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霞
随着小学生步入小学集中教学的人生新阶段,对于各个科目的学习要求也有了更加深入的发展。语文学科作为极具综合性和结合生活实际的独特教学科目,不仅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综合性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完成与周围进行有效沟通的生活基本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注意整体教学素养的培育,将足够的教学视野放在教学课程之外,帮助学生完成整体学习事业的拓展,从而更好地完成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性提升培养目标。
一、整体课外阅读内容选择的教师把控
(一)强化选书理念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往往将课外阅读的任务布置给学生之后,由于学生整体年龄较小,对于自主选书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升,学生往往仅仅通过辨认图书封皮上的图画和文字来进行课外读书的选择。在实际的课外阅读图书选择过程中,还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跟风现象,这导致整体的课外阅读教学目标并不能够很好地完成,对于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视野也并没有因为实际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拓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学生自身的图书选择渠道来帮助学生通过更多更好的方式完成对于整体课外阅读图书的选择和理解。尤其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如此飞速发展的今天,网上购书对于学生而言,也许是更好更加有效的图书选择方式。教师应当提供更加有效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来帮助学生在网络之中筛选掉大量的无用书籍,帮助学生提升课外阅读书目的整体图书质量。
(二)扩大图书自选范围
虽然有教师帮助学生完成整体课外阅读书目的方向把控,但是对于具体图书的选择,应当给予学生更多更丰富的选择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准备课外阅读书目的实际过程中,从整体国家出版社印刷的优秀中文作品当中,筛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部分作品,再通过年龄大小的不同筛选为三个阅读级别,每个级别在清单上的阅读书目保持在10到15个左右。这样的书目筛选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在整体课外阅读方向进行有效把控的前提下,给予学生更加自由的课外阅读自选范围,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更好的课外阅读学习过程。
(三)与家长和院校积极沟通
在进行实际的课外阅读书目的筛选之后,教师应当与家长和院校就整体的清单明细进行讨论,家长能够根据家庭生活状况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基础面进行情况的反馈,院校也能够通过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课程知识内容的相关联系,对于整体书籍清单明细进行衡量和把握。再经过三方进行共同商定之后再交由骨干或者专家教师进行清单指导工作的最终把控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在整体上明确课外阅读的清单内容。在明确整体的清单明细之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清单明细的讲解过程中,也应当把整体选择这些书籍的具体原因向学生们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引导,在实际的讲解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身对于书籍选择的基本观念,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对于之后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方向,为以后的整体学习生涯,打下更为深远的积极影响。
二、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素养
(一)提升学生的选书素养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过程中发现,小学生往往因为自身的年龄较小,并不能够很好地认识到书籍对于自身内在素养的提升力量,常常更加青睐于内容更加轻松搞笑的少儿笑话书籍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学欣赏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自身整体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加享受对于课外阅读的实际学习过程,从而转变学生整体对于课外学习项目的固有概念。
例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程的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过后,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路,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择书自由。在每隔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交流课堂之中,教师可以提供学生进行自身书籍的推荐环节,让学生能够根据只有一个地球这一主题思想进行相关书籍的推荐机会。对于学生推崇教师欣赏的其他课外教学书籍内容,教师也应当秉持着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原则,将这些不同的课外阅读书籍扩充进来,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实际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学生之间相互研究讨论阅读问题的整体教学环境。
三、增加课内外阅读联系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对于重点的名人名篇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这样的情况可能由于反复的练习和课业训练造成的,但这样的抵触心理会大大抑制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整体上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师所想要达到的整体教学目标,也对于学生培养自身的综合性语文学科素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能够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课内外教学阅读内容联系的方式帮助学生能够通过引入名人名篇背后的故事,在实际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加入名人所写的其他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名篇背后的有趣历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大大提升了自身对于名人名篇的探究欲望,从而整体上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内容的学习质量。除此之外,学生也能够拉近课外阅读和课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提升课外知识的整体应用能力,从而在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的前提下,更好的完成整体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四、建立课外阅读评价机制
在教师进行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训练之后,应当及时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建立更为及时的反馈机制。这样的科学评价机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课外阅读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质量,同时对于整体的阅读目标达成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课外阅读评价机制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评价形式的充分扩展,并不仅仅通过简单的成绩合格与不合格来区分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这样不仅仅会打击到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也会造成整体课外阅读评价机制的单一片面性。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长期进行鼓励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师要求的教育项目,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整体潜能,幫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更有质量地完成整体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鲁滨孙漂流记》课程之后的课外阅读训练时,教师需要在布置完课外阅读任务的第二天,即刻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详细且周密的评价检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文章的熟悉程度,理解方向,内涵总结,逻辑归纳等不同的思考方向,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业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发现不同学生对于同一篇课外阅读的不同理解角度,并予以足够的表扬。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完成情况的反馈信息过程后,能够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其他课外阅读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综合素养能力发展的黄金教育阶段,应当受到更加广泛而深入的教学内容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实际的教学课堂经历,帮助学生进行更多更好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这样的阅读训练过程中,不断拓宽自身的视野和学习角度,不断完善,优化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和整体价值观的正确确立,最终会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的新一代综合型素质人才。
320050190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