一直都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读书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教师在教学日常中,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想要做到这样一点,最首要的做法就是善于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阅读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为人师表的职责,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榜样。许多学生在小学这一年龄阶段,都会对教师产生一种盲目崇拜的心理,认为老师是世界上学识最渊博、最厉害的人,老师说的做的都是对的。由于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很大、很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时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学生中起到表率和言传身教的作用。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在进入教室之后,没有上课之前,坐在讲台的凳子上安静地看书。学生在看到老师看书的行为之后,就会下意识的模仿和学习,跟着老师一起安静地看书。其次,教师可以每个月都开展一次阅读周的活动,让学生至少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在阅读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花上一节课的时间在校内图书馆阅读、在教室中阅读、在操场上阅读,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的图书馆进行阅读,保证学生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安静良好的阅读环境。最后,可以举办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自己一周以来看过的书本,并且分享书本的内容和自己的看法,对阅读行为做出反馈。
二、方法引领,创设阅读平台
许多专家认为,阅读需要学习,学生对阅读的理解离不开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学生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下,阅读行为不仅仅停留在阅读的表面,而是能够更进一步的对阅读产生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获得自己的感悟。这样学生就可以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更加深远的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巧设“个性读书卡”。教师在通过营造阅读氛围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应该要趁热打铁,通过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来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最有效的就是设置个性读书卡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设置一级难度,要求学生能够对书本的故事梗概和关键情节进行概括;其次是二级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对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点地,或喜欢,或厌恶,或赞扬,或批判,让学生能够观点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再次是三级难度,学生需要找出书中的中心思想和探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它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和思考;最后是四级难度,对书本的故事进行续写。让学生通过通关的形式进行阅读。(二)思维导图梳理法。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整理归类的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进行阅读指导。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推荐给学生几本必读的课外书籍,然后让学生利用寒假或暑假的时间进行阅读。等到开学之后,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分享交流会上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悟,并且带领学生对必读书籍进行思维导读的绘制,让学生能够在梳理内容梗概的基础上明确书本的脉络节奏,并且加深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三)演绎法。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如果只是刻板地要求学生进行文字阅读,会逐渐消磨掉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演绎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科学家的疯狂大实验》的时候,就可以鼓励学生对书中所写的小实验和小发明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在阅读交流会上,学生就可以展示自己所做的各种各样的小实验和小发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演绎,可以让书本上的知识实现活化,同时也让学生激起对科普书籍的阅读兴趣和对书本产生深刻的体验。
三、通过活动,持续读书热情
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亲子、师生和同伴三种关系对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三种关系可以通过阅读活动来得到加强和巩固。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能够对课外阅读保有极大的热情和持续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阅读活动来实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内定期举办“激扬图书跳蚤市场”的义卖活动,还有读后感写作评选活动以及“阅读之星”的评选活动等,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之中也能促进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并且能培养学生的爱心。除了学校举办的活动之外,各个年级还可以举办相应的读书活动,比如“文学知识竞赛”和“故事会”以及“朗读会”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在班级上,教师也可以举办各种各样有趣的图书活动,比如图书置换活动、故事续写创编活动和制作绘本、诗集等,让图书活动融入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学生能够让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且让学生对阅读怀有持久的、饱满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提高。
四、评价多样,体验读书成果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种手段,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升学生阅读,就要结合评价机制来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满足学生对自我能力认同的一种需要。但是,由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千差万别,阅读的评价标准也不能制定得过于单一,而是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
阅读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阅读之星”的星级评价制。学校可以把阅读的评价等级分为五个星级来考核,80分以上的成绩为三星级,90分以上的为四星级,至于五星级则是95分以上。阅读考试采用百分制,其中学校要求的课外阅读书本的基本内容的考核占十分之六,心得体会和写作占十分之四。学校还会对上星者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努力阅读。另一种是班级“阅读达人”的评选表彰,教师可以在班里举办一月一次的“阅读小达人”的评选活动,学生只要一个月读完一本书,并得到家长的签字确认,就可以获得“阅读小达人”的标签,并且读的书越多,标签越多。这有利于激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及促进阅读量的增加,是鼓励教育的成功案例之一。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真正做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能够享受在阅读之中,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融入阅读之中,然后要采用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来引导学生阅读,接着要在校园中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最后要建立一个全面的阅读评价机制,让学生的阅读成果能够被认可,以此来鼓励学生继续閱读。
234950170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