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综合研究

2022-03-22 09:12王新辉
今古文创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红山文化文化差异

【摘要】 本文主要以对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综合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了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形成与特征,其次从文化遗址具有自然崇拜色彩、红山文化祭祀中心是长期逐步形成的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的性质,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K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0-0108-03

红山文化自20世纪40年代被发现后,经历了不受重视到逐步受到人们重视,最终演变为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的历程,整个过程由于红山文化初期面貌过于模糊,考古界对其认识不全面,因此需要经过长期检验和验证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文化背景,才能推动红山文化的发展。20世纪70到80年代,由于红山文化玉器的不断出现,尤其是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的出现,使得红山文化在学术界得到认可,并占据了主导地位。也就是说红山文化在学术界的地位与坛庙冢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是我国发现的比较神秘的墓葬习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本文针对牛河梁红山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进行探讨,并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形成与特点

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是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确认,发现积石冢内部有的红山文化墓葬,由于考古学家对牛河梁红山文化的不断发掘,发现文化面貌日渐清晰,通过考古发现具有遗址点20余处,具有编号的遗址16个,其中13个地点是积石冢,通过发掘以前众多红山文化遗址,并在之前研究基础上,对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和研究,具体如下:发现牛河梁积石冢的位置主要选择在高度适中山岗顶部,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山岗,有一岗一冢,也有一岗双冢,一岗多冢的情况。并且发现一冢多墓通常以石板或者石块堆积成石棺为主,通常情况下,比较大的木石棺建筑在土内,与小墓之间没有明确的土圹,通过不断研究发现,大墓和小墓具有成行排列的基本规律。在所有堆砌的墓葬中发现中心是大墓,位于整个冢中央位置,在墓上封土,然后再堆积石头,形成上层建筑。冢的顶部主要以积石和石块为主,进行堆积,整体上看好像并无规律,并且发现冢的周围堆砌建筑,实则有很多讲究,通过不断加工的石块对边界进行累计形成外边界,通常是几层叠加堆积,框架界限平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不同石块堆积而成。积石和石棺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硅质石灰岩为主的材料,不断累积覆盖,形成了白色冢体。

积石冢内有大量的玉器,发现陪葬的陶器制品较少,特别是并未在大墓中看见陪葬的陶器品,陶器通常在冢的四周,也就是用石头堆砌成的台阶,内部形成成排排列的陶器,陶器的材料,大部分为泥质红陶。并且坟墓中冢坛结合具有不同特征,为考古学家研究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提供了明确的线索,考古学家深入研究和发掘,为掌握红山文化的主要特征,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仅凭这些外在特征,想要清晰掌握牛河梁红山文化蕴藏的文化内涵和面貌,解读内在文化特征是无法实现的。将牛河梁的面纱揭开,对文化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发现内部存在不同的,具有差异性的文化遗存结构,特别是墓葬的形成存在较大差异,从而能够有效体现出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形成发展脉络,还原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

第一,不同冢的本质的差异性。考古学家在牛河梁挖掘出的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第三地点,第五地点等不同地点的积石冢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和讨论,发现没有任何相同之处,二号地点发掘的一号冢和二号冢以并联形式形成一行进行排列,朝向为正南北,但牛河梁第二地點出现的四号冢南部石砌的冢界墙下较低的部位,揭露出一片以碎石铺砌的层位,四号冢四号墓虽未有随葬品,却得知这种墓上铺碎石,周围以成列陶筒形器环绕的墓葬,可能是另一种的积石冢的墓葬类型。四号冢五号墓坑壁立石板,碎石层与其上以较大石块堆砌的积石冢冢体和冢界的上下层叠压关系住不清晰碎石层中也有更多的筒形器被发现和发掘。由发掘得知,这些被筒形器圈围在中心的墓,东西排列成行,墓的方向、积石冢和墓葬结构、陶筒形器的形制演变等四个方面相对应的关系,明确了四号冢内这些以筒形器圆圈围绕、冢上铺碎石的墓葬,其时代要早于叠压于其上的积石冢,是为下层积石冢。三号冢更是具有不同特色,以棱柱红色玄武岩石形成的三重圆坛,由外向内层层高起,坛的直径别是11、15.6、22米。

第二,层次与叠压关系反映出的差异。通过考古学家对牛河梁现有资料的研究发现,挖掘出的牛河梁第二地点,第十六地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叠压关系,发现红山文化存在的墓葬叠压在遗址之上,由于墓葬自身存在较为显著的叠压关系,下层墓葬的基本规模形式以及丧葬习俗等与上层存在不同。例如发掘牛河梁第二地点四号冢下层积石冢10座墓葬以外,其他35座全部都属于上层积石冢。其中一号冢发掘的墓葬最多。牛河梁第五地点与牛河梁二号地点结构相似,分为三个单体,两个积石冢性质,一个类似祭坛。在发掘中发现该地点有与二号地点相对应的上下层积石冢,在下层积石冢下又有一层红山文化堆积,共为三层遗存。其中早于下层积石冢的,是居住址的性质。属于上层积石冢的第一号冢发现壕沟遗迹。三号冢被确定为坛式建筑,坛下发现成排人骨。第十六地点是牛河梁遗址现知唯一一个有被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叠压和打破的红山文化积石冢地点,所以红山文化积石冢和墓葬被扰动比较严重。通过发掘发现十六地点与第二、第五地点有相同的上下层积石冢区分,发现了早于下层积石冢的墓葬和可能介于下、上层积石冢之间的墓葬,在上层积石冢发现五座墓葬,中心墓为凿石为穴,随葬品有玉人、玉凤等。

二、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介绍

牛河梁红山文化中层建筑在群山环抱的梁岗上层,加上周围存在黄河,长江等流域,由于时代的不同发现石棺木里存在的石器不同,并且具有不同的墓葬习俗和特征,随葬品主要有玉器,很少能够看到石器和陶器,从而为考古学家,有效解读牛河梁红山文化增添了工作难度。诸如挖掘出的女神庙,金字塔等建筑物,使得学术界对于牛河梁红山文化性质的分析增添了更大的难度。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发现过程较为复杂和烦琐,需要考古学家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对考古资料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并有效解读,再从挖掘出的红山地址中进行深度研究,才能真正掌握。

(一)文化遗址具有自然崇拜色彩

牛河梁地区当前已被发掘20余处文化遗址,通过对第二,第三,第五地点研究出的积石冢形成机制来看,大多数建立在山丘和山梁顶部,发现挖掘出的平面主要呈现长方形或者圆形,并且符合当时的传统方式和习俗。通过挖掘发现积石冢和祭坛呈现并排分布的现象,,整体具有层次感,并且错落有致,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祭祀中心。通过对牛河梁的红山文化研究,虽然整体发现隐藏众多问题,仍旧值得人们从牛河梁墓葬的玉器为出发点进行合理化研究和分析。玉器是红山文化墓葬的随葬品,不具备使用功能。就红山文化来说,在较早的红山文化中,早已发现了具有动物形状的玉器,将其运用到墓葬中,具有祛灾祈福,保佑平安的寓意,是文化初步阶段的主要特征,牛河梁玉器无论是从形态还是功能上都比红山文化早期发掘的玉器更有价值,此时期的红山文化发掘出玉器,发现具有原始宗教信仰,并且由泛神崇拜向多神崇拜方向发展。

(二)红山文化社会原始农业发达的重要体现

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的众多石铲、石刀等石器为代表,能充分反映出原始社会红山文化农业的发达,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原始农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而原始农业的出现与发展是自然环境存在一定联系的,牛河梁地区有多山丘陵的地理位置,以及干旱少雨的特征,这是有效干扰当时农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因此,人们祈求能够具有大量的雨水,使得大地丰产,当时人们生产活动最为重要的事情,牛河梁祭祀性建筑主要是位于山梁顶部,发现形式通常是长方形或者圆形,并且具有显著的祭天礼地意图。

(三)红山文化祭祀中心是长期逐步形成的

从积石冢内部结构以及错落关系和叠压关系打破关系等情况分析,通过不断考古能够有效证实牛河梁红山文化祭祀中心的形成过程。通过对考古资料的充分研究发现,红山文化墓葬主要四周很少发现居住遗址,证明了牛河梁红山文化主要是祭祀场所,而墓葬主人的身份引发了专家学者们的讨论,红山先民聚集与此,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

(四)积石冢终葬墓主人的身份问题

牛河梁积石冢的基本性质是在发现前期就被大众所接受具有一定价值的红山文化墓葬,由于陪葬品只有玉器或少数陶器,在后续考研究中发现,红山文化只有玉器陪葬的习俗。由于红山文化在发掘过程中,许多积石冢中都有中心大墓的存在,而且中心大墓位置在积石冢的中间位置,积石冢位于山岗之上,所以认为墓主一定是相当于当时的王者身份。而不同考古学家则有不同的看法,认为牛河梁红山文化形制特殊,结构相对比较复杂,陪葬品只有玉器,各种特征不但与中原同时期的墓葬具有较大差异性,而且与当时的辽东半岛和东亚地区发现的积石冢也存在差异性。墓葬的陪葬品都是玉制礼器,认为是通天通地的作用,墓主人被认为是可以通天的巫师,能祈求神灵保佑红山先民。出土的玉蚕,和沟云型玉佩认为是祈求风调雨顺,丰收丰产。玉礼器在墓葬中的使用能够帮助大巫参与祭祀活动,展现出死后,可在这里具有更神通的作用。

三、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综合研究意义

(一)为古文明的研究提供了证据

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综合的研究不仅发现了凌驾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组织形式,还表明在两河流域文明开始起步时,中国就已经迎来了文明的曙光,而这一文明的曙光就来自于牛河梁,所以实际上中国的文明较之于埃及、印度和两河流域的文明要相对较早。除此之外,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历史形成包括了共识中国、理想中国和现实中国三部分,共识中国主要是红山文化时期,理想中国则是夏商周时期,现实主义中国是秦汉这种统一的时期,中国的研究者之所以能够理顺三个时期的重要理论依据来源于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如果没有它的发现这个脉络便不能理顺下来。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但实际上,西辽河比黄河的文化还要历史悠久,再往前推,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西辽河是中华民族的祖母,牛河梁女神则是中华民族的共祖,所以它的研究对我国文明的发展史有进一步的肯定,为科学家对研究中国古老文明又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证明,所以牛河梁红山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对火国历史的研究就重要的意义。

(二)为红山文化顶起了“脊梁”

中国一直声称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但根据研究表明,实际上只能追溯到中国4000年前的历史文化,之所以说中国的历史具有5000年之久,那也就说明在4000年之前的1000年中,中国的先人活动轨迹并不是空白的,但是该阶段的历史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就只能通过传说或者微小的证据来猜测这一段历史的可塑性。牛河梁庙坛冢三位一体祭祀中心的发现,为红山文化顶起了“脊梁”,為我国的古文明研究者研究4000年前的空白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方向,红山人在辽河西部以及大凌河流域建立起了自己生存的摇篮,炎帝族是较早开发西辽河流域的,之后黄帝又打败了炎帝,也就顺理成章地占领了西辽河流域,也有专家对此并不认可,所以在文化遗产没有发现之前,我国的研究者对4000年前的历史文明的确定性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证据,也只是通过推测来证明中华文明具有5000年的历史,所以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综合研究实际上为研究我国古文明的历史提供了非常多有力的科学依据,使古文明的科学研究者在研究领域中能够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古文明的研究提供了重大的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的性质特点以及性质是通过考古学家的不断发掘发现的,是一种极为复杂和烦琐的史前文化,经历了不被人们重视到,被人们重视,以及到现在学界高度关注的历史发展阶段。红山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研究能够发现形成的特征以及特色,能够帮助人们对远古社会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相信随着考古学家的不断调查研究和发现,能够对现在具有争议线条过于模糊的问题,有效解决,清晰界限调查清楚,深度掌握红山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同时人们相信,不管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内涵怎样变化,都不会改变其在文化遗址的主导地位,具有磅礴的气势和不可忽视的神秘性,也是当前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展的奇迹。

参考文献:

[1]雪莲.蒙古国“石堆墓”“石板墓”与红山文化积石冢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1-7.

[2]范永奎.文化遗址资源的价值认知及风险分析——以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05):456.

[3]马海玉.浅析牛河梁遗址无底塔形器和无底豆形器造型及功能[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1):13-17.

[4]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二地点一号冢石棺墓的发掘[J].文物,2008,(10).

[5]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7,(08).

[6]田昊.虚拟现实语境下的牛河梁遗址博物馆活化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

[7]郭大顺.西辽河流域“先走一步”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未解之谜团[J].中国国家地理, 2020,(02):20.

[8]田野,董李泽,孙韵岚.辽海地区史前积石冢浅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02):129-134.

[9]徐健,金映宇.髹漆工艺在牛河梁红山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9,000(010):10-11.

[10]蔡运章.伏羲女娲传说与龙凤图腾崇拜——从牛河梁、凌冢滩发现女神像、猪龙神像、玉猪龙和玉凤鸟说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8):7.

作者简介:

王新辉,女,辽宁朝阳人,本科学历,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红山文化研究。

3823501908271

猜你喜欢
红山文化文化差异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及相关问题研究
红山文化英译立项研究现状
红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红山文化两大人物造像系统功能分析
赤峰在华夏文明史上的地位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