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帅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在青少年教育层面,“四史”学习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将初中历史教学与“四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是值得我们探讨和实践的重大课题。结合“四史”学习教育的要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具体的学情,笔者在初中历史研修中推出了“史·爱阅读”活动。
“史·爱阅读”活动以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为依据,辅助历史教学,拓展学生的历史阅读,提升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阅读材料的内容来自历史学科名家名著以及最新研究成果;阅读材料的呈现方式以文字为主,同时,结合图片、图表、示意图等方式多样化呈现;紧密围绕历史阅读本身,阅读材料内容之外尽量不设置问题;阅读活动每月1期,一学年共10期,每期内容在1000字以内。
1.初中历史统编教材是“史·爱阅读”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初中歷史统编教材是学生手边最权威、最系统、最基本的历史阅读素材。引导学生读好、用好初中历史统编教材是“史·爱阅读”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首先,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统编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现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它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其次,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具有思想性、可读性。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展现,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感悟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现。学生阅读教材后,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时,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可读性强。教材以“单元-课-目”的结构呈现,每课以正文为主体,辅以“人物扫描”“相关史事”“知识拓展”等功能性栏目,史料内容的展现手段丰富。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最后,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教育功能与“四史”学习教育要求高度契合。初中历史统编教材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教材系统介绍了中华民族近代斗争史,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决定作用给予了充分叙述,分别介绍了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40多位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可以实现对“四史”的基本了解和把握。
2.“史·爱阅读”活动是对统编教材的补充和延伸
“史·爱阅读”活动可以补充知识的丰富内涵,辅助学生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如统编教材八年级上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子目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重点讲述了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关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但是受限于篇幅,教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内容和线索不能全面展示。我们节选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早在清末民初,一些来华的外国传教士、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就在报刊上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论做过零星的介绍。但他们对这一科学理论的了解和认识是非常肤浅与片面的,他们的介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学生可以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这一知识重点建构起全面且深入的认知。
“史·爱阅读”活动可以结合时政热点,延伸统编教材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例如,由于时效的原因,对于“四史”学习教育这一时政热点,统编教材还没有相关的介绍与关联。因此,我们摘编了王炳林教授的文章《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1937年至1940年,中共党员由4万人发展到80万人。毛泽东发现许多新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较低,轻视对历史的学习,忽略对国情的把握,为此开展了党史教育……”这一阅读内容的引入,帮助学生对以“四史”学习教育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有了历史的、宏观的把握,提高了学生对“四史”学习教育的认识高度,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100650118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